【摘要】交通条件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任何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水平对区域经济变革均有着重要的影响。高速公路是城市、农村地区交通体系的主要构成,促进了国内各地经济合作活动的广泛开展。由于高速公路是国家巨额投资的基础项目,其在建设期间不仅要采取先进的施工方案,还应该结合公路日常使用的具体情况制定养护体系,从而促进高速公路使用寿命的延长。本文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公路养护体系建立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体系;建立;重点
无论是城市或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对区域经济均有着极为关键的疏通作用,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新时期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的高速公路工程数量不断增多,给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考虑到公路工程质量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后均要制定科学的养护体系。
一、高速公路建设及其养护的必要性
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因承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受到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某些缺陷,公路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并不断进行更新改善[1]。公路养护必须及时修复损坏部分,否则将导致修复工程的投资加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并给用路者造成损失。公路维修还必须注意进行紧急服务和抢修,保持公路畅通无阻。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公路养护还要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构造物和沿线设施进行局部改善、更新和添建,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新时期高速公路养护的分类
受到不同地理条件的影响,高速公路工程的设计图纸方案差异明显,使得工程作业期间面临的困难也大不相同。新时期国家对高速公路工程的投资金额增多,但对于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标准也更加严格。其中,对于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指标更加多元化,施工单位必须要结合公路所在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交通环境等不同的状况制定养护策略。国家标准规定,高速公路养护包括: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殊养护、改造养护等。
1、日常养护。日常养护是一类持续性的公路养护方法,其每天都需要对公路实施多方面的养护处理,从而让公路以一个最佳状态运用于交通运输。如:清理路面,将公路路面上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修剪树枝,对周围绿化带的树枝修剪;及时修补,对路面或其它结构出现损坏的地方及时修补处理,从多个方面保持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状态。
2、定期养护。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往往会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如:山区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偏远,给养护人员的工作造成诸多困难。对于这类公路,工程单位可采取定期养护措施,有间断性地检查、修补公路结构[2]。一般情况下,养护人员可每隔半年或一年时间采取养护措施,重点对一些常见的公路病害或者设施问题实施相关的处理方案。
3、特殊养护。从建筑结构来看,高速公路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是由不同的结构共同组成的整体。根据交通勘测显示,高速公路受损常会集中于某一个位置,而其它结构均处于良好状态。特殊养护要求作业人员能对某一种病害以及某一个位置的病害实施养护计划,如:路面、路基、涵洞;塌方、沉降、软土等,以显著改善高速公路结构的性能。
4、改造养护。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高速公路结构逐渐被淘汰,在高流量交通运输环境下公路的受损程度更加严重。改造养护本质上是一类技术改造活动,通过对公路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增强其稳定性、耐久性。如:改造养护中对公路的交叉口、进入口、驶出口等采取结构调整,这样不仅能够简化公路结构的形式,同时也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行。
三、高速公路养护体系的基本原则
从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历程判断,传统高速公路养护体系对维持公路结构、性能、寿命等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广泛开展,高速公路的结构组成、技术标准、承载大小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早期的养护体系已适应不了现代养护体系的要求。先进的科学技术是高速公路养护体系的关键之一,只有借助于高科技才能确保养护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建立高速公路养护体系的原则要求如下:
1、抗灾原则。近年来,自然灾害对高速公路的破坏力逐渐加大,给公路工程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地震灾害,级数高的地震会导致公路结构在短时间内受损,极大地破坏了公路的正常使用性能。现代养护体系建立时应采用抗震技术,加强高速公路的抗震抗灾能力[3]。施工单位可制定结构加固方案,对公路薄弱环节及时加固处理,以提升其应对自然灾害的性能。
2、经济原则。公路工程成本资金的调控关系着工程单位的收益状况,建立公路养护体系必须要考虑成本问题,以创造预期的经济效益。对于不同的公路工程,相关单位应设计针对性的养护方案,否则不仅未起到公路养护作用,且增加了公路建设的成本投资。如:养护人员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的地理环境采取养护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公路结构的病害问题。
3、安全原则。“安全第一”是交通运行的先进理念,也是未来公路养护体系设计的重要原则。国内各大、中、小型高速公路工程维护期间,必须要保证公路行驶的安全性,从而让高速公路在社会交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设计养护方案时可利用安全监测系统、安全告警系统、安全防御技术等措施,从不同的时间、区域等综合维护公路,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4、长期原则。公路养护并非某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属于长期性、持久性的公路保护维修工作。施工单位建立的养护体系必须具备长期性原则,一般要设计适用于20年以上的养护方案[4]。因此,新时期的公路养护不能仅限于国内现有的技术体系,还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公路技术,尤其是对事故多发地段或人流量较大地段的公路应采取高效性的养护措施。
四、高速公路养护体系的质量考核
当公路养护体系建立之后,监理单位要注重养护体系的质量考核工作,对所采取的养护方案的效果全面分析,以及时调整养护体系存在的问题。一般采用定期检查路况变化的方法来考核公路养护的工作质量。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主要检查路面的使用性能,包括破损率、不平整度、抗滑能力和整体强度等技术指标,据以确定科学的养护对策。我国现代公路工程养护体系的考评需借助不同的指标,一般情况需对每公里公路的路面、路基、桥涵、标志和绿化等五项实施检查评定[5]。目前,标准的养护质量要求应符合:路面平整、路拱适度、行车顺畅;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沟畅通;桥涵构造物完好清洁;标志完善鲜明;路旁绿化、宜林路段路树齐全。
结论
总之,交通条件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国家积极投资公路工程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工程投资失败,除了在施工阶段加强现场作业管理之外,还应该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养护体系。从多个方面避免公路结构性能受损,维持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
【参考文献】
[1]金光槽.车流量增多对公路结构性能的损坏检测[J].公路勘测技术,2010,17(12):33-35.
[2]毕超旭.我国公路建设期间面临的困难及处理方式[J].现代交通规划,2011,14(8):60-62.
[3]尚静怡.新时期高速公路养护体系建立的误区研究[J].湖北科技,2010,40(22):74-76.
[4]毛长清.高速公路养护方案的缺陷及设计更新[J].南通理工大学,2010,27(16):49-51.
[5]周云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养护决策的综合分析[J].交通工程研究,2010,18(1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