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交通运输论文

浅析市政桥涵工程如何做好有效监督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12-08-01 10:38:21更新时间:2012-08-01 10:39:03 1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和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建设工程作为市政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对原有道路的扩建、改建及桥梁公路工程的投入力度更为显著。但是,有关“桥头跳车”的质量问题的出现频率逐年加大,成为了人们对于交通道路工程建设的关注焦点之一,为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加大对施工技术的完善,更需要加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市政桥涵工程;监督工作;防治;跳车质量通病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ity construction scale and level rise ceaselessly, road construction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roject, in recent years, showing a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the original road extension, alteration and bridge of highway project devoted strength is more significant. However, the" bridgehead" quality problem frequency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ecome people to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cus, in order to reduce such accidents, not only need to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mprove, but also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Liang Gongcheng work.

Key words: municipal bridg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revention; jumping quality common fault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由于桥台构筑物和台背填土交接处存在差异沉降,而导致路面产生纵面台阶现象,造成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跳跃的问题。桥头跳车问题不仅干扰了正常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更降低了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此外,还会导致城市噪音污染,跳车振动产生的噪声严重危害着附近的居民。桥头跳车与行为方面、地质条件、路基材料、水害影响等因素息息相关。

1.产生的原因

1.1行为方面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意识比较淡漠,具体表现在:有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深度不足,基底未作相应的处理,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符,没有从设计上采取措施消除跳车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桥梁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即投入使用,使施工图规避了设计审查;工程基槽验收,少数参建单位只签字盖章而不到现场检查;施工单位借用现象比较严重,施工质量无法保证;部分检测单位出具虚假路基压实度报告;部分监理人员业务水平差、工作责任心差,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旁站监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等,给桥头跳车留下了隐患。

1.2路基材料

市政桥梁工程台背填料的压实度,按照相关标准,虽然采用了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要求在95%以上,但是有些工程的台背填料采用的是砂类土或透水性材料,这些材料孔隙率大,所含的水分多,尤其在自重及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孔隙率逐渐降低,台后填料在一定期限内产生压缩变形。施工又没有按照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的原则进行施工,再加上台背后的填料由于压实机械作业面小,靠近台墙这部分形状不规则,大型压实机械难以作业,只能人工夯实,其压实度很难保证。竣工通车后,台背填料压缩沉降,导致台背沉降。

1.3水害影响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的影响很大,当排水设施不完善,雨水侵入路堤,造成路基浸水、软化、下沉,形成跳车现象。影响路基的水流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地表水主要有降水(雨、雪)和江、河、湖、海水及水库水等可见水,地下水主要有层间水、滞水、潜水等。地表水水害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积水、路堤两侧排水系统不完善,地表水渗入面层、基层、垫层到达路基,河水等沿路堤渗入路基,造成路基土软化、水土流失,引起台背路基下沉;地下水水害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地下水的毛细作用,地下水上升导致路基湿软,引起台背路基下沉。

1.4地质条件

从结构上来看,桥梁结构整体刚度大,与之相衔接的路堤属柔性结构;从基础形式来看,一般情况,桥台地基与台背填方路基为同一性质或同一类型的地层。通常情况下,桥梁地基强度要求较高,桥台地基一般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所以桥梁主体工程很少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台背填方的路基,如何不是地质条件不是太差(达不到持力层),一般不进行特殊处理,只需经过简单的处理(排水固结、强夯等)即可,因此,其竖向沉降变形远大于桥台下的地基变形,由于地基的这种差异变形,反射到上部路面,就出现了桥台和台背填方段的差异沉降。

2.采取的措施

2.1加大质量行为监督力度

在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监督方面,应重点加强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尤其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施工许可证**和竣工验收备案四项程序的监督。加强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是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重点,是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基本保证。要探索新机制,尝试新方式,寻求新手段突出重点,实施差异化管理,使有限监管资源的作用最大化。要依靠科技进步,利用网络平台,实施科学管理。完善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建立质量诚信评价体系,营造创优的良好氛围。

2.2提高台背回填土压实度

首先合理选用填筑材料,台背的回填应选用摩擦角大、强度高、透水性好的填料,如砂砾、砾石、连续级配碎、石灰稳定土等。其次控制填筑材料的含水量,由击实试验所得的击实曲线图有一峰值,此处的干容重为最大,称为最干容重,与之对应的含水量则称为最佳含水量。只有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压实效果最好。碾压时的含水率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再次优化施工方案,根据压实度要求、填筑材料、压实机械的类型及环境因素由试验确定碾压参数。一般20 30t的中型振动压路机应碾压3~4遍,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2.3完善防治水害的方法

水对路基的危害如此之大,因此必须重视防治水害的方法,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台背路基造成的病害。具体方法:“引、堵、绿、补”。“引”:就是有效地引导路面水,使其按照我们意愿及时排出路基;“堵”:就是要堵住可能漏水的圬工、砌体的孔隙、裂缝等,同时还需要降低边沟水位,防止地下水位升高渗入路基,对路基造成浸蚀而降低路基强度;“绿”:就是在边坡种植低矮灌木类植物,通过绿化植物的根系来固土护坡,保证边坡的稳定性;“补”:就是要及时填补边坡缺土,提高边坡填土初期稳定性。

2.4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设置桥头搭板或过渡段是目前解决差异沉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亦可以用土工合成材料处理桥台涵背的填方,已提高路堤整体特性;或设计加筋土整体桥台;或对于中小桥可以采用无缝桥技术,将梁与桥台连成整体,梁的伸缩靠桥台及台后的特殊处理予以吸收;桥头回填材料部分亦可以用浆砌片石代替其它回填材料,在梁桥桥台搭板下1m内,拱桥距路面以下1~2m内,从前墙背部至翼墙尾端伸入到路基1m外均用浆砌片石代替回填材料,使路基和回填区域形成板块,路基与桥梁间形成整体结构。

3.几点体会

桥头跳车产生的机理随工程个体化差异而千变万化,作为质量监督机构,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关:

3.1图纸设计是否优化。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均将决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设计单位要在详细掌握地质条件、道路等级等情况下,进行深化设计,优化设计方案,从设计上排除产生桥涵跳车的可能性。

3.2技术标准是否贯彻。严格贯彻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核心。近年来,楼房、桥梁等方面的工程质量事故频现报端,大量的工程质量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不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如果让这些标准和监督流于形式,所付出的经济和生命的代价就会过于惨痛。因此对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监控,更应该关注建设标准的落实情况。

3.3验收程序是否严格。工程质量验收包含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验收、工程隐蔽验收、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在各类验收活动中,参加验收人员的资格是否符合要求,验收人员对工程实体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验收的记录、检测报告是否真实有效,设计变更是否履行法定的程序。质量监督机构在检查时,应查阅工程资料、抽测工程质量。

4.综合判断

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政府行为,是社会公益性项目,主要服务于城市区域。由于受到环境、场地、交通等各种因素制约,市政工程的工期一般不会太长,属于“短、平、快”的建设性质。市政工程又要承受献礼、形象、政绩的考验。工程实施后,重政治、轻技术;重工期,轻质量的现象应运而生。为此,作为受政府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一定要“两手抓,一手抓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一手抓实体工程质量,两手都要硬”。要严格按照《湖北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和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编制有针对性的质量监督方案,努力消除桥头跳车质量通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惠玲;;公路桥头跳车的成因与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2] 赵雪;;浅析路桥过渡段沉降病害及跳车处治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tongyunshulw/1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