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浅谈住宅给排水与住宅建筑-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1-02-26 14:21:29更新时间:2023-10-31 09:31:42 1

  浅谈住宅给排水与住宅建筑
  王世民
  盐城市亨达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住宅给排水设计与住宅建筑一样,要适应住宅商品化的发展,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满足住户使用要求。本文就普通多层民用建筑中给排水的设计,从水表的设置、给排水管道、管件的敷设等方面对一些实用的新技术作了介绍,以实现住宅给排水的合理设计。
  关键词:住宅;给排水;建筑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尤为近几年房改政策的出台,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住宅建筑已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住宅建设已成为当前基本建设的重点之一。设计人员应按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协调、以人为本、促进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思想,进行更合理、更科学、更先进的设计工作。下面笔者就住宅给排水设计淡几点自己的看法。
  1室外给水环网管径的确定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6.2条规定:设有室外消火栓的室外给水管道,管径不得小于100mm,这是考虑到一个室外消火栓的流量为10—15L/S,即使100mm的管径也只能满足一个消火栓的流量要求,而高层建筑室外最小消防用水量是15L/S,所以高层建筑室外环网最小管径不得小于100mm。
  考虑到经济因素,尽量减小消防水池容积,节省建筑面积,因为加大给水干管管径所增加的投资要明显小于因此减少消防水池池容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确定室外给水环网管径时,应使室外环网完全满足室外消防用水量,或同时也能满足部分室内消防用水量,这样消防水池容积就可大大缩小,效益可观。应注意的是当环网供水量完全满足室外消防用水量且满足部分室内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仅考虑室内消防用水量的不足部分,消防水池补水管应设两条,以保证其中一条检修时,另一条仍能满足消防水池的补水。这种情况下室外环网通过的流量应包括室外消防用水量、部分室内消防用水量以及生活用水量。当生活给水低区由市网直供,高区采用加压供水时,生活用水量应为低区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与高区贮水池的设计补水量之和,其中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生活用水量。
  1.2水池进水管管径的确定
  目前,一般采用消防水池与生活水池分设,生活水池进水管管径应按设计补水量来确定;消防水池进水管管径:一般来说比管网进水管管径为小,但应能通过室外给水管网满足室外消防用水后剩余流量的要求;市网直供部分总管管径按该部分生活设计秒流量确定。
  室外给水环网以及水池进水管管中流速,可按中南标准图集98ZSl01推荐值选用,即当管网的最低保证压力不低于0.1MPa时,取Vs=1.5m/s。
  2管道敷设
  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各专业管道立管都敷设在管道竖井内,但由于管井内管道数量太多,易造成管道无序排列,安装时相互挤占,管道井竖向封隔施工困难。因此在设计上,采用预埋套管的方法,钢套管在土建浇捣时一次性预埋,套管管径比穿管管径大二级。在进入管道安装阶段施工时,须按先大后小,先里后外的顺序安装管道。每层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缝隙,用难燃材料填实,满足耐火极限不小于1.5小时的防火要求。另外还要注意管井竖向封隔,如在设计、施工中疏忽管井竖向封隔,一旦发生火灾,管井就会成了拔烟拔火的通道,助长火势蔓延扩大,造成严重损失。据有关火灾经验教训统计,在国内外近六十例火灾中,有十几例与管道井竖向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有关。
  3水泵选型
  高层建筑下面几层可由市网直接供水,以尽量利用市网水压,在市网水压不能到达的楼层,须利用水泵升压。利用水泵升压的进水方式有两种:水泵直接从室外给水管网抽水和水泵从贮水池抽水。水泵直接抽水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管网的压力,系统较简单,并能保护水质不致受到污染,但是很多情况下,水泵直接从管网抽水会使室外管网压力降低,甚至出现负压影响对周围其它用户的正常供水,因此一般采用设置贮水池,再用水泵从贮水池中抽水的方式。那么,怎样来选择水泵呢?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由于变频供水系统具有高效节能,流量连续可调,自动化程度高,不须设高位水箱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变频调速的生活给水系统,选择水泵时,应按设计秒流量来选择,调速泵在额定转速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因为在用水高峰很短的建筑中,大部分时间用水量小于设计流量,所以水泵刚好在高效段运行,从而避免浪费。因此,水泵变速运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运行方式。由于不设水箱,水泵直接通过下行上给式管网向各区供水,水泵扬程应为以下三部分之和:水池最低水位至最不利配水点的垂直压力差;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至最不利配水点的沿程和局部总水头损失;最不利配水点所要求的流出水头。
  4管材选用
  高层建筑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和暗装两类,对卫生、美观方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如宾馆、高级公寓等一般采用暗装,管道暗装的缺点是施工复杂、维修困难,因此对管材要求较高,宜采用塑料管材、金属与塑料的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管材。
  目前建筑给水用金属管材主要有铸铁管、铜管和薄壁不锈钢管,其中铜管和薄壁不锈钢管都具有抗腐蚀、寿命长、阻力损失小、重量轻、连接方便、美观且保证水质等优点,不足之处都是价格偏贵,一次性投资较大,但从长远来说,还是比较实惠的。铸铁管耐腐蚀、寿命长,但是管壁厚、质脆、强度较钢管差,多用于管径DN≥75皿的给水管道中,尤其适用于埋地敷设,球墨铸铁管较普通铸铁管管壁薄、强度高,但是球墨铸铁管管径范围一般为200—1200mm,管径小于200的球墨铸铁管铸造难度大、相对价格高。
  塑料管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氯乙烯材料:聚氯乙烯(PVC),硬质聚氯乙烯(U-PVC)、过氯化聚氯乙烯(C—PVC),适用于粘接(胶水)连接。在给水管道上主要使用的是不增塑的硬聚氯乙烯管(UP-VC),通常用于冷水管道上。另外,氯化聚乙烯管(CPVC)是通过氯乙烯树脂加工而得的一种耐热性好的塑料管,具有较好的耐热、耐老化、耐化学腐蚀性能,它特别适用于输送热水、污水、废液等介质。
  另一类是聚烯烃材料:聚乙烯(阳)、交联聚乙烯(PEX)、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丁烯(PB),这类塑料管道适用于熔合(加热)连接。PEX管和PB管,其耐温可达110℃,长期使用温度为95℃,二者的抗脆裂性亦很强,在—30℃温度时,管子也不会冻裂,而白铁管在—5℃时就会冻裂。PP—R管、PE管则较适合于冷水及中温热水的输送,其中PE管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但其耐高温性和耐冲击性差。
  另外还有一种管材是由塑料和金属通过不同的工艺复合而成的,即复合式管材。常用的复合式管材有铝塑复合管和钢塑复合管。铝塑复合管对室内冷热水管道都适用(只有在其内层为PEX材料时才能用于热水输送),但是物料不能回收利用,在注重环保的今天,对铝塑复合管来说是个致命的缺点。钢塑复合管有衬塑不锈钢复合管和涂塑复合管两种。衬塑不锈钢复合管和内涂塑复合管一般均明装,衬塑不锈钢复合管仅可作给水引下支管,美观实用;内涂塑复合管可用作给水干管和给水支管。内外涂塑复合管一般暗装或埋地敷设,彻底解决管道腐蚀问题。
  5给排水噪声的防治及解决措施
  住宅楼内噪声问题一直是这几年来商品房纠纷的焦点,如何防治噪声、减小噪声,不仅是建筑专业设计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也是给排水专业设计所要强调的。
  5.1水泵房不应设在住宅建筑内
  通常泵房设在地下室或底层,但由于隔振性能不好,在二、三楼室内的噪声还是很高,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因此,首先应把泵房搬离住宅楼,同时在水泵房内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小噪声。
  (1)质量好的减振机座、减振器;
  (2)水泵进出口出水管应设可曲绕橡胶接头:
  (3)与水泵连接的所有管道吊架应采用弹性吊架
  {4)穿越泵房顶板或侧墙的管道都应安装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填充不燃柔性材料。
  5.2控制给水管流速
  (1)控制静水压力不超过0.35Mpa;
  (2)控制给水管给水流速。干管流速不宜人于1.5m/s,支管流速不宜大于1.0m/s。
  6防治生活饮用水的二次污染
  由于城市给水系统的供水水压和供水量普遍不能满足市政建设的规划要求。常设置高位水箱来缓减市政供水能力,高位水箱是利用夜晚用水低峰时把屋顶蓄水箱蓄满,供白天使用。其水质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确保居民身体健康,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需采取措施避免饮用水受到二次污染。
  (1)高位水箱可采用新型材料,如镀锌钢板水箱、新型涂料钢板水箱、食品级玻璃钢水箱和不锈钢水箱。这些新型材料和普通钢板相比,不易锈蚀,对水质无污染,也便于清洗。由于材质的改变,水箱成型方式和形状也随之改变,组合式水箱、装配式水箱对提高水箱质量,工厂化生产,缩短现场施工时间,减少死水均有好处。
  (2)在水箱供水出口处宜设消毒装置。消毒装置能杀菌、杀藻、防腐,提高生活用水水质。消毒装置可采用紫外线、次氯化钠、二氧化氯等。
  (3)采用变频调速水泵及气压罐取代高位水箱
  采用高位水箱从卫生角度讲水质易受到污染以变频调速水泵及气压罐取代高位水箱,减少了饮用水受到污染的中间环节,是避免饮用水二次污染的一种有利措施。
  7结束语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设计理念的更新,时代的进步要求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更多地注意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具备与社会发展同步的设计思想。对于建筑给排水具体的设计技术,教科书和有关规范上己讲得比较详细,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注意以上一些问题,则其工程设计将会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邢丽贞,给排水管道设计与施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太原工业大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1
  3、张祥中.多层、小高层住宅给排水若干问题《住宅科技》2000.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