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中国住宅设施》,《中国住宅设施》(ChinaHousingFacilities),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主办,建设部主管,月刊,北京市出版,国际刊号ISSN1672-5093,国内刊号CN11-5143/TU,邮发代号82-276,2003年创刊。
《中国住宅设施》是由建设部主管,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主办,住宅设施委员会承办的住宅设施领域唯一的中央级专业性科技类期刊。
摘要:当下建筑设计行业纷乱功利,笔者就自己的从业感受,从建筑设计的原点开始阐述自己的建筑风格定位和自己的2点感受,希望能为这个行业的坚守者以鼓励,能为这个浮躁的行业留下一些良知
每当我看到路易斯康的建筑总有一种感动,因为他的建筑和他的人生是一个整体而无法割裂开来,只有路易斯康才能设计出那样的建筑,也只有那样的建筑才是路易斯康所追求的。他的儿子在他去世20多年后为他拍的纪录片,我希望大家能看一下,因为他的建筑打动了我们内心深处,与感动心灵相比,其他一切都轻如鸿毛。建筑是为谁设计?怎么设计?而建筑设计又是为了什么?其实这些问题都和我们自己的建筑风格有关
我不知道大家在求学或是工作中是否有过自己的建筑理想,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因为你很悲哀,你可以轻松的过日子了。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哪怕是一闪念,那么恭喜你,因为你曾经是那么有理想的人,虽然在现实面前有太多的无奈。如果你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付之实践,那么你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因为那样确实很不容易。这种感觉就好像我们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突然间来到阳光下,却睁不开眼或是不习惯,我们已经努力习惯了黑暗而无法习惯光明,相反我们反而会觉得那个光明是假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的人。各位,人生很短暂,我们是否想过:如果哪天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追随康多年的印度建筑师多西怎么说:我觉得康具有发现永恒价值--真理--生命本源--灵魂的高度自觉。在建筑这个功利性极强的行业,在追名逐利的建筑师中间,这一切是多么不合时宜。然而,建筑师是什么?他的最高存在形式,不应是深知进退取舍的明智的隐士,也不应是锐意求新的,而应是与人类生存的基本真理相濡以沫的哲人。在这一点上,路易斯-康给后世留下了榜样
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情况,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建筑师不仅要完成极高的产量,还必须得迎合业主的文化需求。相信大家都有切身感受,我们几乎是完全的麻木,对建筑的社会意义没有深入的思考。我们没有清醒、独立的社会意识。也不关心自己产品的社会后果,更不要说用建筑来改善社会状况,此外,我们的建筑师还是势利眼,我们想体验的是高尔夫、度假、别墅、酒会、旅游等高尚生活,很少去体验占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这涉及到我们的建筑观,而建筑观是由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的。还记得早期现代主义大师们吗?我们需要好好想想他们的思想,早起的现代主义的设计先驱们,他们一直在努力地探索着,最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包豪斯身上开花结果,应该说现代主义风格的大师们都具有一些共产主义的精神,通过建筑来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让底层大众享有更多的权利和福利,这些大师确实值得我们去尊敬,他们开拓了一个新纪元,为后来人的表率,反观今天的建筑师,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少了,正因如此,这个社会尤为需要像原来的现代主义大师那样的人。
记得2008,国家和人民对建筑的热情都集中在那几个奥运地标建筑上。但汶川地震发生了,我们忽然间发现还有那么多乡村、学校被完全忽视了。这恰恰击中了我们社会的脆弱之处。也让我们找到了建筑设计的本源和意义。国家都开始真正关心我们过去长期忽视的问题,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公共福利设施等等。说到这里,想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时尚杂志社每天都在请明星宣传时装啊,化妆品什么的,当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们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任何意义,原来他们每天做的工作在地震面前如此苍白,他们希望能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组织了明星慈善拍卖会,给灾区捐款,让他们重新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各位,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做附加值的工作却忘记了根本价值。请时刻记住我们工作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建筑师有责任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事。在广深高速和莞深高速边有很多的工厂宿舍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里的密度很大,我想在中国,使用者最多的除了住宅、农民房就是这类宿舍了,成千上万的工人住在这样的宿舍里,我们应该为他们设计更好的宿舍,向那个建筑传媒奖获奖的工棚学习。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建筑师要不为名利,放下所谓的傲慢心,要有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扎扎实实的为底层弱势群体设计建筑,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大众设计建筑,哪怕像宿舍、工棚、公寓、厂房等等,而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出了多大的名、是否考过注册。通过身体力行,给这个社会提供一种可能性:不忽悠,不明星化,尽可能实事求是,风格上不走标新立异的怪异建筑和前卫建筑。
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是建筑设计的起点,由这个起点得出自我风格的渐进成形和具象化。这里包含了几个同等重要的要素:
1、安全汶川地震就是反面教材
2、重视功能这是建筑的根本
3、节省造价不光是为业主甲方考虑,省下的钱可以为社会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而不是用来铺张浪费
4、绿色节能环保不用多说,未来一定是要重视的。
5、造型一部分是自身理念的体现,一部分是以上4个要素的体现。放在后面就是希望不要为了造型了牺牲其他要求
我们设计建筑总喜欢把创意灵感放在嘴边,大谈创造力,其实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意思是说相信和爱好古人的事物,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著书,这是孔子表达对古人的敬仰和自己谦虚的胸怀。我们在提创造力时,其实我们是傲慢的,我给我们的工作下个定义,它不叫创意,我们只不过是在寻找未来已经存在的形式而已。别看只是名称的改变,实质却是我们心态的改变。给大家说个故事:古时曾经有个人自己用力打水,别人看见他没用边上的机械去打水,而是自己向上提,问他为什么?他说人不可以有机巧心,用机械会让自己陷入到机巧心的陷阱里。古人就是这样时时留意自己的心,大家想想孰轻孰重?这里说的机巧心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创造力,我们是很能创造,可我们真的幸福吗?幸福和创造真的有关吗?不见得,很可能我们会毁于自己的创造
下面给大家讲几个个人感受,以前做建筑,自己努力做的方案不被接受,明明好的方案甲方却选了另一个差的方案,自己就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没有福气,总实现不了自己的方案,也觉得甲方不能慧眼识珠。我遇到过几次。其实我错了,现在我不会这么想了,我会很平静的接受如此的结果,因为不是我们没有福气,而是甲方没有福气,使用者没有福气,大家想想是不是?其实任何事情只要从正确的方向思维就会很轻松,怎么会有烦恼呢?设计不一定非要建出来,要坚持过程但不要执着于结果,扎哈哈迪德10年没有项目做,所有的成果都是停留在图纸上,然而这却对她是个非常重要的积累过程。凡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还有作为建筑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地形复杂的山体坡地,该如何应对?我们以前总习惯于铲平,接下来工作就好办了,当然了,什么都铲平了,能不好办吗?我认为我们要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不可以肆意破坏,我曾经见过好好的景观资源(山体、水库等等),开发成别墅区等等,变成干巴巴的道路和混凝土,好好的山体轮廓被破坏的极为丑陋,为了将美景据为己有而破坏了自然,而对外我们很会包装宣传自己,说什么以人为本、同自然协调等等美好的词。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有开发,就有破坏,看看地基,看看道路,看看地下的管道,看看未来的私家车污染排放,看看未来的生活垃圾等等,这是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你挖了山,山上的植物怎么办?山中生活的动物昆虫怎么办,我们无形中杀死了无数生灵。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现在都已经麻木的以一种很随意的口吻轻描淡写的说:把山推了。我们作为建筑师本该有力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果我们不能阻止选址,那就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保护自然,尽量保持原有山体植被,如果我们阻止不了挖山,那我们就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尽量少挖山。各位,请善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利和知识,再谨慎都不为过,哪怕是设计一条山上的路或是一个平台,就算开挖,请对他们怀有敬畏感恩之心,因为我们侵占了别人的家园。请注意,保护自然、以人为本、绿色环保不是一句冠冕堂皇、束之高阁的话,而是要真真切切落实在现实中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