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浅谈城市园林建设的必要性及相关措施

发布时间:2013-03-19 09:53:53更新时间:2013-03-19 09:55:28 1

摘要:本文从城市园林建设的必要性、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城市园林建设中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园林建设;必要性;原则;措施

前言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快,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提高环境质量的呼声不绝于耳,城市园林作为影响人们居住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是任何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集中表现,是该城市居民展现道德建设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城市园林这些无法取代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1、城市园林建设的必要性

1.1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失去平衡,空气、水、土壤等资源遭受污染,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森林面积逐步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和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威胁人的健康。各种环境危机促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建设园林城市,可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1.2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文化国际化倾向的加剧。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民族文化逐步失落。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园林由于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1.3城市化程度提高的要求。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会促进经济的发展。1998年我国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年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大量人口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1.4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要求。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至2020年将达到16%,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老龄化社会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退休制度、劳保制度、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保险业及居住环境等。同时对园林建设也提出更多的要求,从公园和绿地的分布、服务半径到园内的布局、设施,都要求能适合老年人生活的需要,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1.5人类生活方式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面对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利用闲暇时间放松身心,消除疲劳。因此,需加快城市园林建设的步伐,以满足人对绿色、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2、城市园林建设中需遵循的原则

2.1从城市实际需求着手,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众多物种的独特一个,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要尊重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园林中,需强调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享受自然。人类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地球到处都是人类建设的奇迹,大自然已被人类改造的面目全非,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更是大自然的美,因此,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弥补城市建设中缺失的大自然的美,要选择一种理性的方式回归自然。所以,我们在对园林进行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文本,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建设城市园林。

2.2城市园林建设要处理好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随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其精神方面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环境对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具有更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出发,为人类创建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这既是人们迫切需要实现的愿望,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是现在城市中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逐眼前短暂的利益,不重视城市园林建设,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导致了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总体发展不相协调的情况,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园林之间的关系,需科学的布局,合理的规划,整个城市面积中园林绿化建设的面积要达到相应的比例,使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实现城市园林和人的需求、园林和经济发展、园林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

3、城市园林建设中采取的措施

3.1园林绿地规划。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的成功经验,改变过去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建设。

3.2设计创新。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应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为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园的圈子中摆脱出来;放开眼界,则是审视城市的整体环境,搞好景观环境设计。

3.3将群众参与法制相结合。建城市园林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无法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植物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地区绿地的园林建设,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同时要大力加强园林绿化的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的进展都行之有效。

3.4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依靠科学、依靠党的政策,特别是依靠科技人才去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因此,根据社会的需要,应多渠道、多方位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园林绿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学校培养,也要注重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性、业务性教育外,更要重视品德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其具有专业的知识和强烈的事业心。

3.5搞好园林事业的改革开放。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此种做法很不适应大现代园林建设发展的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在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园林事业的改革开放,定会使园林城市蓬勃发展。创建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走进世界先进行列。

4、结束语

总之,城市园林建设,应从人的需要出发,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实现城市与人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的具体建设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到城市园林建设中,并遵循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对植被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园林在城市的自身价值以及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真、善、美,为我们创造一个完美的乐园。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2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