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

发布时间:2013-01-26 09:49:37更新时间:2013-01-26 09:55:43 1

摘 要: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开展,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研究正在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建筑工程作为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巨大的人类大型建造,其建设期间所造成的污染以及碳排放也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然而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居住理念进步,绿色建筑以及节能建筑正在逐渐被提上日程,而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更是给建筑节能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建筑设计作为从整体上对建筑工程控制与指导的重要过程,本文就从其设计的多方面因素详细的探讨有效的节能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措施;分析;探讨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从最初的构想走向实体建造的第一步,是对工程建设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并对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用进行最优评估的重要过程。因此我们说,做好工程的设计,工程建设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对设计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众多,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与推理,才能切实保证建筑设计既符合工程建设科学性的需求,又能满足我们最初对建筑工程的综合性需求。下面我们就对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展开详尽的论述。

1、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之间关系的分析

建筑规划是首先从整体上对建筑工程建设的可能性以及合理性进行分析的重要过程,它也是建筑工程赖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处理好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才是我们做好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首先,住宅节能与居住舒适性的关系。居住的舒适性是我们建筑工程的首要目标,而建筑节能是工程建筑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附带的目标,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节能而忽略了居住的舒适性。同时,舒适性必须与国情相适应,我们需要将两者之间进行最佳的结合,这才是最基本的工程节能设计原则。

其次,住宅节能与科技应用的关系。住宅节能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但更是各项知识与技能综合利用的结果。并非所有的节能都与科学技术相关联,比如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低成本适应技术。与此同时,这也为我们节能技术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引进的节能技术要尽快的国产化与本地化。

再次,住宅节能与地域气候差异的关系。节能技术不仅是在意义上比较广泛,其在应用也比较广泛,因此我们不能说那个地方节能更重要或者是那个地域节能不重要。北方严寒地区的节能保温与南方炎热地区的空调节能都同样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地域气候的差异来区别性的对待和选择建筑设计节能。

最后,住宅节能与整体技术的关系。我们在做好建筑的节能保温、隔热、降耗、减排等等单项节能技术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系统化与整体化的节能技术,必须有效的将居住区规划、住宅内设计、材料的选用、日常维护保养、日常的运营等等环节、阶段进行整体上的考虑。

2、住区规划中的节能措施

住区规划是科学运用建筑工程外部环境与资源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通过住区规划为建筑工程取得更加有利的地理环境,并且合理的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其主要的内容有:

首先,正确选择朝向。居住区拥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阳光,这是大自然赋予人们最有利的居住条件,当然这对于住宅的内外部居住环境也比较有利。我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选择正确的朝向,对于住宅的采光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住宅会选择正南朝向或者是南偏东、小角度南偏西(十度以内)为住宅的朝向。

其次,顺应风流环境。住宅有流畅的通风,不仅有助于室内空气的更新,同时对于夏季室内降温也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我们一般会以夏季主导风为导风口,而背向冬季寒冷季风的侵袭,从而有效的保持冬季室内的气温。

再次,住宅区内适度的绿化和水面。绿化和水面能够有效的调节住宅区内的微气候,可以起到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区域内气温、遮阳庇荫以及改善环境的作用。但是在此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绿化植物应该选择合适的树种,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长环境为主要考虑因素,同时兼顾美观和绿化的空间布置。避免大面积种植花卉和草坪的状况发生,更不要盲目的去移植一些名贵花木,因为从经济角度和绿化节能角度上都不太适用、划算。而水面应从地域水资源条件考虑,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减少活动场地。此外,坚决杜绝用城市水源作为景观供水的现象发生,应该科学的利用中水或者是雨水,注意保质、保量的同时,合理的控制维护费用。

最后,控制住宅组合的长度。住宅单体的多单元组合,可以节省土地,减少建筑物外围护面积,从而减少能耗;少单元的组合,可以扩大单位面积内的光照面积,并使居住区内的气流通畅,因此住宅组合设计应该根据地域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优化组合。

3、关于住宅单体设计中的一些节能措施

住宅单体是建筑住宅最终服务于人类的重要部分,因此它的设计可以说是建筑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个环节我们将居住舒适性与节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建筑工程的科学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3.1适度的面积标准

每一户住宅面积标准的提高,都应该与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物质基础条件相适应。超越当前现实条件,盲目追求大面积的住宅,相互之间的攀比心理都不应该得到提倡。我们应该提倡节约型住宅,合理的使用面积,是当前最有效的节能措施。适度的面积能够有效的节约建材、节约劳动力和建造、使用、维护甚至于后来的拆除等每一个环节的能耗。

3.2合理的平面布置

在住宅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室内功能单位的分配与组合,例如,厨房、客厅、阳台、卧室等等。当前存在着盲目扩大起居室面积,一套住房设多个卫生间以及走道占据空间过大等等弊端。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功能空间的紧凑性,避免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出现过多的交通占用面积等等。同时,我们还应该将室内的居住空间较多的布置在朝阳的一面,并注意室内的通风和空气对流。

3.3科学设计的住宅层高

我们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正确的对待住宅层高,如果层高过低,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阻挡室内的通风,容易造成室内空气的浑浊以及空间上的压抑感;而层高如果过高的话,势必会造成建筑用材料、人工、技术在单位面积使用功能上的浪费。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层高一般设置在二点八米,除特殊用途外一般不宜超过三米。

3.4适当的墙窗面积比

窗体是住宅单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墙体之间的比例对于整个单体的造价、美观、节能、舒适等等都有着重大的干系。因此,对于窗体、墙体之间的面积比例我们应该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争取以最优的比例来完成窗体的建造。现在提倡的落地窗以及超大窗体并不符合现代建筑的科学要求。应该根据不同的朝向、房间不同的功能、多层与高层之间的开窗区别来有针对性的设计。

3.5科学的建筑构造

住宅的维护结构是节能中的关键部位,住宅的墙体、屋面、地面、外门窗都直接暴漏在室外,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围护结构的节能构造设计。同时还应该注意不同部位连接处的节点构造,比如说窗、门与墙体、阳台与房间、女儿墙与承重墙、屋面等等连接处,对于这些比较关键或者是特殊的部位,我们应该有区别性的对待。尤其要避免“冷桥”或者是“热桥”的出现,北方地区应该注意连接处的保温,不同朝向处的连接点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不同的保温构造,既要注重保温的实际功效,也要重视保温构造的经济性能。

4、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地措施

4.1控制住房面积标准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大力推进,工业建筑用地以及住宅建筑用地正在急剧压缩着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仅为一百平方米左右,其中的人均用地指标为十七平方米到二十六平方米之间,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目前的比率,在容积率一定的情况下,每套住宅的面积扩大,势必会增加人均居住区用地指标,这与合理利用土地的国策是相互违背的。因此,适度的控制每套住宅的面积标准,抑制过度消费,将会使得有效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4.2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目前,在众多建筑工程项目中,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以及建设单位开始注重对于地下室、地下停车场、甚至于地下综合利用空间的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现在工程建设的高技术标准,同时也说明节约建筑用地资源以及合理利用空间正在成为工程建设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当前,在建筑住宅绿地、宅间空地或者是住宅单体的下面布置车库、辅助用房等等正在成为建筑工程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新设计方向。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合理规划的同时,我们应该兼顾工程的技术问题,避免技术难度过高或者是技术成本太大的问题发生。

4.3合理开发山坡地和废弃用地

建筑工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平坦、地基稳定、综合条件较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建设中,加大对山坡或者是湖边废弃土地的利用,鉴于山坡或者是废弃土地的综合条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改良之后,才能作为建筑用地来进行开发。比如说,山区、丘陵地带的荒坡、湖边的墁滩地、沿海城市还可以合理的利用海边的滩地等等。

4.4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禁止使用粘土砖

尽管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土地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以及可用土地面积较少,这就使得我国人均可耕土地面积非常少,仅为0.08hm,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因此国家建设部曾严厉规定,禁止粘土砖的生产与利用,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以外,还应该积极的研发新的建筑用材料,以代替传统的实心粘土砖。当前的空心砖、加气硂砌块、粉煤渣砌块等等建筑材料的研发与使用大大缓解了粘土砖的压力,但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我们还应该加大这些新型材料的推广力度。

5、居住区规划中的节地措施

5.1围合式的居住空间设计

在居住区规划的时候,因地制宜地将行列式的布局更改为围合院落式的布局,是住宅的外部环境成为整体院落共享的空间。行列布局东西缺口的适当围合,不仅能够有效的合理利用土地,同时也可以增进邻里间的交往,加强居住区的安全。围合的程度视地区气候而定、围合单元应该经过科学的设计和模型推演之后再进入实体的建造。

5.2集中布置配套的公共设施

首先,将沿街分散的商业设施,集中布置成独立的商场建筑。

其次,机动车库或者是自行车库,集中设于半地下室或者是架空的专属停车层。对于必须存在的地面停车场应该推广植草砖铺砌地面,以增加整体的绿化面积。

再次,燃气调压房、配电室、水泵房以及消防控制室在符合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统一设置在同一区域。

最后,集中设置居住区的垃圾中转站,为居民配备公共的卫生间,将其附设于会所、商场或者是公共活动场所。

5.3建立具有综合实用功能的建筑,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城市中心地段的居住区,应该建立具有多种实用功能的综合楼,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最常见的模式有:1、集住宅、商场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2、集住宅、商场、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3、集住宅、商场、办公、文娱场所以及车库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综合性建筑能够有效节省土地,但是其设计难度较大,并且内部结构以及辅助类的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等设计和施工难度也比较大。

6、住宅单体设计的节地措施

6.1科学缩小面宽加大进深

单体住宅的建设用地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住宅进深+日照间距)*住宅面宽。所以说,住宅面宽对建筑用地的增加与减少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加大进深,减少面宽的方式来达到节约用地的效果。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大进深的同时,我们必须合理的减少面宽,否则,建筑用地反而会增加。加大住宅的进深,还会明显提高住宅内的热惰性,有利于提高室内的保温、防晒性能。但是在这里需要我们处理好的是中间部位的的采光与通风。

6.2适当降低建筑物层高

在《住宅规范》的规定中,室内净高,居室不低于2.4米,而厨卫不低于2.2米。只要在不低于《住宅规定》的净高,适当降低每一层的高度,我们就可以直接缩小日照间距。这项措施在高纬度地区节地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建筑物的层高还需要根据居住习惯、日照、通风质量、心理感受、后期的装修等等条件来综合性的考虑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才能完善的实施。

6.3多户单元的合理组合

多户单元的高效组合,对于节约建筑用地也有着重要的干系。比如说,塔式高层住宅,过去一般一个标准层安置8—10户,显然每一户的综合功能就会出现下降,而当布置六户时,既能达到多户单元组合的目的,每一户也有较好的光照和通风,户内的组织布局也比较合理,不会出现死角和暗房。但是当布置三到四户时,功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而接地效果则明显下降。因此,根据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来合理的布置层次上的单元住户,也是我们在设计节能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7、总 结

关于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本文主要从以上六大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论述,当然节能的措施也会因为节能的出发点和节能所采取的方法不同而不尽相同,具体的还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建筑工程的综合条件来客观的制定。本文旨在同行业从业人士进行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再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促进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左小珍.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J]. 中国建设信息, 2011(05)

[2] 李宁, 张冰冰. 浅谈在建筑设计中加强节能与隔声的技术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5)

[3] 樊丽军. 浅析加速建筑节能实施的有效措施[J]. 山西建筑, 2011(14)

[4] 李莺. 节能建筑实施策略探析[J]. 安徽建筑, 2010(06)

[5] 苏西萌. 建筑节能设计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