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向探讨

发布时间:2012-12-21 09:24:45更新时间:2012-12-21 09:25:50 1

摘要:建筑设计的水平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包括经济、文化、材料、技术等各方面。本文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讨了住宅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向

我国传统建筑的功能形式和艺术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1980年初,华裔大师贝聿铭以一座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香山饭店开启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先河。21世纪的到来使人们从工业时代转入到了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水平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包括经济、文化、材料、技术等各方面。

一、住宅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 探索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应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

1、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 结合建筑功能要求, 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2、对涉及的地方性, 地域性理解, 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3、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

4、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以便减少建筑量;

5、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 避免使用高温能量, 破坏环境, 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 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6、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 避免环境的破坏, 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二、住宅建筑设计的全面性

1、住宅建筑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两方面,多样性:由于住

宅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避免“贫富皆宜”的单一项目而要有一定的特殊,适合多种目标群体,赋予个性化的项目,来满足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可变性: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可行性,使居住空间的灵活可变得以实现,其可变性一般是以“户”为设计单位,按基本间定型的厨卫等定型设计,居室部分采用活动式隔断灵活分隔,即每户的平面围护结构不变,管道基本固定不动,厅室隔断按一定模数灵活不止,分户墙可以固定,也可采取取消分户墙而根据实际购买需求取舍的售楼方式,据此,住户的室内布置就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设计布置一个温馨而有个性的家,如此自然提高了居住建筑的使用效率,使住宅建筑易于改造而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2、住宅建筑的舒适性。住宅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

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使得各功能空间有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结构明朗,形象纲举目张,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变化多变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配合如一,广场,绿地,小品,通透环廊等构成统一景观,做到安全宁静,温馨而利于交往。

3、住宅的生态型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型,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

三、住宅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住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舒适的住宅是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的保障。因此,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要体现以人为本。其次,要兼顾环境、能源等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时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考虑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不搞过渡装饰,减少视觉污染,减少人力,物力的滥用和浪费,使建筑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更要努力做好面向未来的设计,建筑要面对未来的设计,建筑设计应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面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要创造出风格,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形象简洁,造型亲切,经济透明,功能多样,材料自然,无毒无害以及细部设计要达到细致入微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1、“4-2-1”家庭住宅

我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 有的已结婚生子, "4-2-1"家庭开始出现,夫妇俩上有四位老人要赡养,下有幼儿要照料, 每天还要忙于工作。"4-2-1"家庭将成为我国家庭构成的主流, 老人的赡养将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因此, 探索和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 开发建设适应 "4-2-1"家庭需要的住宅会给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帮助, 不仅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居住方式有合住、分居、邻居近居等多种形式。

合住型: 儿女与老人同居一户, 有老人独用卧室,也可为老人设专用的卫生间及小厨房等。尽管互有干扰,但更便于相互照顾。

分居型: 为二合一住宅单元子女与老人有各自的卧室以及厨卫等。相互干扰少, 互相照顾也方便。

邻居型: 子女与老人两个或三个家庭或一墙之隔,或同住一层楼。互相干扰小, 照顾也很方便。

近居型: 两个或三个独立家庭就近居住, 住同一幢住宅楼或相邻楼栋。相互基本无干扰,但不能做到对老人的全天候照顾。

另外, 在户型、面积以及设施、设备的设置等方面也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满足不同的需求。

2、老龄人住宅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城市中的老年人在大幅度增加。因此,开发建设老年住宅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老年公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年公寓指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学习购物等等,直到亡故后的殡葬全部包下来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

老年住宅的形式可分为3类:(1)协助式。老人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人员适当地照顾。(2)护理式。老人基本上丧失自理能力,需要专门人员的日常照料及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类似于医院病房和疗养院的形式,老年住宅设计应体现老年人的生活及形态特点。这种集合式住宅,其内部应设有独立的居住单元,可以有老年夫妇或几个老年人共同居住,单元内部设有卧室,起居室及厨、卫等既为公共活动空间,又增加各单元老人们的交往,还设有相同的阳台或外廊,这部分空间成为老人们的半私有空间。这种具有从公共,半私有到私有空间的居住体的优越性显而易见。(3)自理式。老人完全有生活自理能力,住宅形式与普通住宅相同。

3、生态住宅

人口剧增、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淡水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等等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警觉,我国是近十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能源与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 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尤其生态住宅的开发与建设将是大势所趋。以为有大片绿地或水面的住宅区就是生态小区、 生态住宅的观点是极其片面的。

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 水等可再生自然资源, 减少对石油、 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省能源、 减少污染的目的。冬季采暖、 夏天空调以及热水供应等可充分利用太阳能或地热水;利用建筑材料的隔热与蓄热, 使室内空间冬暖夏凉;利用绿化与植栽调节室内小气候等等。生态住宅设计要考虑采用新材料、 新技术, 降低能耗, 减少污染, 延长住宅使用寿命。其中, 建筑材料是关键, 开发无污染的、 可以循环使用的、 耐久且节能的建筑材料已迫在眉睫。另外, 住宅设计还要考虑废水的循环利用、 废气的无害化处理、 垃圾的处理与回收等。

生态住宅应为人们提供健康、 舒适的室内环境。要求空间大小与尺度设计合理,材料质感与色彩选择得当, 设施与设备配置完备, 室内温度适宜, 空气清新,无污染、 无辐射、 无噪声。

总之, 要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舒适静雅, 有利健康。另外,生态住宅设计还应注意与地域的人文环境相融合。从土地的使用、 街区的规划到住宅个体的设计, 都要考虑与当地的生态、地理、 人文环境等有机结合, 使建筑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 朱政纲,朱洁. 关于建筑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7) .

[2] 张春晖. 未来住宅设计理念[J]. 中国住宅设施, 2009,(05) .

[3] 蒋江萍. 浅论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06) .

[4] 廖燕敏. 浅谈现代酒店的建筑设计[J]. 科技资讯, 2009,(05) .

[5] 陈红锋. 浅谈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及意义[J]. 科技资讯, 2008,(05)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