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对园林建设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了园林管理工作中园林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园林;设计;意义;重要性
一、园林建设的必要性
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二、园林管理工作中园林设计
1、从绿地生态的现状看其重要性绿化水平的高低反映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和城市的整体建设状况。城市景观绿地的作用有净化空气、净化水源;改善小气候;降低噪音,减少光和视觉污染;保持水土、降尘:“净化”、“简化”、“软化”建筑物;提供开阔而富有变化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或医疗保健功能的人类活动空间等。很多城市绿地设计建设只注重绿地的景观效果而忽略了绿地的生态效果。造成绿化管理的困难,管理困难会造成绿地使用年限减少,提早退化,甚至植被大量死亡。城市景观绿地的上述作用将很难发挥,同时荒地中的枯枝落叶,丛生杂草会夹带大量的细菌、病虫害和城市垃圾,裸露的地面会增加城市大气中的尘埃,成为城市环境污染源之一。绿化生态的现状反映出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1)设计中应注意植被的成活率只有所设计植被的成活才能体现园林设计的效果。设计植物时要考虑不同植物在一起种植及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这些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设计中要尽量使用乡土植物或通过长期驯化,证明其已非常适合当地环境条件,这类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养护成本相对较低等诸多优点。不加论证盲目地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植物,虽然景观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新引入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不易成活。
(2)设计应便于管理,减少生态破坏在一些商业街区行道树绿化设计中,应注意到行道树可以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不按间距灵活种植的绿化形式,就能减少人为的破坏,方便绿化管理;在行车指示标志和信号灯附近的绿化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的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或大型乔木,以方便管理中进行大乔木的整形修剪。
(3)设计中应注意生态平衡在园林设计过程对园林植保因素考虑不周,不科学的设计,往往会造成园林生态失衡。为了观赏和休闲需要,有的设计者热衷于栽培整齐划一的植物,植物种类、年龄、层级趋向一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
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时除了多品种、多类型外,还要注意植物层间的混配与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植物群落。这对病虫害的滋生蔓延、传播扩散有机械阻隔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鸟类、蜘蛛等天敌动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生存繁衍,它们对植物病虫害可以起到很好地抑制作用。也有的园林规划设计不顾科学规律,比如许多植株的规划密度过大,不利于植物生长,一定年限后相互拥挤,不是不易移植就是移植无地方栽。
2、从城市景观看其重要性城市景观绿化大多数为开放性的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应尽量避免只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态设计,而忽视了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1)人为活动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一个和谐而多样化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但在一些人群活动频繁和商业繁华地段的绿地或隔离带,人为损伤严重(如随意践踏草坪、在树干上栓绳打钉晾晒衣物、摆放广告牌或在绿篱上晒被褥等),常会造成植物的损伤,甚至死亡,这一现象设计者不能忽视,设计方案应适合居住区及空间开放的环境。
(2)园林景观的可接近性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应具有可接近性,入口到各园林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应多创造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作息空间等。公共空间应考虑到日照、遮阳、通风等因素,不能一味的追求绿地率,提高绿量而忽略了园路、小型休息广场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公共厕所、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
(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规划设计中设计园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等都应遵循园林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由于广场设计位置不合理,而造成未规划铺装的草坪被游人踩出了大片的斑秃。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气候为季风型,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因此应在一个园林的南部多设一些活动场地如广场,儿童游戏区等。同时考虑到夏季的遮阳,乘凉,在一些大型广场上适当栽植乔木并在乔木下设置座椅,可以改善游人践踏草坪的现象。园路的铺装应选择耐久性强,管理维护相对方便的材质,使其能够保持较长的景观效果。
(4)对街道景观绿化的保护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街道两侧的行道树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行道树坛设计布置时,要事先了解地下管网情况,根据人车流量、人行道宽度的不同等实际情况,划分断口。可在人行道狭窄、人流量又大的地方,用行道树透空盖板或将行道树坛侧石做圆弧断面,防止行人踏足,还可以在树坛四周砌挡土坪,做栏干,成为独立的树坛保护行道树。
3、从管理成本看其重要性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因此降低管理成本,厉行节约在园林设计中应得到重视。
(1)园灯不宜布置过多以免增加维护成本园灯沿园路布置,按照所在园林的特点,交通的要求,选择造型富于特色、照明效果好的柱子灯(庭园灯、道、路灯)或草坪灯,一般柱子灯保持在25-30米,草坪灯6-10米的间距,否则不合理的过多的设计园灯,也会造成光污染,加之人为破坏而增加维护成本。
(2)控制园林水池的规模园林水池管理费用相对较高,所以设计是要严格控制其规模。此外,过多叠石理水,深浅高差过大,危及老幼安全。浅池要注意管线设备的隐蔽,同时也要注意水浅时,夏季吸热大,易生藻类和蚊蝇,管理中不利与保洁。
(3)注意景观设计中围墙的细节设计围墙不应设计为没有修饰的实墙,以免给广告随意乱贴,乱画创造空间,影响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增加管理中的劳动量。
(4)在园林设计中应注重资源的节约在一些降水不多,分配不均的地区或有一定坡度或保水困难的绿地,如果设计中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空心砌块等,以降低用水成本。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