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张健
摘要:随着现代住宅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居住要求,更要“以人为本”,为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住宅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住宅建设也从一开始对量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特别是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本文通过实例对住宅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高层住宅 建筑设计
在我国一些人口密度较大的大、中城市,相继建设了一批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轻结构的住宅,其中前两种形式多为高层住宅。
高层住宅虽然提高了居住密度,节约了用地,解决了垂直交通问题,但工程造价高,工程周期长,而且为解决通风、采光等问题,体型系数一般比较大,不利于节能,视线干扰问题也比较严重,尤其是剪力墙结构,改造非常困难,缺少灵活性。超高的尺度,若再成片开发,人们仿若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之中,在此种环境中生活的人群中患大楼综合候群症的人明显偏多。
相比较而言,中高层住宅更受欢迎,它具备了多层住宅朝向优,通风好的优点,在相同面积土地上出房率更高。电梯的设置,提高了居住质量,更适宜老年人居住,同时较高层住宅而言,造价降低,工程周期缩短,加快了建设速度。其结构形式一般多为框轻异形柱,轻质隔墙,分隔更灵活,容易拆卸,更符合住宅不断变化、转型发展的需要,正是为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开拓思路,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类型的中高层住宅平面。
1 住宅选型
有了建筑标准的定位,有效供求关系的确定,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本户型设计是以工薪阶层为主要消费对象,适当考虑其他阶层。通过对消费对象的调查,价格是影响购买力的第一要素,而单方造价是受土地征用费、拆迁费、各种契税及利润等的影响的,建筑师是无法控制的。但有些商品房平米价格尽管合理,由于过于追求超大豪华,而面积是与价格成正比的,造成房屋的总价居高不下, 同时,物业管理费用更是一项长久的消费支出,这一切都令消费者望而却步。本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各种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设计水平,尽可能压缩建筑面积,做到舒适适用,各种类型住宅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为:
一室一厅:46~56m2
二室一厅:66~86m2
三室一厅或三室二厅: 96~126m2
现代人的家庭结构基本为夫妇两人或带一子女,三代同堂乃至四代同堂的意识已逐渐淡化,因此套型设计以两室户为主,三室为辅及少量一室户型。而三室也不同于原来的3间卧室的概念,其中2间设计为卧室,而另一间做为备用房供有特殊需要爱好的家庭自行装修设计为书房、家庭影院、琴房、临时客房等等。每一种套型设计都具备多样性、适应性、并可转型,隔墙拆卸方便,为用户留出更多的装修空间。
2 住宅平面设计
设计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首层入口在踏步旁增设了坡道,楼内电梯直达各层,无高差设计,体现了对老龄人及伤残人的关怀。
平面设计布局紧凑,每种单元类型平面都各有其自己特点。
A型平面(图1)设计为一梯四户,提高了电梯使用率,减少了每户交通面积的分配比例,在一定的建筑面积指标下,提高了户内建筑的使用面积。为了尽量压缩建筑面宽和节约用地,设计中还借签了塔式高层住宅中常用的设计手法,南面的两户厨房相对而设,中间一分为二做为两户的生活阳台,既保证了明厅明厨相互之间又无视线干扰。
B型(见图2)是一梯两户二室一厅,考虑到在这种标准中还不具备独设书房的条件,于是在卧室一角适当凸出,开设低窗,充足的采光满足了学习功能的要求。
C型为三室户,建筑面积117m2,虽然外形相同但可根据用户的不同喜好,设计出不同平面形式,C1型(见图3)是三室二厅一卫, 餐饮起居完全分开,起居室设在南面,C2型(见图4)为三室一厅双卫,起居室设在北面,餐饮、起居合而为一,自行分隔,更适合喜好大面积起居室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