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岗岩地区地基基础处理的应用
谭创荣
摘要: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时局部桩位遇孤石, 有效桩长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局部地基基础处理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岩土工程;人工挖孔桩;软弱下卧层验算
在花岗岩地区, 残积土和风化岩是新鲜岩层在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及生物风化作用下形成的物质。残积土是原岩受到完全的风化,未经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土状物,很少保持原岩的性质;风化岩是原岩受风化程度较轻, 大部分仍保留原岩的性质。由于孤石存在, 挤土桩将无法贯穿,冲、钻、挖孔桩虽能贯穿, 但施工工期较长、费用高。对建筑物桩基础局部桩位, 若该桩位下遇串珠状孤石, 将给基础施工带来困难, 对于某些荷载一般的建筑物, 应充分利用孤石下相对软弱下卧层的强度, 通过对其承载力的验算, 当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 可将基础持力层座落在孤石上, 不必穿过孤石进人以下稳定基岩, 这样, 既缩短工期, 又节省工程造价。广东某大厦基础局部桩位采用上述方法, 并取得成功。
一、工程概况
广东某大厦为9层, 设置1层地下室,深3.85m , 建筑面积13834.96m2 , 单柱最大荷重8500kN。基础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设计总桩数为153根, 型号为PHCφ500一125A及PHCφ500一125AB,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800kN。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 大部分桩能沉至设计的深度,满足设计要求,但部分桩遇孤石而桩身断裂、桩头破碎或有效桩长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仅轴⑦~○C和⑦~○D承台有效桩长小于8m , 提交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应业主要求,对轴⑦~○C和⑦~○D承台进行补勘, 补勘孔号为bkl和bk2, 见图1 。
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内分布的主要岩土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第四系冲洪积粘土、粉质粘土, 第四系残积土, 燕山晚期花岗岩。由于风化不均匀, 残积土中局部有孤石。
补勘bkl 钻孔地质概况如下:
○1杂填土:灰褐色,湿, 稍密状, 厚度3.0m。
○2粘土:灰褐、灰黑色, 可塑, 埋深3.0 m , 厚度3.8m。
○4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色, 可一硬塑, 埋深6.80m , 厚度9.2m 。其中孔深8.50~9.90m 为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孤石, 孔深9.90~14.70 m 为微风化花岗岩孤石。
○6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灰褐色, 埋深16.0m , 厚度2.0m。
○8微风化花岗岩:灰白、肉红色, 岩芯呈长柱状, 埋深18.0m , 揭露厚度5.5m。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 所示。
地下水主要为杂填土中的潜水, 强风化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为0.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