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

发布时间:2011-08-05 08:40:57更新时间:2023-07-11 10:01:22 1

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
梁方铎
[摘 要] 本文通过总结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介绍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特点。
[关键词] 软土地基; 振动沉管灌注;复合地基
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技术是2010年建筑业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
由我司施工的江门市滨江新区天沙河路(江沙路~新南路)工程第二标段应用了这项新技术,2010年5月底成功完成该工程天沙河桥头段路基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本文仅就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技术进行总结。
1 工程概况
1.1江门市滨江新区天沙河路(江沙路~新南路)工程第二标段起始于新南路,与规划一路、规划二路、江沙路相交,终止于现状江沙路。第II标段路线全长1519.961m。道路路基宽度60m,
1.2本期实施宽度55m,双向八车道,设中央分隔带,两侧设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水泥混凝土面砖。
1.3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桥涵、排水、照明、交通、绿化等附属设施。
1.4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1.5 本工程的天沙河桥起始桩号 K2+431.5,终止桩号K2+536.5,桥梁长度105m。桥梁跨径组合:5×20m,35 O斜交布置,采用20m 空心板结构。
1.5.1天沙河桥的技术标准:设计车速:60km/h;设计荷载:公路-I 级,人群荷载3.5KN/m2。
1.6天沙河桥头路段(k2+350~k2+435和k2+540~k2+566路段)应用CFG桩(桩间加设塑料排水板)复合地基技术作为该路段软基处理的措施。
2 地质概况
根据江门市天沙河路(江沙路~新南路)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揭示的该地基处理路段的地质情况。
2.1 CFG复合地基(k2+350~k2+435)路段的工程地质状况:
○0水:厚50cm;
○2粘土:灰,主要由粘粒组成,夹少量粉粒,湿,可塑状属冲击土。层厚3.6m。
○3淤泥:灰黑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含腐殖及少量贝壳和粉砂,有微弱臭味、饱和,流塑状。层厚11.1m~16.8m。
○51砂质粘性土:黄褐色,主要由粘粒、粉粒及砂砾组成,稍湿、硬塑状,为花岗混合岩风化残积土。层厚3.1m~7.9m。
2.2 CFG桩复合地基(k2+540~k2+566)路段的工程地质情况
○11素填土,黄褐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夹少量碎石块,湿,松散状,属人工填土。
○3淤泥:灰黑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含腐殖质及少量贝壳和粉砂,有微弱臭味,饱和,流塑状。层厚3m~9m。
○41粉质粘土:黄褐,灰白色,主要由粉质和粘粒组成,含少量砂粒,湿,上部呈可塑状,下部呈硬塑状,属冲积土。层厚4.5m~9.8m。
3 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要求
3.1 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径φ400,CFG桩成三角形布置,桩中心130cm,在平面布置上以纵横行成梅花形布置。
3.2 CFG桩的桩间加设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与CFG桩纵向平行,横向间距130cm,纵向间距为225.16cm成矩形布置。
3.3 褥垫层设计:CFG桩顶铺设50cm后中粗砂褥垫层,褥垫层顶铺设钢塑土工格栅一道。
3.3.1褥垫层回填的填料:桥头搭板底填中粗砂层,搭板外路基填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土并压实。
3.4施工工艺要求:
3.4.1施工时应先插打塑料排水板,再进行CFG桩施工
3.4.2桩长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地质情况实际确定,桩尖要求打穿淤泥土层进入持力层50cm。
3.4.3CFG桩单桩承载力容许值不小于19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容许值不小于150kPa。
4 CFG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
4.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通过在基底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以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
4.2褥垫层的作用是保证桩土共同工作,减少基底面的应力集中,削减地震等水平荷载影响。
4.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主要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
5 CFG桩复合地基技术的施工工艺
CFG桩施工工艺流程:
测设桩位→桩位复核、验收→塑料排水板打设→桩机安装试机→试验桩→CFG桩施工→桩质量检测、承载力静载试验→CFG桩隐蔽工程验收→褥垫层(中粗砂)施工、压实度检测→钢塑土工格栅安装→回填砂(填料土)、压实度检测→CFG桩复合地基验收→隐蔽工程→
5.1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实际条件,本工程CFG桩的桩体材料的配合比由试验室试配后确定,桩体的混凝土强度(设计未有具体要求)定为C15。石屑率为0.30,混合料密度为2.2g/cm3。
5.2成桩工艺。根据本地区的施工条件,选用振动、灌注成桩的施工方法。CFG桩的混合料由混凝土搅拌站预拌后运到现场。
5.3施工时,先根据设计要求定出CFG桩的桩位和桩间塑料排水板的施工位置。并按设计要求对塑料排水板先行施工。
5.4 CFG桩机为浙江建筑机械厂生产的设备,桩尖采用钢制活瓣桩尖。该振动沉管灌注桩机的性能可满足本工程施工的要求。
5.5桩机采用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施工。先打远离桥台的桩位,后打桥台边的桩位,同断面则由一侧向另一侧施工的行走路线,可避免对已成桩造成损害。
6 CFG桩复合地基施工要点
6.1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施工时按配合比配制混合料。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30~5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小于200mm。
6.2 桩机就位,调整沉管与地面垂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4倍桩径。
6.3施工前进行了成桩试验,确定打桩的技术要求。
6.3.1桩长度根据设计要求及结合现场地质情况实际确定,确定CFG桩施工过程控制沉管入土深度,桩底要求打穿淤泥进入持力层50cm。
6.3.2 CFG桩施工时必须保证桩尖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内的有效长度,确保进入持力层内的桩长偏差控制在+100mm范围内。
6.4施工中应检查桩身混合料的配合比、坍落度和提拔套管速度、沉管入土的深度、混合料的灌入量等。
6.4.1拔管速率太快可能导致桩径偏小或缩颈断桩,而拔管速率过慢又会造成水泥浆分布不匀,桩项浮浆过多,桩身强度不足和形成混和料离析现象,导致桩身强度不足。
6.4.2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拔管速率。沉管灌注成桩施工拔管速度应按匀速控制,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2~1.5m/min左右,如遇淤泥土或淤泥质土,拔管速度可适当放慢。
6.4.3施工时,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高出长度不应小于0.5m。
6.5 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作为控制桩身质量的参考),每台机械一天应做一组(3块)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用标准养护测定其立方体28d抗压强度。
6.6褥垫层施工是施工的重要环节。
6.6.1褥垫层厚度为500mm,施工时虚铺厚度(h):h=ΔH/λ其中为夯填度,夯填度不大于0.90。
6.6.2褥垫层分3层摊铺,每层的虚铺厚度为30~50mm,虚铺时用水准仪观测控制铺设褥垫层的平整度。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法。对较干的砂石料,虚铺后可适当洒水再进行压实。
6.6.3摊铺后采用振动型平板振动器振动压实,直到褥垫层压实至设计厚度。
6.7钢塑土工格栅施工
钢塑格栅的铺设在褥垫层面上。褥垫层经验收合格后,钢塑格栅铺设用铺设机将钢塑格栅缓缓向前拉铺,钢塑格栅每铺10米长进行人工调直一次,直至一卷钢塑土工格栅铺完。
6.8回填填料土,分层压实。分层进行压实度检测。
7 总结
7.1本工程的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在成桩28d后进行检测,包括低应变对桩身质量检验和复合地基静荷载对承载力的检验。
7.2通过对桩身用取芯法抽取桩身混合料检测,混合料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7.2 CFG桩复合地基检测:单桩的承载力200kPa,检测合格;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承载力静荷载试验,经测定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65kPa,符合设计要求;CFG桩低应变检测数量不小于总桩数10%,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所有的质量检测均合格。
7.3通过对相关路段路基进行沉降观测:
7.3.1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固结排水的路段的沉降状况如下:
k2+300(左1)沉降量最大值为0.591m;
k2+300(左2)沉降量最大值为0.175m;
k2+300(中) 沉降量为0.596m;
k2+300(右1)沉降量为0.501m;
k2+300(右2)沉降量为0.172m。
7.3.2与之相邻(k2+350)桥头段,因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技术,施工期间在重型施工运输车辆反复重压的情况下,路基却没有出现大的沉降。
7.4应用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处理的地基,可省去堆载预压的繁复作业,从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大大缩短道路工程建设周期,可赢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
[2]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02 中国建筑出版社
[3]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