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6-14 09:23:29更新时间:2011-06-14 09:23:58 1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袁玉浩
【摘 要】在建筑施工过程必须严谨按照施工方法进行,要采用合适的配料,科学的施工工法,搅拌,避免混凝土施工过程出现质量波动和局部外观缺陷。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施工采用的主要技术进行系统介绍。
【关键词】土建 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一、选取材料
材料的选取,第一要选取对混凝土绝对温升有利的水泥、掺合料、集料及外加剂,从而降低水泥水化热,延缓水化过程,降低放热速率及峰值,减少温度收缩,避免温缩裂缝的产生。二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三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泌水,避免离析,从而提高混凝土作为非均质材料的宏观均匀性,避免产生生薄弱区域,提高混凝土构筑物的整体抗变形能力。四是通过掺入掺合料,改善水泥基体与集料的界面结构状态,提高界面粘结强度而提高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五是采用性能优越的外加剂,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二、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用不同的水泥品种用量、不同的外加剂掺量、不同的料掺量、不同的坍落度及不同的浇灌方式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对混凝土和易性、强度、抗蚀性、抗渗性、耐酸碱性、冻融性、干缩性等作出分析,通过配制机理试配,我们可以选择既符合设计强度,又能满足工程的最佳掺配比例,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效果。
1、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混凝土的比例关系。由于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体现混凝土质量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是由于原材料和施工条件的影响(如水泥、集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质量及其计量的波动;用水量或集料含水的变化引起水灰比波动;搅拌运输、浇注、捣实、养护条件的波动;施工时气候变化),以及试验条件的影响(如取样方法、试件成型及试件养护条件的差异;试验机误差以及试验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必然都会造成混凝土的离散性。基于混凝土的离散性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要求配合比设计拟按正态分布理论、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不低于95%进行设计。
2、配合比设计思路
不同配合比和材料组成,往往对混凝土不同的力学性能指标及耐久性指标产生影响,这时我们要根据所选用的工程材料和施工方案,在兼顾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以最优目标规划,研究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范围和材料组成,提出以适应性为主要目标的混凝士配合比设计新方法。
通过各种配合比影响因素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经时损失、泌水率、含气量等进行研究,根据新拌混凝土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并提出混凝土的工作性指标。对硬化后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轴心抗压强度、极限抗拉强度、泊桑比、线膨胀系数等力学性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根据力学性能选择合适馄凝土配合比对混凝土早期和后期的变形性能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自收缩和抗裂等,根据变形性能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钢筋锈蚀主要是由于氯离子渗透和碳化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对各配合比进行抗氯离子渗透和抗碳化等耐久性能的研究,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在综合新拌混凝土性能、力学性能、变形性能、耐久性能和外观质量研究的试验结果后,确定适用于工程需要的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3、混凝土搅拌
应严格采用同一配合比,保证原材料的产地、规格、主要性能指标不变。根据气候、环境、运输时间、运输道路的距离、砂石含水率等情况,及时适当对原配合比(水胶比) 进行微调,确保混凝土的供应质量。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用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与此同时,进场混凝土由搅拌站人员向现场检验人员逐车交验,交验的内容有目测混凝土外观色泽和有无泌水离析现象,试验员对每车的坍落度进行取样试验,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士严禁使用。
三、混凝土浇灌
浇灌前应重点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和钢筋的位置、预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灌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多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在浇灌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浇筑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水泥砂浆。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灌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灌完。混凝土运输、浇灌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严格控制在规定数值内。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上层混凝土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并要求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足够深度,同时振捣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匀的梅花形布点,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使气泡充分消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并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浇灌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模板,并经常敲打正在浇灌部位墙柱模板,以尽可能排除影响混凝土外观的气泡。
总之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因此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等方面进一步加以研究,以促进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荣.碳纤维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实践.工业建筑,2003.
[2] 郝林山,陈晋中.高层与大跨结构施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