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人口老年化趋势下的社区建筑设计-发表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1-06-11 10:12:19更新时间:2011-06-11 10:13:37 1

人口老年化趋势下的社区建筑设计
黄亮棠
摘要 世界各国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做到“老有所养”,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大家日益关心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建筑师也应对问题应有所思考,研究建筑规划及建筑设计上如何适应人口老年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老年化 社区建筑 规划与设计
一、前言 我国老龄化要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5000到10000多美金,现在,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金,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同时老年人化趋势下的社会建设还有待改进,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提出若干建议。

二、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我们应加以充分考虑:
1.从规划设计上予以考虑
1) 老年人居住建筑宜设于居住区,与社区医疗急救、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供应服务、管理设施组成健全的生活保障网络系统。
2) 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建筑,如老年文化休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疗养院、干休所、老年医疗急救康复中心等,宜选择临近居住区,交通进出方便,安静,卫生、无污染的周边环境。
3) 老年人建筑基地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视野开阔。
2.从环境设计上予以考虑
1) 应为老年人提供适当规模的绿地及休闲场地,并宜留有供老人种植劳作的场地。场地布局宜动静分区,供老年人散步和休憩的场地宜设置健身器材、花架、座椅、阅报栏等设施,并避免烈日暴晒和寒风侵袭。
2) 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私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
3) 应充分考虑场地的无障碍设计,如步行道路有高差处、入口与室外地面有高差处应设坡道,有坡度的场地应设置扶手,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采用防滑、平整的铺装材料,不应出现积,坡道设置排水沟时,水沟盖不应妨碍通行轮椅和使用拐杖,距活动场地半径1OOm内应有便于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厕所。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 对于养老住宅问题的探讨
1.需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生活习惯。
这些因素是指导养老住宅具体设计的关键,如无障碍体系设计、套内空间设计、设施设备配置、各类适老化产品的选用等都有赖于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生活特点的深入研究。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2.居室的格调和布局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室内外无障碍设。室内外减少地面层的高差,以利行走方便,也为轮椅进出创造条件。室内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例如:厨卫应采用防滑瓷砖,其他地面可采用木地板、塑料地板、橡胶地板或地毯。卫生间的洁具不宜用蹲坑,可选用专供老人久坐起身困难之用的能升降的马桶盖。浴缸不宜过高,较高应加垫,为老人坐立方便,浴缸要安装扶手,浴缸底面要有防滑,以确保安全。老年人在室内活动路线必须畅通无阻。宜采用带指示灯的宽板开关,长过道宜安装多点控制的照明开关,卧室宜采用多点控制照明开关,浴室、厕所可采用延时开关。开关离地高度宜为1.10m。居室、浴室、厕所应设紧急报警求助按钮,养老院、护理院等床头应设呼叫信号装置,呼叫信号直接送至管理室。有条件时,老年人住宅和老年人公寓中宜设生活节奏异常的感应装置。
  3.需要考虑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各类使用需求。
适宜的养老住宅设计在符合老年人自理生活的同时,也将尽可能考虑各类服务的使用要求,如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上门打扫卫生、送餐用餐、医疗服务、紧急救护、精神慰藉等服务要求。
4.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现行的社区基础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社区服务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的服务半径偏大;针对性不强;现有的住宅区无障碍设施配置不全;可供选择的养老建筑产品不多;不能适应老年化社会需求。

结论 在现有社区进行改造,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新建的小区设计中,应配置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无障碍住宅、无障碍活动设施、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老人日托服务中心、老人文娱设施。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使用的可变性,使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