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基于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的研究-发表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1-06-02 09:10:53更新时间:2011-06-02 09:11:27 1

基于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的研究
——以湛江大道快速路景观设计方案为例
陈海涛 陈焱芳
摘要:本文以湛江大道快速路景观设计方案为例,结合绿道理论,从整个区域的生态、游憩、文化、美学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多重目的进行快速路景观设计,着力体现“城市大园林”构想,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地体系。
关键词: 景观规划;快速路;生态; 绿道
1、项目概况
该工程主线规划南起湛江市霞山区百蓬百儒片区,与新湖大道相连接,向北延伸至麻章区与325国道。路线全长约19.521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77977.23万元,其中建安费94958.28万元。
道路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Km/h,辅路设计速度采用40Km/h;主路采用双向六车道,辅道采用双向四车道(局部路段为两车道),道路红线宽度70m。
湛江大道快速路位于城市的生态敏感区,起点段由新湖大道至麻志路段两侧各设6米的人行道加非机动车道,全段长6.6公里,其中桩号K1+450段与百蓬路相交,百蓬路为进入湛江市肺三岭山森林公园的必经道路。
2、景观设计指导思想
2.1 主题思想
湛江大道景观绿化设计主要以“生态自然、腾飞快捷、热带风情”为主题,营造出具有湛江特色的绿化景观,充分发挥湛江市优越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热带风貌优势。
2.2 指导思想
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布局,在设计中注重统一规划,从植物学、生态学及环境美学的角度,通过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使景观与道路主体实现和谐统一,反映地域文化特征。依据湛江大道选址的现状和特点,努力创造一个具有很好的道路人文风格的生态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系统的各种良好效益。
2.3 创造城市的“绿色生态序列带”
道路景观绿化要让道路沿线的建筑、风景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道路交通中展现出来。做到“一路一景”,行成具有独特景观特征的“绿色生态序列带”,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景观环境。
3、设计原则
3.1 绿道规划原则
3.1.1 绿道规划尺度􀀁 尺度是决定规划策略的重要因素, 其所涉及的尺度包括生态系统、区域—地方—场地, 快速路绿道规划协调了湛江市四周山区景观规划。
3.1.2 绿道规划的时间优先度和持久性􀀁 绿道规划应具有优先度, 成为总体规划框架中首要的部分。快速路绿道其所处的土地网络、生态系统的变化应相对较小, 强调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3.1.3 绿道规划的网络结构􀀁 在生态网络中, 利用好绿道周边的土地, 对现有和潜在的栖息地进行保护, 对出现的缺口、屏障位置应进行具体的生态系统分析。在休闲网络中, 绿道作为重要的休闲空间应易于到达,保持开放性,应将周边重要开放空间形成一个整体网络。
3.2 系统性原则
深入研究快速路周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 以成熟的植物群落关系逐步繁衍扩展并在层次及地域空间中体现不同的生态景观, 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与快速路周边绿化所形成的绿道间的关联性功能, 完善绿道功能, 丰富绿地类型和布局。
3.3 地域性原则
3.3.1 由地域山体要素产生的个性􀀁 从城市中看到的山体,或有特征的山体都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是反映道路景观个性最好的素材。快速路穿越城市浅山区,山体融入道路景观中,是山体结合道路做景观的反映本地城市特色之一
3.3.2 由地域野生花卉产生的个性 以本地自然植物群落为母本, 利用周边野生宿根花卉及一、二年生野生花卉做地被或草坪结合野生花卉及匍匐状常绿或落叶灌木做基础绿化, 是湛江大道快速路绿化的特色之一。
3.3.3由地域文化历史产生的个性 与历史文化相关的要素,在快速路景观的设计中应以体现。其将穿越的自然风景区、沿线经过的历史名胜古迹以及旅游景点都将是快速路景观设计中表现的特色之一。
3.3.4 由地域水系河道的引进产生的个性􀀁 在道路的侧旁能开辟出水路或小川的河道, 可以给道路空间带来一种舒适和开放之感。但设计中应注意水质和水量, 并考虑设置水边步道、台阶。东环线中部的七里山大渠的水景引入将是快速路路边水景特色的体现。
3.4 生态性原则
快速路位于城市边缘, 纵贯城市浅山区, 处理好山与路的关系是该设计项目的重点课题。山是大自然的元素, 路是人造的功能空间, 把交通功能与自然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创造自然和谐、空间流动、以植物造景为特色的生命空间是生态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在特有曲线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上应考虑与地形的协调。快速路位于城市浅山区, 其平面线形及道路纵向变化随山而变。随着在曲线道路上的移动, 景观的不断变化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设计上应考虑地形微妙的起伏、透过弯道能看到更宽阔的视觉空间、以及这种曲线所具有的景观特性等创造的不同寓意内涵。
高架道路下的空间处理。在各环线路段与城市主道路的互通区域, 高架道路下植物景观易产生压迫感和灰暗空间。植物种植可选择耐荫, 但树形优美, 花色鲜艳的树种, 在视觉上给人以积极、明亮、轻盈的感觉。
体现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代表,营建具有地方特点的道路景观。并根据道路所处区段,采用不同的景观尺度, 植物种类及种植形式,划分不同的景观单元。绿化景观应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3.5 以人为本原则
人作为行为主体,充分考虑其在车行、步行两状态下特有的视觉感知,将各类花带、植物模纹以连续、连贯的布局方式,通过流畅的曲线、粗犷的形体、柔和的色彩融入环境中,强化速度、流畅、和谐。在道路两侧的边沟行道树设计中可采用单行落叶大乔木与花灌木结合的手法,避免成段大片密林带的压抑感。在有坡度的路段,尽可能在植物种植设计上平缓,平衡路面的倾斜感。以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饱含趣味的景观节点,来吸引行人的注意力、调整节奏、舒缓心境。
3.6 交通功能与景观效果互惠互存原则
在与城市主干道及高速公路互通的重要交通节点位置景观处理, 应设计具有导向性和可识别性强的景观节点。一方面,此位置是城市入口的互通空间,植物设计以展示特定区域标志为主。另一方面,互通位置也是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在交通服务区和停车场区域,景观要考虑人与人交流、信息交换的场所特征。因此要确保对于等待、滞留、休息、休闲等多样要求的空间的功能, 植物设计可采用彩叶、庭荫、树形优美、抗污染强树种。
3.7 经济性原则
恢复和保护由本土植物和动物组成的自然生境,控制管理成本高的人工生境的比例,减少一次性投入和后续养护管理费用。
在一期建设中,对水源地与喷灌系统进行系统勘察与设计,尤其对于山体较瘠薄区域,应提早埋入微喷管线和设置管理通道,使后期的植物灌溉及养护更为便捷。
在植物种植建设管理上,应分步、分时、分项进行。道路区段的划分、工程的工期、植物苗源、种类、规格、数量的统计、季节性植物选育都应系统作出计划与安排,使建设与设计快速接轨,增加效率, 减少不必要因延时而造成的管理成本。
4、设计解析
4.1 景观特色
4.1.1 绿树环抱,层次分明 中央分隔带,田园风情区绿化设计风格简洁明朗,在中央分隔带两侧绿带及互通式立交中大量种植乔木, 且以规则式种植方式为主,局部区域以小规格大数量的密植手法强化绿量,形成以乔木为主体的道路特色景观,山体内快速路两侧各15 m 绿化带设计,尊重自然植被的演替规律,通过人工营造植物群落的方法, 使自然本身具有的恢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1.2 生态环保,方便养管 快速路绿化以生态型植物种植方式为主, 除城市景观带外其他绿化区域均不使用草坪,利用本地野生宿根花卉及一、二年生野花品种做地被。在城市路段用草坪结合宿根花卉及匍匐状常绿或落叶灌木做基础绿化,降低建设造价及养护管理成本, 实现生态环保的道路设计理念。
4.1.3 序列成景, 变化有致 通过景观序列构筑丰富的植物景观,分析周边环境特质,构筑多样植物生境及多种植物景观特色,营造出山林野趣,田园风情,城市绿环,乡村果园等多种自然环境体系, 增强标识性和空间变化的韵律美。
4.2 绿化配植
主要种植形式 (1) 自然式: 以群落式种植为主,通过不同的搭配形成丰富变化的情景空间,主要应用在外侧15m 分隔带和自然风景区的绿化分隔带中,关键把握林冠线的起伏和林缘线的进退变化, 形成疏密有致、开合有序的景观空间。(2) 规则式: 以树阵和绿篱为特色的种植形式,充分体现简洁、明快的风格, 主要应用在快慢车分车带及田园果园景观带中。关键要求苗木整齐统一、放线准确, 分段植物配置见植物种植详细设计。
5、结语
在保护和恢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沿线景观活力, 把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纳入到快速路景观空间, 使快速路景观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 充分展示湛江大道快速路沿线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 给过路者及游客带来包括: 森林、田园、村落、城市、蓝天及青翠绿地、缀花坡谷等多种层次序列景观、多样空间享受等丰富的景观体验。
参考文献:
[1] 孟亚凡.绿色通道及其规划原则.中国园林,2004,(5): 14 -17.
[2] 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6, (9) : 3108- 3115.
[3] 朱 鹏,姚亦锋,张培刚.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6,(1): 17-1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