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探讨-职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6-01 08:34:35更新时间:2011-06-01 08:35:53 1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探讨
毕鸣之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及工作实践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相关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对于提高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1 引言
近l 5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体量越来越太,高度越来越高,建筑外形和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建筑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少新的结掏形式。为了适应这种状况,建筑施工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不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1,2]。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1 深基坑支护
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和施工现场的条件变化,护壁桩,内支撑,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应运而生。深层搅拌桩,止水摊幕,劈裂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止水措施得到长足发展,在城市中心区场地狭小、周边地下环境复杂时,还应用了地下连续墙和逆作法施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将“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定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施工前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文件。还规定: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2.2 基础工程
高层建筑对地基处理的要求,不仅需要达到设计的承载力,而且还要保证基础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桩基的选型,应综合考虑到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条件与环境、检测条件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可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如深圳经贸大厦,在岩石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之间设置了预应力锚杆,在岩石基础与混凝土垫层之间设置了水泥石粉渣垫层,减少岩石地基对地下室底板的约束,预防了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2.3 钢筋的机械连接和焊接技术
钢筋连接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保证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工序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钢筋连接主要为闪光对焊和电弧焊,在条件许可下,通常采用绑扎的搭接方式;上世纪90年代机械连接技术得到飞快发展,先后出现了锥螺纹接头,冷挤压接头,直螺纹接头。随着国家行业标准的出台,机械连接技术日趋成熟,目前钢筋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闪光对焊。竖向钢筋小于Φ20的采用电渣压力焊,大于Φ20的通常采用直螺纹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2.4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一般约占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造价的25%,但劳动量却占到35%,工期占到50%~60%,对加快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具有较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模板利用率一般比多层建筑要高一些,特别是标准层,只要做局部修补,逐步更换,就能够做到重复周转利用。小钢模虽然周转次数多,但劳动强度大,高空作业安全性要求高,“以钢代木”的产业政策已逐步淡出了施工现场。木模的灵活性更适用于施工现场的需求。特别是随着我国胶合板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用多层木胶合板作模板面板日益增多,其优点是自重轻,投资少,可减少模板拼缝,效率高,混凝土成形质量好。后来又出现了竹胶合板,由于受资源限制,质地坚硬,不利于钉钉等原因,未能得到更普遍的推广。
2.5 混凝土施工技术
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般为现场搅拌混凝土,采用的是半自动配料机,目前大中城市都已逐步限制或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推广了便于质量控制、性能稳定的预拌混凝土,现场的文明施工条件得到改善。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底板、结构转换层等部位,对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有较高的要求,优化配合比、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改善约束条件、削弱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已形成共识。
高性能混凝土:基于耐久性要求的防水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高空免振捣钢管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易性、扩展度、流速等工作性能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2.6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而单纯的钢结构又在耐火性、维护要求高、造价等方面存在缺陷,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层结构采用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工程中,都是有针对性的在需要发挥型钢混凝土承载力大、延性好、刚度大的特点的部位采用,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层等,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在跨度较大的框架结构中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根据受力要求,在一般剪力墙和筒体中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2.7 施工测量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有抄平放线、轴线投测、平面控制、高层传递和变形观测等工作。传统的吊线坠、内吊外挂、水准仪抄平、经纬仪投测、钢卷尺引测,已不能满足施工现场环境因素、气候变化、施工进度及高层建筑复杂平面的测量精度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测量软件的开发,测量设备的不断更新,精密水准仪、电子经纬仪、激光铅垂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等的应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速度、精度,空间的定位能力等得到很大提高。不论建筑立面造型如何扭曲、旋转、舒展、飘逸,测量工程师都能将弧形曲面上的控制点,准确地在三维空间上给予定位。
3 结语
作者就所参加的一些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的施工经验和了解的资料,概括地叙述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等相关问题,希望对于今后高层建筑施工具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莫志军. 谈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 山西建筑, 2007,33(4). [2] 黄莉娟.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体会[J]. 大众科技, 2008,(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