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质粘土沉井施工工艺简介
李 悦
摘要:本文以粉质粘土地质沉井施工为例介绍沉井施工工艺,为今后同类型沉井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沉井 施工工艺 简介
一、前言
某乙烯工程取水设施圆形泵房地下部分采用沉井施工工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优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赶超施工进度,成效显著,可供同类型沉井施工参考借鉴。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某乙烯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取水设施是乙烯工程重要配套项目,也是后续主体工程施工的前提与基础。
取水设施包括圆筒泵房、引水井、取水头部及相应管线组成,如图1所示。圆筒泵房地面以下构筑物施工采取沉井施工工艺,沉井高度为24.3米(下沉到位后顶标高为22.16米,黄海高程,下同),沉井内径19米,下端壁厚1.5米,中上部壁厚1.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2所示。
图1 取水设施流程图
图2 沉井结构及地质结构图
取水设施工程于2010年3月31日正式开工,拟定2011年9月29日完工。其中泵房沉井施工是第一道工序,计划2010年10月份完工。
(二)施工环境及平面布置图
取水泵房工程位于长江中游,某大桥上游侧1.8公里,沉井中心距离长江干堤约220米。根据地质勘测资料施工地质以粉质粘土为主,沉井底标高距离沙层约7米。施工现场地处城郊,天气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每年降水集中在6月-8月份,年最大降雨量1894毫米。
取水泵房工程受长江水位影响,枯水季节是施工黄金时节,长江汛期限制动土施工,主汛期(每年7月-9月)禁止动土作业。三、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四、地基处理
根据勘测资料,沉井地基表层土为粉质粘土,其允许承载力为130Kpa。为了保证沉井接高施工地基稳定性,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采取中粗砂换填夯实的方法。测量放出井位后,开挖基槽,开挖深度为1.5m底宽为2m,如图4所示。基槽开挖并修整成形后,立即分层回填中粗砂,并分层夯(振)实。过干的砂可辅以洒水密实。
图3 施工工艺流程
图4 沉井区地基处理布置图
五、接高施工
1、施工方案综述
为了确保2010年10月份完成泵房沉井施工且已形成沉井构筑物安全度汛,沉井施工分作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于2010年6月30日前(即主汛期到来前)完成10.5米沉井浇筑并下沉到位;第二阶段于2010年10月31日前完成13.5米沉井浇筑、下沉及封底施工。根据泵房结构,第一阶段施工混凝土浇筑分三次,分别浇筑6.2米、1.8米和2.5米,约746方混凝土;第二阶段分三次,分别为1.5米、6米和6米,约885方混凝土。
泵房沉井前期作为顶管施工工作井,需要等顶管施工完成后再进行隔墙浇注,在浇筑壁墙时预埋插筋。
沉井混凝土为C30防水砼,抗渗强度等级为S8。沉井混凝土节段均采用翻模法进行施工,翻模采用国标的定型的高×宽=1.5m×0.3m的钢模板。翻模法一次浇注的高度不大于6m。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防水,模板定位对拉螺杆中间带有止水片,拆模后切除螺杆并进行表面修复。 沉井每节段施工预留凹槽,中间敷设止水橡胶条,节段之间不渗水。钢筋均在沉井附近的钢筋加工区进行加工,再利用现场的吊装设备进行安装。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
2、施工平台搭设
泵房沉井施工中,采用钢管脚手架作为员工施工通道、小型机电设备平台、小型材料临时搁置平台等,不承受结构重量。 沉井井壁为圆形,外径22m,内径19m,脚手架搭设采用内外双侧,14边形封闭结构, 如图5所示, 根据施工高度逐层搭设,上面内外连接。
图5 脚手架搭设平面图
(1)根据施工方案,沉井施工分两个阶段,脚手架搭拆两次。
第一阶段:根据沉井分三次浇筑10.5米施工方案要求,脚手架第一次搭设5.4米,第二次加高至7.2米,第三次加高至10.8米。然后待模板拆除后拆除内外脚手架。内外均采用钢管落地脚手架。
第二阶段:根据沉井第二阶段分三次浇筑13.5米的施工要求,脚手架第一次搭设1.8米,第二次搭设至9米,第三次搭设至14.5米。在这个施工阶段沉井内已经开挖至地面10米以下,内脚手架采取钢管悬挑脚手架,外侧采取落地钢管脚手架。
脚手架拆除采取从上到下逐层拆除方法。
(2)搭设要求
落地式脚手架搭设要求(第一阶段内外脚手架和第二阶段外脚手架,结构如图6所示)。
落地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夯实→基础承载力实验、材料配备→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连墙件→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
图6 落地式脚手架结构简图
悬挑式脚手架(第二阶段沉井内脚手架搭设,结构如图7所示)
悬挑脚手架搭设步骤:焊接牛腿→铺设安全网→铺设通道→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连墙件→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
在第一阶段第三次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在沉井内壁上相对于沉井韧脚底标高上10m处预埋12mm厚的20cmX20cm预埋件,预埋件的水平间距为1.5m,竖向间距为0.8m,然后用Q235a型I12的工字钢焊接在预埋件上作为内脚手架的牛腿,作为悬挑脚手架支撑,如图8所示。
为了方便人员上下,内外脚手架设置上下通道。沉井外通道采取落地脚手架搭设,斜度9:20,斜道宽1米,长2米。斜道采用单木跳板加装防滑条,用小横杆固定。
沉井内上下采用爬梯。沉井内从脚手架悬挑开始沿垂直方向每隔1.8米预埋12mm厚的20cmX20cm预埋件,共5块。在预埋件上焊接牛腿,牛腿长2.8米,牛腿沉井侧1.5米和脚手架大横杆连成一体,外端制作上下爬梯平台。爬梯下端和平台焊接,上端与大横杆连接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