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领导者责任意识
孟永
摘要:由于现代国家的各种特点,人民便以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管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事务,以实现自身社会利益最大化,让自己享受到这种结合体制下丰硕的成果。然而,要取得真正惠及人民的成果,不仅包括有良好制度的运行,合理的人事安排,高效的决策机制,完善的行政后勤管理等,最为重要的还是处于各种岗位的行政领导班子有效的领导工作。从我国行政领导的特征来看,其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不仅来自我国行政环境的不同,而且源自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要求。但是正因为这些独特的特征,它才显出这种岗位上领导者的重要性。构建当代领导者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领导者;责任意识;执政能力;腐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逐渐加深,但是在这交流与合作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利益碰撞,形成了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的形式,而且这种竞争已开始从具体性变为抽象性,即从60、70年代的数量要求进入80、90年代的质量要求,再进入今天的形象要求;而与其相伴随的合作,也演变成政府的间接引导、宏观调控后的市场自由的牵动。但不管怎么样,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更不用说是被忽视,加强政府工作的管理,特别是行政体系中的领导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国家的形象代表,还是影响整个社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基本概念界定
1.领导的概念
所谓领导,就是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有分工协作必须要有领导。
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朝气、活力,甚至生死存亡都和领导层是否得力密切相关。对于一个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更换往往会使企业起死回生。能够带领他人去到他人没有去到的地方的人就是领导。领导力与影响力有密切关系。影响力越大这个领导的责任就越大。领导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即负责正确的决策。
2.领导者的概念
领导者,领导者即为一个集体的指挥者。是统揽全局的关键性人物,是领导活动的指挥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责任的概念
责任是一种义务、一种付出、一种承担。责任,从道义和法律意义上讲,是指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观念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得以高度组织化并能长期维系的基本条件之一。
提到责任意识,不能不谈责任。责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处不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周期,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责任。责任多种多样,又有多种形式。例如,父母养育儿女、儿女孝敬父母的家庭责任,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重老师、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卫国家的职业责任。而法律专业人士的职业责任就是严格的执行法律, 维护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对党、对人民的责任。
4.腐败的概念
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二、构建领导者责任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正在朝着科学化和法制化的方向迈进,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反腐倡廉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在一些部门和地区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直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制监督不力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纪委统计,从1992年到2002年10年间,全国共处分县级领导干部有49291名,处分厅局级领导干部4095名,处分省部级领导干部176名,令人触目惊心。此类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够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丧失了基本的责任意识,而相应的管理制度在从责任角度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也还存在着漏洞和缺陷。
三、解决领导者责任意识问题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者责任意识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位为民正
就是说要努力淡泊名位,端正“官”念,“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富有积极的意义。当官为什么?如果是为个人扬名,光宗耀祖,捞取好处,得到的只能是滚滚骂名,如果是为群众谋利益,“视名位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他们的美名就能长存于百姓心中。要做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做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必须解决先做人后做官的问题,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
2.权为民用
就是说,要努力做到恪尽职守,清政廉明,努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努力使老百姓尽快富起来。权为民用,是领导者的立身之本和行为准则。要做到权为民用,要明确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充满感情地去做,全力以赴地去做;以权谋私的事,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事,要坚决不做。应该做的事全力做好,是勤政,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是廉政。只有既勤政又廉政,居位尽其职,任职思利民,才是党中央所要求的,人民群众所期望的权为民用。
3.利为民谋
就是说,要努力做到大公无私,服从大局。不同的政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观,一切为人民谋利益,就是共产党人的利益观。领导干部要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利为民谋还表现在服从大局上,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为政之要,日公与法”“公生明,廉生威”。谁办事公道,谁清正廉洁,谁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谁就能得到人民的敬重,谁就有权威。
4.欲为民节
就是说,要努力做到艰苦奋斗,洁身自重。“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贼也”。欲为民节,要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追求享乐、以权谋私。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5.情为民系
就是说,要努力做到热爱人民,真情奉献。“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情为民系,要求我们对人民群众要怀有赤子之心,视人民为父母,发自内心、出于本能地热爱人民。要甘于当公仆,甘为孺子牛,而不能以“父母官”自居,做官当老爷,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更不能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力以权谋私。
5.另外,在我国的领导者责任意识完善过程中,完善我国反贪污贿赂犯罪相关体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应当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廉政法制建设”的要求,对反贪污贿赂犯罪的工作体制进行重整和完善,使反腐败工作更加法治化,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法治体系。如规范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措施、加强党委对检察机关的领导、将“双规”措施法制化、制定贪污贿赂案件的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等。
综上所述,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能不能干好工作,能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关键在责任心。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和工作成效。荀子曰:“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领导干部责任心强,就会把困难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好事办得更好,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个没有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的领导干部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干部。
我认为构建领导者责任意识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全民加强对提高领导者责任意识的关注;领导者对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完善有关如何提高领导者责任意识机制;切实加大对执政者道德问题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