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化学教学论文

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学

发布时间:2011-03-17 11:44:17更新时间:2025-01-14 10:24:19 1

  刘光铃

  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 355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将绿色化学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够对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观念等方面加以提升;在开展化学学习和化学实验中,引导其秉持绿色环保的理念,促进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绿色化学的概述,探究了目前绿色化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中学化学教学中采用绿色化学的策略。

  关键词:绿色;中学;概述;化学

  中学化学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绿色化学的内涵以及作用,将绿色化学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学生能够积极的保护环境,合理的应用化学试剂,正确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

  一、绿色化学概述

  所谓的绿色化学主要指的是在环保、清洁、绿色的基础上进行化学生产和化学实验。其旨在降低化学生产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产生废弃物,通过绿色化学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化学生产和实验中经常会伴随着很多有毒和有害的物质,如:氟利昂会加重温室效应。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将绿色化学的原理和模式渗透其中,能够让中学生养成绿色生产、环保清洁的观念;引导中学生能够从绿色的角度学习化学并应用化学,合理的选择化学试剂,科学的处理化学实验中的有害物质。同时绿色化学也能够鼓励中学生积极寻找并创新化学生产模式,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学习化学并理解化学知识;进而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科学素养等。绿色化学推动了中学化学教学的创新和改进,有助于提升中学化学教学的质量,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前中学绿色化学教学现状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有了极大的变化和提升,很多化学教师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将绿色化学与教学过程紧密的结合起来,为中学生设计了适合的教学方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化学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中,枯燥的为中学生讲解化学原理、现象以及实验等。没有将绿色化学高效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使得中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不强,对绿色化学的感悟能力还不够,这就会极大的影响到绿色化学教学的效率。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了世界的关注,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如果环境遭到破坏或者污染,则就会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将绿色化学融入到初中化学中,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通过化学实验以及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还缺少绿色化学教学的目标,尤其在化学实验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化学实验的废弃物也没有得到科学的处理。加上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缺乏能动性,只能被动的接受,大多数化学实验都由教师操作和完成;因此中学生对绿色化学的理解能力还不强。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出绿色、生态与环保的化学教学氛围,这些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中学绿色化学教学改进方法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绿色化学渗透其中,首先需要为学生构建出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的学习氛围,充分的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化学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播放一些化学与环境相关的小视频或者图片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思考,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比如:在学习“水的净化”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搜集世界各国水资源遭到破坏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并引入“水的净化”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化学方式净化水资源,或者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工厂净化水的资料,让学生探究其中的原理,并提取出对应的化学知识和内容。信息化的教学能够让中学生对化学学习有直观的感受,可以搜集更多的绿色化学资料,通过视频展示、图片呈现等方式,增强中学生的绿色、环保的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的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其次,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还需要教师为学生引入一些典型性的教学案例,通过对真实的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从学习的案例中提取出绿色化学的原理。比如:在学习“化学肥料”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农民在生产中经常会使用到氮肥、钾肥、磷肥,但是对化肥的配比经常会出现错误;如果化肥使用的量没有合理的控制,就会导致环境受到破坏。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小组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分别对过量使用氮肥、钾肥、磷肥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课题报告的形式将总结的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绿色化学的探究过程中,并对化学肥料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为化学肥料的使用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不仅能够让中学生对化学肥料的知识点有深入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能够合理的使用化学物品;并将环境保护作为前提和基础,提出解决环境污染,提升生产效率的综合性建议。进而强化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此外,绿色化学的理念还应该渗透到化学实验的教学环节中,化学实验能够将化学原理、知识点清晰的展示出来;但是在化学实验中会产生很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的理念,掌握化学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科学的处理废弃物。比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其属于最为常见而对实验现象,但是有些酸性的物质含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尤其是一些强酸,如:浓硫酸等,危害性较大。如果在环境中酸性物质超标,则会产生酸雨。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实验,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强酸的危害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使用化学保护环境的方法。

  在操作实验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详细的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选择实验试剂和数量,尤其在化学试剂的提取中,要合理应用试管等设备。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实验过程、现象以及原理等进行总结和分析;在酸碱中和实验中涉及到了哪些化学反应?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止酸雨?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实验的废弃物进行处理;不能将其随意的倒入到土壤或者投入到垃圾中,而是要根据实验室对废弃物的处理规定。将其准确的投放到对应的处理设备中,避免在化学实验之后对土壤、水源或者空气等造成污染和破坏。绿色化学要有效的渗透到化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和过程中,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

  结束语:

  在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绿色化学原理的应用和渗透,从环保、清洁、可持续的角度出发,让中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化学知识,分析化学原理,掌握化学应用的方法和能力。进而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够让中学生合理的应用化学试剂,正确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并能够为日常的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生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引入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实践活动、探究实验等,帮助中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绿色化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宜梅.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4):57-58.

  [2]盖宇.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7):143-144.

  [3]文桂林,金俊成.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9,47(18):169-17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huaxuelw/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