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3-12-20 09:54:42更新时间:2013-12-20 09:56:17 1

  初中化学教师职称论文投稿期刊推荐《中国教师》内容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基础教育,刊登的文章以内容深刻、切实关注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为特点,获得了各界人事的好评。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教育类权威期刊。
  摘要:我们时常会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不知道是不是到学校来读书的,一个简单的问题讲了好几遍,就是有那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做题时稍有迁移就不会做。然而,在我们抱怨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也许教师在课上课下都下了不少功夫,当心学生不懂,于是希望通过反复讲来把学生讲懂。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去获取知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初中化学中的有些问题在学生没有学习后面知识时靠老师讲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需要学生去悟,并在实践时前后联系才能生成学生具有的知识,才能内化成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当我们的课堂缺乏有效性时,教师应该进行必要变革。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加强备课,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要务是备好课,备课时除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更应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层次,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性上。现在的课堂,教师往往习惯于“先知识讲授,再习题训练”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太少,教师“教”的主动性,学生却学得很被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对问题的认识是教师预设好的,没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必须改变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在我多年的教学中,通过反复实践,我认为化学学科采用探究式尝试学案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编制学案中要注意体现“四个突出”。一是要突出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的策略设计,简化教材上有的及较易的内容;二是要突出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避免“以讲代做”或探究活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三是要突出帮助学生形成规律方法、整合知识的策略设计,避免简单机械重复;四是要突出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反馈实现教学目标。尤其在拓展或延伸的知识上,采用“先尝试训练,再知识整理”的教学模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1.教会学生掌握正确阅读化学教材的方法

  2011年版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初中化学教材在以前教材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调整,增强了可读性,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自主阅读教材也能把许多问题搞懂,阅读时要注意总体把握,不能只停留在某单元某一课题的层面上去认识和理解。例如,《制取氧气》一节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仅在该节**绍很简略,而在《实验活动1》中作了较细致的引导性阐述,如果学生在自学时能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学习,那就弄懂了大部分问题。所以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先读目录,再将相关章节结合起来学习,就能从总体上把握知识。

  2.教会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新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升华,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如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后,引导学生采用分类法对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更多的化学反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同类事物因为某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不同类事物也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由此及彼。当这部分知识得以内化后,便提升形成迁移能力。

  三、让学生领悟初中化学中包含的基本思想

  我们教学的多数班级都会呈现出两类不同的学生,即认为化学容易学和难学的学生。易学的学生认为化学学习是有方法的,把握了方法去学习就会事半功倍,难学的学生认为化学涉及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变化多端的化学反应,还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需要记忆,让人无从下手,十分头疼。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中隐含着许多思想,只要掌握了这些思想,就会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章可循。因此,在化学学习中,要让学生领会化学思想,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质的性质需通过实验这一途径来实现,教材中安排了许许多多的实验,而初中化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因此要让学生树立“实验验证思想”;质量守恒定律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规律,质量守恒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的机理,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电荷守恒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情况,而能量守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能量变化的情况,因此要让学生树立“守恒思想”;物质的数量千千万,化学反应更不甚枚举,我们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点可将这些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习,因此要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学生理解了这些化学思想,用好这些化学思想就能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效率。

  四、让学生掌握好初中化学中的重要规律

  化学规律客观地存在化学科学中,通过实践而被人们所认识和运用。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主动或被动的接触到这些规律,如果能有意地把握和运用这些化学规律,将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①元素周期律规律:利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些变化规律可以用来认识元素的性质,还能用来认识和理解化合物的形成,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依据。②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所以认识元素要先研究元素对应原子的结构情况,而认识物质应遵照“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知思路,因此要让学生掌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③物质的通性:掌握好“物质的通性”是学好酸碱盐知识的关键,初中学习了酸和碱的通性,可以用来推断不熟悉的酸或碱的性质,由于物质通性在认识物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要鼓励学生自己归纳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同类型盐的通性,为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打好基础。④化学反应的规律:初中学习的规律有质量守恒定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与酸、金属盐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把握这些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和方法,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引导学生讨论、练习,注意联系对比,注意抓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化学课堂将呈现无限的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huaxuelw/2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