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化工论文

我国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1-02-26 14:00:54更新时间:2023-10-27 16:32:24 1

摘要:通过对石油经济理论、国防安全理论的分析,结合我国成品油供给的基本现状,指出建立成品油战略储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出发,综合运用趋势回归法、波动指数法对成品油战略储备吞吐目标模式进行分类,提出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的动态性分析框架。据此,着重给出吞吐目标模式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应用模糊灰元分析理论对我国成品油战略储备的若干吞吐目标模式进行评价,初步提出最优目标模式下我国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的可行方案,为我国建立成品油战略储备提供初步的数据参考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经济
  
  成品油战略储备是石油战略储备的组成部分,其界定可以由石油战略储备拓展过来,即指一个国家为防止因战争(或其它突发事件)造成的成品油供给中断、用于维持武装力量运转以保证国家安全;同时兼顾平时稳定市场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而由国家出资设立的成品油后备库存[1]。
  从上述我国成品油战略储备的定义可以界定我国成品油战略储备的基本功能:抵御成品油供给中断的冲击,维护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一定规模的成品油战略储备,应该发挥以下几个具体作用:
  (1)    维护国家安全;
  (2)    稳定市场价格、调节市场供求;
  (3)    降低进口成本,减少机会损失;
  (4)    参与国际成品油竞争。
  建立有效的成品油战略储备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因为成品油战略储备的重要作,就是以合理的储备规模为基础、通过适时适量的吞吐行为来实现的[2]。
  首先,从安全角度考虑,储备规模越大越能保证战争(或其它突发事件)条件下的成品油供给安全,抵御成品油供给中断的能力就越强;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对石油禁运和国际市场投机行为起到威慑作用,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不至受制于人。其次,从市场调节功能考虑,储备规模越大,吞吐能力就越大,平抑供求波动的能力就越强,越能稳定成品油的市场价格,保障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最后,从成本角度考虑,成品油战略储备是一项对人力、物力、财力要求极高的项目,储备规模越大,成本上升幅度就越大,势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压力。通过确定在不同的目标模式下合理的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既能最大化地保证成品油用油安全、稳定供求关系,也能有效地控制储备成本,更好地发挥成品油战略储备在我国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状况
  由于上个世纪出现的严重“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造成沉重的打击,因此为了规避“石油危机”给国家带来的冲击,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学者开始着手对石油战略储备进行研究。一些国家例如日本、德国主要把石油战略储备作为抵御供应中断的一种手段;而美国不但注重石油战略储备的抵御供应中断的作用,而且十分关注石油战略储备的平抑市场价格、稳定供求关系的经济调节作用。
  第一,在定性方面,国际能源组织(IEA)对各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规模的要求是相当于一国90天的进口量,欧洲一些国家的标准(例如德国)则要求储备相当于90天的全国使用量。这两者区别在于前者多适用于本国石油资源大部分能够自给的国家,而后者则相对于资源匮乏的国家。
  第二,定量方面,做出贡献的多是美国学者,主要方法如下:
  (1)场景/盈亏平衡分析
  (2)随机动态规划
  (3)博弈分析法
  (4)其他方法
  1.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的时间较短,对石油战略储备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储备规模方面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上,主要是根据我国人口、经济、工业结构、能源供应的现状以及国际能源组织(IEA)所确定的90天进口量的标准来粗略估计储备规模。
  在定量方面,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法给出了未来中国石油90天的净进口量,由此确定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储备规模。运用决策树的方法分析得出2005—2020年间我国最优石油战略储备的规模。当石油价格在50美金/桶的情况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规模应维持在30—60天的净进口量;而当石油价格在20—30美金/桶的情况下则应维持在60—90天的净进口量[3][4]。
  2.国内成品油供给特征
  国内成品油消费在经历了2004年19%的爆发式增长后,2005—2007年保持年均7%的速度平稳增长,但从2007年第4季度开始,成品油消费增长逐季提高。2007年4季度、2008年1—8月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0.4%和13.9%。2008年全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1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9%。
  2005—2007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2%和6.1%,接近于消费增幅。2008年1—8月原油加工量为22958万吨,同比增长5.7%;成品油产量为13805万吨,同比增长7.4%,两者的增幅远低于13.9%的消费增速。在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的背景下,国家鼓励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通过加大汽柴油进口、减少出口来提高对市场的供应量。1—8月国内汽油和柴油进口量分别为184万吨和571万吨,同比增加176万吨和534万吨,汽油首次出现净进口。同期,汽油和柴油出口量分别为109万吨和27万吨,同比下降276万吨和22万吨。
  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己出现经济衰退。危机本身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5.0%减缓至2009年的2.2%,为自2002年以来的最低经济增速。世界银行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0.9%,世界贸易减少2.1%,为2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将进一步影响中国,而且经济内生性变化带来的周期性调整压力会明显大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结构调整因素相叠加,增加了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预计,2009年中国GDP增速为8%左右,但如果世界经济下滑幅度超过预期,或者政策干预实施力度不足,不排除更低的可能。
  由以上对我国成品油供需基本特征的分析可知,我国成品油需求旺盛,供给不稳;供需矛盾的存在对我国国防、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都带来潜在的威胁,建立成品油战略储备已经刻不容缓。
  3.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模型
  3.1成品油供给与供给波动指数
  因为要根据不同的形势设计出不同的成品油战略储备吞吐目标模式,需要考虑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大量的可变因素,很难有一个十分精确并且便于操作的动态模型进行计算,本文试图依据成品油战略储备所要达到的供给保障程度及成本控制两方面去进行动态的判断与调整。基于此,首先要了解我国成品油历年的供给状况与供给波动情况。
  (1)    成品油年可供量
  (3-1)
  式中,是指某年全国所生产的成品油总量,是指某年成品油净进口量;即是成品油年供给状况由当年国内成品油产量和净进口量两者共同决定。
  (2)    成品油供给波动指数
  (3-2)
  式中,Yt’为第t年成品油趋势供给量,可由简单趋势回归方法求出。Vt为成品油供应波动指数。其绝对值越大,说明成品油年可供量偏离趋势可供量越远,供给的稳定性越差;其绝对值越小,说明供给的稳定性越好。
  预测成品油趋势供给量Yt’的值,要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简单起见本文只考虑时间趋势的影响。以Yt’为因变量,年份t为自变量建立一元趋势回归方程为:
  (3-3)
  式中α1为系数,α2为残差项,利用1991—2004年的成品油供给的时间序列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运算,得到α1=665.543,α2=-1319365代入公式(3-3)得出1991—2004年各年的成品油趋势供给量,再把所得数据代入公式(3-2)得到各年的成品油供给波动指数如下(见表3.1):
  表3.11991—2004年我国成品油趋势供给量与波动指数
  年份    年可供量(万吨)
  趋势供给量(万吨)
  供给波动指数(%)
  
  1991    5965    5731.113    4.081
  1992    6676    6396.656    4.367
  1993    7238    7062.199    2.489
  1994    7916    7727.742    2.436
  1995    8507    8393.285    1.355
  1996    8894    9058.828    -1.820
  1997    9723    9724.371    -0.014
  1998    10182    10389.914    -2.001
  1999    10657    11055.457    -3.604
  2000    10927    11721.000    -6.774
  2001    11463    12386.543    -7.456
  2002    12502    13052.086    -4.215
  2003    14100    13717.629    2.787
  2004    16050    14383.172    11.589
  3.2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模型建立
  成品油战略储备的储备量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
  (3-4)
  (3-5)
  (3-6)
  (3-7)
  上述各式中,Wt为各年成品油绝对吞吐量,其值等于|Qt|;Mt为最大累计成品油吞入量,是指对超过规定的波动范围值的年际波动进行平抑而需连续吞入的成品油数量;Nt为最小累计成品油吐出量,是指对超过规定的波动范围值的年际波动进行平抑而需连续吐出的成品油数量;Q为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它取|Mt|与|Nt|中的最大值,即Q必须能满足为平抑供给波动而需连续进行吞入或吐出的最大可能值[5]~[8]。
  计算得出我国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为:1877.72万吨。
  4结论
  成品油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成品油战略储备是从宏观层面出发来对我国成品油供给进行配置,以保障国家成品油供给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研究成品油战略储备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协调好战略储备成本、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合理确定不同形势下我国成品油战略储备的不同规模,切实发挥成品油战略储备的促进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可通过采取逐步加大对成品油市场供给过剩的干预、适当放大其供给不足程度的方式,近期内实现成品油战略储备2000万吨左右,满足国家当前的国防安全与经济安全的需求,同时达到刺激生产企业扩大其生产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金红,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05年。
  [2]王林琳,从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持续上升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5年,3:20~21。
  [3]李文龙,海上石油战略储备系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
  [4]孙国强,石油战略储备管理模式的建立[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3:13~16。
  [5]肖芳淳,张修碚,雍歧东,模糊灰元风险分析及其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2001年,3:10~13。
  [6]冯德益,模糊数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3年。
  [7]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湖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
  [8]蔡文,物元分析(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huagonglw/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