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化工论文

改性沸石法去除微污染水中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1-02-26 14:00:53更新时间:2023-10-27 16:22:18 1

摘要以氨氮浓度大约为5mg/L的微污染水为研究对象,其COD浓度低于20mg/L,以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废水脱氮技术为目标,对沸石离子交换去除氨氮的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改性处理效果及再生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氨氮有较好的吸附,吸附温度为常温,NaC1溶液、NH4N03溶液改性沸石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6—1mol/L、1.5—2mol/L,氨氮的去除率达90%。
  关键词:沸石,活性炭,氨氮,再生
  1.绪论
  1.1氨氮的来源
  氨氮存在于许多工业废水中。钢铁、炼油、化肥、无机化工、铁合金、玻璃制造、肉类加工、饲料生产、畜牧业以及垃圾填埋等生产过程,均排放高浓度的氨氮废水。此外,皮革、孵化、动物排泄物等新鲜废水中氨氮初始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废水中有机氮的脱氨基反应,在废水存积过程中氨氮浓度会迅速增加。
  1.2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目前氨氮处理实用性较好的技术为:(1)生物脱氮法;(2)氨吹脱、汽提法;(3)折点氯化法;(4)离子交换法;(5)吸附法等。
  不同类的工业废水中氨氮浓度千变万化,即使同类工业不同工厂的废水中其浓度也各不相同。氨氮处理技术的选择与氨氮浓度密切相关。对于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应用较多的方法是空气吹脱法、离子交换法、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法等,其中对于无机类氨氮废水的处理,以前两种方法应用较多;而对于有机类氨氮废水的处理,则以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法为主。
  2.沸石的结构及性能
  2.1沸石的结构特点
  沸石主要含Na、Ca和少数的Sr、Ba、K、Mg等金属离子,沸石是架状构造硅酸盐矿物,主要由三维硅(铝)氧格架组成。硅氧四面体是沸石架状结构的基本单位,由一个处于中心的硅离子和4个分别位于角顶的氧离子构成,Si—Si离子间距离约0.16nm,O—O离子间距离约为0.26nm。硅氧四面体中的硅离子可被铝离子置换,形成铝氧四面体[AlO4],其中,Al—O离子间距离约为0.175nm,O—O离子间距离约为0.286nm。硅氧四面体通过4个角顶(不能通过四面体的棱和面)彼此连接,构成硅氧四面体群。每个硅氧四面体中,Si与O
  之比为1∶2。若其中部分硅被铝置换,因Al是+3价,在铝氧四面体中,有一个氧离子的-1价得不到中和,而出现负电荷。为了平衡这些负电荷,相应就有金属阳离子加入。
  2.2.沸石去除氨氮的原理
  氨氮在水中以离子态NH4+和分子态NH3两种形式存在。沸石去除氨氮的原理为:
  ①两种形式的氨氮自溶液本体向沸石表面迁移,部分分子态的氨氮在颗粒外表面动态吸附平衡;
  ②颗粒外表面流体界面膜内的传质;
  ③颗粒内的扩散和分子态的氨氮在孔隙内的动态吸附平衡;
  ④离子态的氨氮在孔隙表面上的动态离子交换过程平衡;
  ⑤交换后的离子向溶液本体扩散。
  3.实验方法及步骤
  3.1氨氮的测定方法[7][8]
  3.1.1蒸馏法
  1.调节水样的pH使在6.0~7.4的范围,加入适量氧化镁使呈微碱性,蒸馏释放出的氨被吸收于硫酸或硼酸溶液中,采用纳氏比色法时,以硼酸溶液为吸收液。
  2.试剂
  水样稀释及试剂配制均用无氨水。
  3.步骤
  ①蒸馏装置的预处理:加250ml水样于凯式烧瓶中,加0.25g轻质氧化镁和数粒玻璃珠,加热蒸馏至馏出液不含氨为止,弃去瓶内残液。
  ②分取50ml水样,加200ml水,移入凯式烧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60g氢氧化钠溶于200ml水中)10ml。加入0.25g轻质氧化镁和数粒玻璃珠,立即连接氮球和冷凝管,导管下端插入吸收液液面下。加热蒸馏,至馏出液达200ml时,停止蒸馏。
  ③采用纳氏比色法时,以50ml硼酸溶液为吸收液。
  3.2硝态氮的测定方法
  3.2.1蒸馏法
  调节水样的pH使在6.0~7.4的范围,蒸馏释放出的氨被吸收于硫酸或硼酸溶液中,采用纳氏比色法时,以硼酸溶液为吸收液。
  35%硫代硫酸钠溶液,每0.5ml可除去0.25ml余氯。
  3.2.2纳氏试剂比色法
  方法原理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具强烈吸收。通常测量用波长在410~425nm范围。
  3.3COD测量方法
  采用重铬酸钾法:
  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4.实验材料及设备
  4.1实验材料
  4.1.1沸石原料
  沸石经破碎、碾磨后,选取20,40,80,120,180目五个筛号的标准筛,在XSB-70B型顶击式标准筛振筛机上振动筛分,分别得到不同粒径的样品,分装于不同的样袋中备用。
  4.1.2模拟氨氮废水
  铵标准贮备溶液:称取3.819克经100℃干燥过的氯化按(NH4Cl)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l.00mg氨氮,即氨氮浓度为1000mg/L。
  模拟氨氮废水:移取5.00ml钱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0.010mg氨氮,即氨氮浓度为10mg/L。
  5.沸石的改性和再生
  5.1改性的方法
  5.1.1HCl改性
  称取一定量的沸石,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浸泡2小时,洗涤至中性,干燥,密封保存。测定HC1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HCl改性的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沸石相比略有变化,氨氮去除率在3mo1/L时达到最高72.4%,5mol/L时为最低67.4%,而天然沸石的氨氮去除率为70.3%,因此HCl改性的效果并不明显。
  5.1.2H2S04改性
  称取一定量的沸石,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浸泡2小时,洗涤至中性,干燥,密封保存。测定H2SO4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H2SO4改性的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天然沸石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趋势,沸石的氨氮去除率为74.9%,H2SO4改性的沸石氨氮去除率为40.6%—44.3%,几乎只有沸石氨氮去除率的一半。而H2S04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用0.5mol/L或3mol/L的硫酸溶液改性的沸石氨氮去除率均在41.6%左右。因此H2S04改性的沸石不宜用于处理本实验中的模拟氨氮废水。
  5.1.3NaOH改性
  称取一定量的沸石,分别于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恒温90—95℃的条件下水浴加热3个小时,洗涤至中性,干燥,密封保存.测定NaOH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小于1mol/L)时,氢氧化钠对沸石有一定的改性效果,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改性的沸石的氨氮去除率为71.1%,比沸石的氨氮去除率高3.1%。但由于沸石的耐碱性较差,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超过3mol/L时改性效果明显下降,浓度达到6mol/L以上时,沸石基本上失效。
  5.2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对同一条件下,改性沸石去除模拟废水中氨氮的效果进行平行比较发现,用
  NaCl改性的沸石去除氨氮的整体效果最好,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取1mo1/L为最合理的改性浓度。
  5.3再生方法
  当沸石的离子交换容量达到饱和后,用1mol/L的NaCl溶液(pH=6.3)作再生剂,以固体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11.8,采用上流式工艺进入离子交换柱,并控制再生液的流速,浸没已穿透的沸石3小时,然后冲洗干净并烘干。
  实验结果表明,当达到穿透点C/Co=0.1时,分别通过了210和330柱体积的氨氮模拟废水溶液。再生后的沸石NH4+离子交换能力仍然很强,其交换容量是新鲜沸石的64%。
  5.4结果分析
  (1)再生后的沸石NH4+离子交换能力仍然很强,再生液浓度较高或流速较大时,再生效果较好。在适当的条件下,再生沸石的交换容量可以达到新鲜沸石换容量的90.9%,活性基本完全恢复,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好的适用性。
  (2)经过10个周期的重复使用和再生,改性沸石的氨氮交换容量仅降低了3.4,说明沸石具有较好的晶体稳定性。
  6.结论
  1.沸石的表面是非均匀的,离子交换主要发生在某些活性点上;沸石对含氨废水中氨氮的交换是分层次的;用沸石处理低浓度的含氨废水比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和硅藻土具有明显优势。
  2.粒径对沸石的比表面积影响较大,小粒径的沸石的离子交换效果较好;沸石吸附氨氮最佳值为pH=6左右。
  3.改性沸石对水中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经NaCl改性的沸石去除氨氮的整体效果最好,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取1mo1/L为最合理的改性浓度。
  4.沸石和活性炭混合后可弥补沸石对于吸收有机物的不足,经比较可以得出:活性炭颗粒+沸石粉末在500℃下灼烧后去除效果最好,氨氮、硝态氮及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1.9%、71.3%和91.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huagonglw/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