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从负空间的造型特征和视觉特征及作用,探讨如何让正负图形在图形设计中合理运用,达到形式的丰富、信息的迅速传达、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的重要作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推荐设计期刊《化工设计通讯》(双月刊)创刊于1975年,由湖南化学工业设计院主办。发行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化工主管 部门、设计院、科研院(所)、化肥企 业、化工企业、大专院校、图书馆及各信息部门。报道化工产品的设计、科研、生产、建设、技改等方面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
摘要:“空”作为一种美学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一种艺术处理手法也被各领域广泛应用。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平面空间中创造无限的遐想空间是设计师绞尽脑汁所要达到的审美情趣。了解并恰当地利用负空间,有助于设计师可以大胆利用正、负空间的关系来创造自己的个性和风格,烘托画面的气氛,使作品达到渲染情感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负空间,图形,艺术特征
一、负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一)负空间的定义和意义
在平面设计中的负空间就是指空白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讲负空间比填充材料还要重要。负空间就像形状一样,在构成中必须把它当做正空间的形状来同等对待。如果对之置之不理,负空间就会显得死气沉沉,难于与周边的视觉材料相融合。如果填的太满,构成会造成压迫感,那么没有人对这个设计感兴趣。
(二)图形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图形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已不再是单纯的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而是延伸到社会领域,引起一种群体共鸣。图形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想象和意念上的转换,创造出新的、具有视觉张力的图形来有效、成功的传播图形的视觉形象。人们可以借助图形去了解和认识世界,它区别于“图像”的纪实性、“图画”的技术再现和艺术表现性、“图案”的装饰性。图形凭借它的直观性和通识性的主要特征,准确快速的把信息传达给人们,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用有力而又充满智慧的图形语言来表达思想,成为当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设计形式。
二、图形设计中负空间的应用及视觉特征
人们习惯于将主要的物体外相关联的背景视做被动的,然而视觉艺术家很快就注意到了元素周围及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合理地利用负空间,不仅可以增加信息承载量,而且可以使图形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视觉效果。
(一)“周而复始”的运动空间构成形式
中国的吉祥符号《太极图》,就体现着正负图形运动的空间关系。当视线集中在黑色的部分时,阳鱼在前进、突出的同时向白形处扩张,阴鱼好像在退缩的同时也不甘于退后而与阳鱼发生视觉上的争夺。二者在相互方向的作用力下形成一个特殊的运动着画面。
正负图形中虚实互衬的运用,设计师利用正负图形的虚实关系和图与底的互换造成的视觉运动,把正负形同等对待,最终营造出的正负图形以其虚实相生的视觉魅力使图形设计的语言在传播中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二)“相生、相克”的形式美感
早在1915年的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做的反转图形——《花瓶幻觉》,是设计史上正负图形的代表作。当把视觉重点放在黑色部分时,我们便可看到白色部分两个侧面相生脸;正形与负形分别成为整体,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人脸或者是花瓶,二者形成了对抗的关系。但是,黑形与白形在相互对抗的同时蕴藏着和谐,二者在视觉运动过程中是相互统一的。黑形与白形不可能孤立的存在,正因为是对方的存在才将自己显现出来,没有“负形”的存在正形也就不可能存在,《花瓶幻觉》将这种“相生、相克”的形式美感发挥到了极致。
利用图与底矛盾统一的关系,在图与底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为形式和空间带来活力和秩序,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三)生动、有趣的视觉语言
荷兰著名艺术家埃舍尔在《天与水》中,它的构图生动自然,黑与白相得益彰。画面上半部黑色的鸟飞翔在白色背景的天上;下半部白色的鱼游在黑色背景的水里。画面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吸引着我们的视线,反复跳跃,在天与水飞鸟与游鱼之间反复寻找、回味,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获得心理上的心灵愉悦。
正负互衬的多意象的视觉感创造美妙的视觉空间。正负图形的语言形式带来视觉震撼及心理的愉悦,增强了人们视觉的趣味性,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
(四)“形有尽而意无穷”的简洁之美
在德国设计师为爱情剧《安托尼和克雷欧佩特拉》设计的招贴图形中,女人体和蛇的巧妙结合形成了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 当我们注视白色的图形时,展现出的是女性的柔美形象,当视点在红色线条上时,出现的是一条游动的蛇。将女性温柔的特性以及基督文化中蛇与女性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享受着艺术营造的美妙的文化空间。
简洁的图形语言,让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体会到阅读的轻松与愉悦。正负图形的简洁之美与现代设计倡导的简约风格不谋而合。
三、图形设计中负空间的造型特征
通过利用图底反转和矛盾形态进行新空间的创造,如共用线、共用形、叠印填充、错视利用、矛盾空间等,具有多面性、多种效果、呈现更多意味,增加图形传达新的能量。
(一)适形:以形换形、置换形象
以原始形态为基础,在不破坏原形态的情况下,在虚空间里以适合原本形态的方式添加新的形象内容,使图形更生动、趣味性更浓,含义更丰富。利用人们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经验,具象的抽象化,抽象的意象化,意象的具象化、形象化,通过借代、比喻、象征使图形传达更准确,更引人入胜。
(二)合璧: 图文并茂,相合成趣
合璧之法,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特别普遍,如汉字与西文的巧妙组合、人与物的相融。设计者在寻找和发现同形、同构的可能性,并保持各自的可读性、识别性。
(三)共形:笔画共用,合而为一
形态的相似、相像,思想、意图的关联是共形的基础。相同的笔画、一样的形式、类似的风格都是共形的前提。
(四)重构:打破拆解,裁剪重组
把原有的笔画、原始的图形元素打散、拆解,重新组合、构成,打破常规,再创新形,表达新意。可以通过加减的修整、方向的倒置、扭曲变形等处理再次融合到一起。这种做法往往能够激活受众者的兴趣,收到以少胜多、令人恍然大悟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负空间不但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松弛,而且也给人带来紧张与节奏的变化。正负图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被广泛运用,对表现形式的丰富、信息的迅速传达、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仍在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因此,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更应该通过负空间的合理运用表达设计师的诉求,好的设计不仅是通过正面的文字、图像与读者进行心理上的对话,同时也借助负空间进行表达。如何合理地运用正负图形无限的价值空间,尝试新的创造,进而达到视觉传达的最佳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懈努力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建辉,图形创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蒂莫西•萨马拉,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3]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