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文

浅谈商务英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9-06 10:42:18更新时间:2021-09-06 10:42:18 1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商务活动也在不断加强。在商务活动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得非语言交际行为更加重要。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一样同等重要,它能够通过肢体、服饰、表情、发型、性格和字体,甚至通过距离、声音、颜色等传递表达不同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能够打破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交流的隔阂,使交际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浅谈商务英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作用

  一、非语言交际特质分析

  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大类。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不管是通过文字还是口语的行为,都属于语言交际行为,即通过话语传递信息。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行为、服饰、表情、妆容、时间、语气和语调等表达信息和内容。这些除了语言以外的交际就叫作非语言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由于语言的不同,在商务交际活动中会造成巨大的障碍,运用非语言交际可以避免由于语言不通带来的交际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想要传达的内容,促进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非语言交际所传递的内容有一部分是约定俗成的,也有一部分是有差异的,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交际行为取得成功。那么,想要运用非语言交际进行更好的商务交流活动,就要对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进行深入的了解。[1]

  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非语言交际的发展比任何语言交际都要早得多。在自然语言出现之前,人类都是通过肢体等非语言交际来传递信息的。最早的非语言交际研究源于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人们如何运用行为表达思想和意愿做出了分析。在1872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的《人和动物的情绪表达》一书中,阐述了“不同的面部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具有与语言同样的功能”对后来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1952年,英国人类学家博得惠斯特尔所着的《体语学导论》把人体动作进行了归纳,并给予每个单位相应的符号,这样就对人体的肢体语言有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认知。之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进入一个发展时期,我国的语言学家胡文仲、毕继万在1999年提出了非语言行为的功能包括象征性动作、情绪表露性动作、适应性动作、说明性动作和调节性动作等。到了上世纪80年代,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更加广泛,同时也渗透到其他的领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保障。目前,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学范畴,所涉及的学科包括身势学、手势学、符号学、近体学、生理学、心理学和接触学等,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正在引起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交领域等的广泛关注。非语言交际所发挥的作用会使得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

  二、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比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非语言交际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同时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使用非语言交际进行商务活动时,要考虑到它承载不同文化的特殊性,避免在交流中有歧义和错误发生。以下就从客体语、身势语、环境语等方面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客体语

  客体语是指静态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是通过一些静态的实物,例如交际双方的衣物、饰品、妆容和气质等,……。客体语所体现出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可以展示交际者的个性、生活习惯、学识水平、身份地位和兴趣爱好等特征,有效传递非语言信息,促进商务活动取得成功。

  西方人崇尚自由,经常可以看到在办公室穿着T恤和短裤的男士和穿着同样舒适的短袖和短裙、七分裤的女士。但是,在正式场合男士通常是穿西服、打领带,女士穿过膝的裙子和不系带的高跟鞋。在颜色方面,商务交际的双方着装都以灰色、黑色、白色等为主。英语国家尤其重视颜色的情感反馈和交际用途,人们喜欢用颜色表达个人的看法。比如说关于黑色有“black Friday(耶稣受难日)、a black letter day(倒霉的日子)”等说法;关于红色中国人联想到的是喜庆、好运,而西方人想到的是暴力、血腥;关于白色中国人比较忌讳,常常与无生命,奸诈等联系在一起,西方人则认为白色代表纯洁,有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和a white spirit (高尚的情怀)等说法。因此在商务活动中商品的包装和交际者的着装要尽量避免可能产生歧义联想的颜色,寻求共同可以接受的情感表达色[3]。还有,中国人常常把“字迹”和性格联系在一起,从古至今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

  (二)身势语

  身势语是一种自然的、下意识的语言行为。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可以通过身势语来完成,语言表达和身势动作通常是一致的,有动态和静态两种。按照功能来划分,身势语可以分为信息传递动作和非信息传递动作,即通过目视行为、面部表情和体态语来完成。

  1.目视行为。

  目视行为属于信息传递动作,在商务活动中,可以精准地传递感情差异。西方人认为盯着对方看是极不礼貌的行为,表达威慑和粗鲁,因此在交际发生时,只需目光短暂的相视,自然地投向对方的头部位置,表达礼貌和尊重,切不可左顾右盼。但是,在中国的交际行为发生时,眼睛要长时间不离开对方被当作是礼貌和尊重。

  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表达情感是一种自然的行为,不同文化背景下面部表情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同时面部表情也是一种寻求自我平衡,自我克制的手段之一。不同民族在交际时使用的表情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必然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虽然面部表情看起来相同,却表达不同的含义。“微笑”在不同文化的认知过程中,被当作是愉悦和满足的表现,但是在商务活动的双方,“微笑”作为一种礼节被大家所接受,传递的信息却未必是满意和成功后的喜悦,有时候还可能是不动声色的较量和暗流涌动。

  3.体态语。

  体态语中包含了很多,其中“手势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中国人和美国人习惯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成”和“好”,在日本和德国却表达为“第一”,而英国、新西兰等国家表示数字“5”,但是在希腊人眼里,竖起大拇指是对他们的侮辱。中国人用食指指向自己鼻尖表达“我自己”,而英美人则指向自己的胸口;中国人将食指指向太阳穴表示“机灵点,动动脑子”,而英美人认为是神经有问题。

  在西方国家,“接吻”是一种礼貌的交际方式,是公开的常见的行为,在中国只是情侣间和家人之间表达爱的方式。西方人见面时喜欢拥抱,中国人相见时习惯握手。随着文化的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受了中国的礼仪文化,在交际活动中用握手代替了拥抱。在交际行为发生时,“点头”也是常见的动作。根据中国人的习惯,“点头”表示赞成和满意,而西方人不管是否同意、是否满意都在不停点头,以这种行为表达在认真听对方讲话。如果交际当中产生矛盾和冲突,西方人习惯事后沟通,用沉默和侧脸表达不同意,当下不做辩解和讨论,而中国人喜欢当面提出,用“摇头”表示反驳。许多西方国家的人喜欢用耸肩动作表达“无可奈何,莫名其妙,不知道”之意,而中国这个行为用来表达“令人费解”,表达“无可奈何”时常用摆手或者摇头[4]。

  (三)环境语

  环境语是指交际双方要有的空间信息,也就是近体距离。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他的《隐藏的维度》(The Hidden Dimension)一书中首创了空间关系学和私人空间的概念,创造了“近体学”理论,他认为虽然空间距离是不能听出来的,但是空间的使用和语言一样能传达信息。并且指出,人与人之间有四种空间距离的概念: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 可以达到360cm之远;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 大概由120cm到360cm;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 是由45cm到120cm (可以伸手碰到对方,虽然认识却没有特别关系);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 由45cm到零距离 (通常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或是夫妻)。

  在商务交际中,适当运用近体语可以帮助交际行为顺利实施。西方人在交往中重视交际双方的距离以表达尊重,而中国人用亲密距离来表示有福同享、共同进退的意愿。交际双方的交际空间大小取决于双方所处的文化背景,在美国和其他多数北欧国家,人们交谈的安全距离为46cm到92cm,而在拉丁美洲和南欧国家交谈的距离多为15cm到46cm,英美国家的人同行时也要保持7.6cm到11cm距离,中国人异性之间同行时也要保持相对距离,而同性之间相对保持很近距离甚至有肢体相碰现象。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带来的交际距离原则,才可以保证商务交际取得成功。

  “声音语”也是环境语的一种,声音和音量的大小对人们的交际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习惯用改变声音的高低创造需要的环境,超市会用不同的声音营造气氛,激发顾客的购买欲;酒店和餐厅用舒缓柔和的音乐使客人放松休息;舞厅劲爆的音乐和旋转的灯光激发年轻人激动的情绪;敲打的锣鼓声表达人们的喜悦之情,欢迎仪式上热烈鼓掌的声音……这些非语言的表达和语言表达一样有着深刻的含义。

  还有一种现象是“座位语”。商务交际中谈判和就餐对座位的安排也是不同的,中国人认为离房门远的座位是“上座”,离房门最近的是“下座”,通常交际对方级别高的坐上座,其他人依次左右安排座位,谈判时也是如此。另外,在乘车外出时,也要注意坐车的位置,通常后排右座为上座,其他次之。

  三、非语言交际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分析

  在人类的交际行为活动中,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大大超过了语言交际行为传递的信息。非语言交际传递的信息不是单一的,它涵盖了多个层面,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是丰富多样的。因此,非语言交际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能够保证交际的有效实施和顺利进行。

  (一) 强调作用

  交际过程中,在通过语言表达意愿的同时,结合肢体语言、声音、手势等非语言形式表达情绪,起到进一步强调的作用。比如在商务谈判中,双方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伴随语气的加重、语调的提升、表情的凝重等非语言表达方式,更加凸显了意愿和情绪,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还有,在进行要求索赔活动中,除了合理的要求外,愤怒的情绪、紧握的拳头等这些非语言交际行为都帮助表达了交际双方的强调作用。

  (二) 调节作用

  非语言交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调节气氛,比如说在谈判的双方情绪激动时,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动作可以让双方冷静下来,调节气氛,改善节奏,避免由于不理智做出错误的判断。

  (三) 重复作用

  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起使用,从而达到重复作用,使交际双方接收到的信息更为全面。在商务活动中,交际双方需要进行语言行为的交流,打电话时伴随声音的高低效果,面对面谈话时经常会抬起的手势,以及书信中诚恳的语气等,在这些交际发生时,非语言行为都是在重复语言表达的信息,使得交际双方获得的信息更为准确。

  (四) 替代作用

  通常在一些相对复杂,或者嘈杂的环境里,语言交流是有障碍的,这时候非语言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准确传递和表达交际者的思想。例如在商务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参观一些厂房、生产车间等,机器的声音势必会干扰交际行为的进行。在这种状态下,非语言交际比如挥手、指出方向等可以代替语言交际实行有效沟通,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五) 补充作用

  在商务交际过程中,除了运用语言行为传递思想和情绪外,同时运用非语言交际可以进一步传递信息,起到更好的补充作用。比如说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祝贺对方新公司开业或者新产品上市等,除了有贺电、贺信,还会有贺礼和纪念品等,那么贺礼和纪念品的补充进一步传递了交际双方的情感,更好地表达了信息[5]。

  (六)否定作用

  非语言交际信息与语言交际信息产生不对等时,非语言信息则表达更为准确。我们通常说的“口是心非”就准确表达了这个行为。交际发生时,嘴上表达very good,表情却是不屑一顾,此时表情传递的信息更为准确;回答问题时,口头表达是yes,语气却是疑问,同样传递了不信任,持怀疑态度的信息。所以,非语言行为有时候表示否定意图。

  四、结语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社交活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对于在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交际时,如果单纯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语言交际是不完整的交际。由于语言交际传递信息的内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占交际的35%左右,而其他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际进行传递的,商务活动更是如此[6]。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交际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是商务活动,还有像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海外汉语国际语言中心的建立,出国旅游、探亲访友、短期考察等,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这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被交际双方广泛使用。通过研究非语言交际的特点、文化异同和在交际中的强调、重复、否定、补充等作用,进一步加强非语言交际的意识,可以使交际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传递的文化信息,消除交际障碍,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使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沈熠伦.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交流的讨论[J].社会文化汇编,2015(19).

  [3] 张倩如.试论中西文化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J].中文信息,2016(4).

  《浅谈商务英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作用》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作者:刘秀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uojimaoyilw/7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