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文

中文核心期刊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发布时间:2015-07-14 16:58:58更新时间:2015-07-14 17:01:57 1

  信用风险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与外贸企业来说。信用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高低。本文主要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文章是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范文。
  摘 要:现今的经济贸易环境以信用方式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也直接影响着外贸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所以,企业必须有一套高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它关乎着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控制

  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买方市场占据主动地位的,所以买方必须向买方展示较高的信用,这不仅是为了扩展贸易市场也是为了使企业的营销渠道和市场占有份额更加稳定。可是由于坏账及货款拖欠的不利影响,信用服务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外贸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未知风险,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进步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明确现今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怎样掌握好各式各样的信用风险并能尽快的收回顾客的欠款。

  一、我国外贸出口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

  1.风险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

  据商务部下属机构统计,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2.大多欠款由老客户造成

  由于开辟新市场和发展新客户,企业都比较谨慎,即使发生损失,只会产生局部、暂时和较小的影响。而这些老客户、大客户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使企业几年来的经营成果化为乌有,甚至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买家的信用从根本上来讲,是建立在商业利益上的,而非交易历史上。因此对出口商来说,双方的交易历史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一种防范坏账风险的手段。

  二、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在思想方面及制度体系的建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较之以前的水平有很大的改观,可是分析总体形势不难发现,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很多根本性问题依然未能得到高效的解决,通常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未能高效的处理好顾客拖欠货款这一主要问题

  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该项工作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的质量高低。现今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应收款项的方式和制度,一般为事先警示、事中控制、事后弥补,并且在各个步骤都有很多的制度和流程。可是,由于风险观念较差、经营战略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使不良账款的总额在日益增加,清收完这部分的同时又有新的欠款产生,应收账款的工作质量很低,“软、硬”间较多的大企业所面临的处境比小企业更加窘迫。

  (二)客户信用管理有待加强

  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成本是极高的,而现今我国大多数的出口利润都较低,在这种现状下,企业自然不愿意在这方面有支出。和老顾客进行贸易往来工作时,总觉得自己已拥有了对方足够多的信息,所以就未给予信用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可是,现今国际贸易环境是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的,这使得顾客的状况也会随之变化,因此便产生了很多老顾客违约的实例。所以,仅仅依靠旧有的经验,不及时的更新信息管理体系必然会使企业承受的风险大大增加。与新客户开展业务时,企业也可能因缺少材料积累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为占据海外市场而忽视资信调查工作。此外,对于顾客的某些已知信息,企业各机构间也未及时进行沟通,这使得管理人员对顾客做出的评价及认识很不客观。

  (三)信用风险管理与贸易额扩大的矛盾日趋突显

  这些年来,为处理好信用风险问题,外贸企业出台了很多制度,比如限制业务、明确资金管理权限、增加进口保证金等,这些举措使逾期账款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可是我们需要认识到,避免接受风险较高的业务,再加上企业的交易方式不够灵活多样,会使企业失去很多的给予。两者之间存在的巨大矛盾使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很差,对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占据海外市场份额也是极其不利的。

  (四)缺乏专业信用风险管理人才

  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所以信用管理者和信用管理经理都必须有很高的专业能力。信用管理人员既要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但现今我国的各大高校并没有设立信用管理专业,企业自己培养信用管理人员的难度也是很大的,所以许多专业知识较低的人员被安排到了信用管理的工作岗位上,这大大削减了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

  三、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一)规范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建立集团统一客户信息系统,明确职能部门和经营单位职责,弥补应收账款保障机制。

  1、要设立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及综合性,所以必须安排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进行这一工作。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人员要进行许多的调查、管理和专业程度较高的管理、控制工作,所以,外贸企业必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客户。

  2、突出信用部门的制约作用。业务人员所涉及的客户应由信用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未经信用管理部门的审查确认,业务部门不得对外签约;即使是信用证下的贸易,也必须结果信用管理机构的审查之后才能进行备货、发货工作。

  (二)在内部责任制中加大对信用风险责任考核的力度。

  1、有效设定和合理分布信用风险的防范责任。企业应明确规定信用管理决策人员、信用管理专职人员、人员、财会人员等相关的信用风险责任人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并采用必要的和经济手段来促使这些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2、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在对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的考核中,应设置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指标,如应收帐款周转率、逾期应收帐款控制比例。

  3、试行内部信用风险准备金制度。对信用风险承担者收人中超过企业职工平均收入 (亦可另行确定一个适当的基数)以上的部分,按超率累进的办法,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其所有权不变。

  (三)注重风险报酬,完誓信用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

  外贸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企业的风险承担者不仅面临着经济责任的压力,在精神上、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外贸企业在制订内部分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外贸企业的特点,对风险承担者给予必要的风险报酬。风险报酬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对企业的风险决策人员、信用管理专职人员、与信用管理相关的其他管理人员如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可采用结构工资的形式予以体现,即将这些人员的工资分解为若千部分,风险报酬则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且比重不宜过低,而这一部分报酬的实际取得则应根据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指标的考核结果加以确定。又如对直接从事购销业务的人员采用见利提成分配办法的,可将交易事项按其信用风险程度分为几个档次,其信用风险程度愈高,则分成比例愈高。

  (四)建立内容全面反应灵敏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

  信用风险信息系统可包括若干子系统,但从内容上看,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与事前控制相关的信息,如客户资信情况资料、客户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关信息、有关中间机构的相关信息、与本企业主营商品相关的国际及国内市场行情等;二是与事中控制相关的信息,如业务进行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施状况、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客户及相关中间机构等方面的最新动态等;三是与事后控制相关的信息,如人的财务状况变化情况、债权特征的变化情况、债务追讨的进展情况等。

  参考文献

  [1] 何伟俊. 从一则案例谈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J]. 国际商务财会. 2014(09)

  [2] 王盛恩. 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研究——信用评价[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06)

  [3] 王盛恩. 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 海峡科学. 2008(09)

  吕建宁 男 1962.9.10 宁夏银川人 中央党校函院宁夏分院经济管理专业

  宁夏骏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学本科 ,经济师 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中文核心期刊推荐《国际商务研究》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原名为《外贸教学与研究》,1986年更名为《国际商务研究》。该刊物为对外贸易专业刊物。报道 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介绍国际商务知识。读者对象为对外经贸企事业单位职工、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经济院校师生等。有英文目次。继承 《外贸教学与研究》(198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uojimaoyilw/5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