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国际国内两方面原因对中国贸易顺差进行剖析,并列出了贸易顺差可能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评职称论文发表,贸易顺差,加工贸易,贸易摩擦
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并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然而,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国际国内两方面原因对中国贸易顺差进行剖析,并列出了贸易顺差可能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导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产生的内因
1.有效需求不足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居民消费水平却未能与之协调发展。农村人口收入偏低,消费自然少。同时,随着中国近年来住房价格的持续攀升,高额的医疗保险费用、教育费用以及广大城市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还未完善,这些因素都极大的制约了人们的消费欲望,造成了结构性的内需不足,导致产能过剩这又与国际市场对我国强劲的产品需求形成反差进而造成贸易顺差。
2.国内的综合优势
首先,劳动力成本较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具有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储备,适合工业制造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使我国劳动力资源无论在绝对数量,还是质量层次上均具有优势,所以产品出口具有较高的价格竞争力;其次,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几年来我国通过发行国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铁路、公路、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第三,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大大增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迅速伸延,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
3.国家政策偏向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二)我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产生的外因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市场需求强劲,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长。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也不断扩大。
2.国际产业转移
我国基于稳定的政治环境,日益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安排和高素质廉价劳动力等优势,吸引了美、日、欧盟等世界众多跨国企业直接投资或股权投资,使加工贸易在我国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发展起来。而进入我国的FDI多为出口导向型中小跨国公司,主要投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商品,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拉动我国出口的支柱产业。
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影响分析
(一)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我国劳动力的就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有效地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贸易顺差意味着我们出口的增加,而我国的出口主要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贸易顺差越大就意味着就业人数越多。并且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正符合大力发展劳密型出口产业的要求。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项目有逆差外,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伴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外汇储备的增加,一是提升了综合国力,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二是表明我国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时,能够较为容易地以较低成本取得各类贷款。三是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商,对其利润汇回本国有安全感,这些外商愿意更积极注入资本,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
(二)贸易顺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1.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顺差的持续上升,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以及与出口产品结构相近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增加。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一季度一共有12个国家对我国发起了22起贸易救济措施的调查,涉案金额9.63亿美元。而在过去4年间,我国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328起,涉案金额531亿美元,并呈现涉案金额上升、多种救济措施并用、贸易救济措施政治化等新特点。
2.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超常增长
贸易顺差直接增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成为许多境外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仍被低估的重要理由。这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从而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成本和难度。外汇储备的持续攀升导致央行通过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使得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加大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又对国内的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同时,在国际外汇、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情况下,也加大了储备资产的管理难度。
3.增加外贸依存度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同时反映出内需不足
对外贸易顺差与强劲的国际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明显的外需拉动型特征。据统计,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逐年上升。海关总署2013年2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外贸依存度重回50%以下,为47%,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4.9%,进口依存度为22.1%,较上年均有回落。目前,美国、日本、巴西三国的外贸依存度约为30%,相比之下,中国47%的外贸依存度仍处较高水平。贸易顺差说明出口的商品多,反映出我国国内需求不足。我国人民现在还是喜欢把钱放进银行,不愿进行消费和投资。而现今在金融市场开始开放了,银行激烈的竞争及外资银行的进入,存入银行已经不再安稳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投资渠道有限,衍生工具发展也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需求的滞后。
【参考文献】
[1]李大伟,何菊香,李艺,房勇,汪寿阳.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分析与建议[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7(4).
[2]王林超,杨明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7(9).
[3]蔡云.中国保持持续国际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