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私车牌照拍卖的调研,认为在目前各种
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特征,这些特征是城市设计中经济性考虑的基础,是有机联系的必然结果,文章针对目前的问题结合城市设计理论进行分析。
关键词:牌照拍卖,经济,供需关系
在上海,最贵的铝皮莫过于一块块私车牌照了。如果按重量计,上海私车牌照每盎司铝皮的价格已经超过黄金,成为世界上最贵重的金属之一。有关争论已经持续了很久,下面我们就该问题的根源与目前对策进行分析。
1、牌照竞拍制度的
改革政策
近期汽车产业研究室给相关部门提出的“多次出价”建议,可能在近期会被采纳并实施,即让额度竞拍者可以看到其他拍牌者出价的金额,在一个月进行一次私车额度拍卖不变的情况下,把拍牌者一个月只能出价一次改变为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多次出价,拍牌截止前可以自由修改出价。但是上述政策的施行,无法改变目前牌照价格的上升趋势
从经济学原理分析:拍照的竞拍,证明了拍照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商品。社会商品的价格是由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决定的,当此商品的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出现矛盾时,价格杠杆就会起到调节作用。也就是说,价格杠杆是调节市场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
2、牌照的社会供需关系
牌照的社会供给就是政府的每月牌照发放数量;牌照的需求,就是购车的消费者对沪牌的需求。当供给不变或者保持基本不变、或供给的增量小于需求增量的时候;商品的需求量就会持续增长。按照价格形成原理,此商品的社会价格则必定上涨。
2.1牌照的供给量影响因素
牌照的供给量取决于政府的相关政策,现在政府的基调依旧是多次表态——控制!假如牌照的发放量增至每月15000个甚至更高,那以通过拍卖牌照来控制私车的购买量增长的政策就不能成立了。当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控制私车的调空手段,直接制约着政府增加每月牌照的发放量。所以近几年,牌照的每月的发放量还是会在8000-10000之间徘徊,参拍人数和牌照发放数之比还将衡持在1.2-1.4:1的关系上。
2.2牌照的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牌照的需求取决于多种社会因素,人民生活水平、车价、出行环境、国家经济形势对百姓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牌照需求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根据现阶段社会的消费能力及消费意识,牌照的需求量是增长的。这是大势所趋,是客观规律,不是一个调控政策能够调节的!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是在持续提高的,物价的持续上涨,人民的社会购买力也在逐年加大。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总是在诱导消费者购买车辆。而另方面,政府出台的把车牌作为商品标价出售的做法,虽然是希望控制汽车的增加,但是,如果一个有经济能力购车的消费者,是不在乎牌照的价格的。因此,政府增加牌照费用,虽然可以抑制一部分中低档购车人群对汽车的需求,但是,一味抬高价格,或者缩少牌照数量,并不能长期有效的控制牌照的供需矛盾。
3、私车牌照:有代价的利益博弈
3.1车牌拍卖的依据
上海现行的车牌拍卖制度的法律依据是2000年上海市人大制定的《上海市机动车管理条例》,这部法规自《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起,就已经自动失效。上海的私车牌照拍卖依据的是《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临时性、阶段性的措施。
3.2牌照拍卖的市场现象分析
私车牌照拍价太高是事实,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其中也不乏汽车经销商从中炒作。
在《汽车消费政策》方案没有正式出台前,谁也无法判断手中的牌照究竟价值几何。可以说,政策面的影响使得市场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道路是一种准公共品,是具有排他性的,政府的作用在于将占用道路的车流量降下来,将准公共品变成实际的公共品,而这其中的代价就是开车的人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取得牌照。
4、牌照拍卖政策的发展与交通负荷的协调
随着上海私车牌照价格的逐月攀升,已引起各方关注。近期从国家发改委传出消息,正在修订中的《汽车消费政策》将禁止地方不得拍卖汽车牌照,如果该法规一旦实施,将会加剧上海私车拍牌的社会矛盾。由于人口密度过于集中,汽车牌照拍卖是上海在交通管理方面实行的一项特殊政策,但是,上海城市交通还是比较拥堵。
4.1拍照拍卖制度的优势
按照《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的规划,上海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增机动车要进行适度的总量控制,根据这一原则,有序地发展小汽车交通。继续坚持完善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交通区域差别的政策、道路车辆的协调政策,以保持汽车发展与道路容量的平衡协调。
4.2牌照拍卖制度的利弊
拍牌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存在诸多不利,一方面私车牌照价格的攀升无疑抬高了汽车消费的门槛,违背了国家鼓励私车消费的政策,而作为全国汽车最大的制造中心,生产与消费的不和谐也将逐步凸现出来;另一方面,车牌拍卖制度不仅限制了汽车市场的发展,也使上海流失大量税费,如:购置附加税、年检费、通行费、车船使用费、养路费、保险费等。以10万元汽车为例,每辆车上海要损失1.2万左右的税费。
4.3交通拥堵与私车消费的矛盾协调
此前曾盛传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发放车牌,但这样只要有钱就能拥有车牌,与“保持小汽车与道路容量的平衡增长”的原则相违背,同时效果也并不会比拍卖政策好多少。
借鉴国外汽车发达地区的相应策略。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韩国汉城自1988年奥运会开始便禁止自行车和助动车在道路上行驶,自行车只能出现在公园里。同时有些城市采取中心地区高额的停车费来限制私车进入市中心。同时,还可以考虑借鉴西方一些城市关于机动车在市中心一律只能“小转”的规则,也可以缓解部分交通难题。另外,上海在
城市规划中,已有在地铁枢纽站建大型停车场的设想,以此来吸引有车族泊车换乘地铁进入市中心。
综述
社会的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矛盾关系,决定着社会经济是否健康稳定发展。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在调和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关系的实践中,产生了各种一时无法调和的矛盾。车牌拍卖的制度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中体现的一种调和人们对车辆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与城市交通负荷严重这两个矛盾的政策。由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过热,而导致汽车销售的畸形发展,无形中产生了刺激汽车消费市场的“隐型催化剂”。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加大,使得此政策的发展偏向畸形,导致车牌的数量与人们对车牌的需求产生了更加严重的矛盾,甚至变成了恶性的拍牌行为,最终,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认同了车牌拍卖的政策,而车牌的价格,就如其他一些供不应求的社会商品一样,持续上涨。
这个政策是暂时性的,并不能彻底解决此矛盾。只有中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正确引导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时候,这对矛盾才有可能缓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uojimaoyilw/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