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广播电视论文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受众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11:09:10更新时间:2020-09-08 11:09:10 1

  近年来,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日益成为电视媒体的重要支撑。从《综艺大观》的初探摸索到《快乐大本营》的欢乐盛宴;从《超级女声》的选秀追梦到《爸爸去哪儿》的户外体验,可以说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独枝”到“繁花”的漫长发展阶段。电视娱乐节目的类型也从观赏型节目向受众参与型节目迈进,担当电视节目接受者的受众也在电视节目转变的历程中实现了自身地位的演变。观众作为“旁观者”欣赏节目的被动色彩渐渐退去,换来的是主动参与节目热情的高涨。受众之于电视节目的体验实现了“倾听”到“参与”、“读者”到“作者”的变化。而新媒体的出现正是受众地位演变的最强推手。本文就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受众在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历程中自身地位的演变历程及意义进行研究。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受众地位研究

  1.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受众特点及地位演变历程

  1.1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受众的特点

  在电视娱乐节目浪潮迅速扩散的时代背景下,受众由节目信息的被动接受者逐渐向节目内容的创作者过渡,其主体性地位显著增强呈现出能动性、参与性与互动性等特征。

  1.1.1能动性

  电视综艺节目自身所呈现的娱乐色彩本来就吸引着受众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再加上在新媒介传播环境之下,媒介融合的出现更加激发着受众去主动的接受信息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受众自主的想要与参与节目的嘉宾进行互动交流来满足自己内心追星的渴望和情感的释放。受众的能动性体现在,他对于节目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想要传递信息成为传播源的中心。如果受众的话语解读与节目内容传递出来的话语文本产生冲突和矛盾,受众掌握话语的主动权。

  1.1.2参与性

  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初创阶段,类似于《综艺大观》这样的晚会类节目,受众的参与性得不到发挥几乎没有互动性可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电视娱乐节目的互动韵味越来越浓厚开始重视受众对于节目的反馈和交流。受众对于节目的参与不仅仅表现在参与节目的答题、投票、同场竞技,更多的体现在对于节目的传播方面。互动节目的前面一个时期就是“真人秀”节目,普通老百姓可以走上舞台实现自己的明星梦同时,电视娱乐节目受众的窥私心理得到了释放,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参与节目的选手身上与节目互动。在新媒介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的传递着与节目内容接受者的身份在渐渐模糊乃至互换,这也是受众的参与性的体现。

  1.1.3互动性

  以动态开放的系统让受众共同参与,赋予受众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功能使其在活动中感受自身价值,找寻参与乐趣。互动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参与者。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应该充分注重受众的参与度,因为受众自身也要成为节目的参与者,我们的节目必须要与观众有互动性的体现,电视媒体只是一个平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而且想要成为节目的生产者和参与者。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够创造收视神话,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文化热潮,就是由于他们找到了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的良好渠道,通过实时在线PK让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可以实时参与答题,与现场选手“同台竞技”最大化的淡化了“节目感”实现了真正的“互动”;节目《High歌》首次把弹幕和3D献花技术引入直播间,明星可以直接与身后飘过的弹幕评论进行及时互动;2016年推出的《我想和你唱》节目中明星反倒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节目的陪衬,这与游戏娱乐节目时期有了很大的反转。节目与互联网的互动设置非常出彩,多屏互动的参与感让受众尽情释放自己的才能,是一档成功的以受众位主体的综艺节目。

  1.2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受众地位演变历程

  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早期成长阶段,一方面受众只能单向地接受节目传递的信息内容,很难参与;另一方面电视台作为重要的媒体渠道之一,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和体制特点,作为观众很难实现自下而上的创作、操控节目内容。但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播渠道的增加、受众的自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使得受众参与迎来新高度,受众的地位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1.2.1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在国内综艺节目刚刚起步的时候,晚会性质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基本谈不上什么节目互动,当时的受众只能无选择地作为一名信息接受者无条件地接受节目信息,但在之后与它相不同的是东方卫视的《谁能百里挑一》节目,它在上海推出3D拟真社区,观众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与节目人气嘉宾在拟真社区进行互动。借此方式观众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参与节目的互动交流,实现电视节目由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的转变;《爸爸去哪儿》的制作团队利用微博与受众互动,公开征集用户对节目的观点和意见建立庞大的粉丝生态系统;在《欢乐喜剧人》热播后,节目组根据已播出内容的精彩片段制作明星专属鬼畜视频,在小咖秀、美拍等APP上推出,广大受众竞相模仿热门片段;第二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采用最新的H5动态移动端技术为每一位用户送上新年的定制诗句祝福,还最大限度地放大节目的互动效果,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收看节目的同时,通过手机端实时参与答题与现场嘉宾同台竞技,并且让观众都清晰的获知自己与同一时间全网所有答题网友的较量成绩。不少网友也发布微博直呼壮观!。另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在家家户户的“春晚”年夜饭上产生的了,过去大家都是围坐在电视前单线程接收节目内容,而自从加入了微博微信话题互动、摇一摇红包之后,用户的互动规模和网络社交需求空前壮大,大家通过小小的红包做纽带,撬动的却是价值几亿美元的互动营销。并且这一互动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通吃!(参与互动的男性占53%,女性占47%)也实现了电视节目线上与线下互动结合创收的新模式。在今天的“真人秀”时代,随着媒介融合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手段大大丰富了,受众实现了从节目旁观者到节目参与者身份的转变。

  1.2.2从“读者”到“作者”

  按照国内娱乐节目类型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观赏型与参与型。一般在观赏型的娱乐节目当中,表演是节目制作团队的一条思维主线,观众不具备主动性,只能单向接收节目信息,可以理解为是节目的读者;在参与型的节目当中,制作团队有意打破这一固定化的模式,不论节目的主角是谁,这档节目的存在始终是以观众为为中心的,开拓各种沟通互动渠道也是为了增加趣味性,增加观众的成就感与归属感,让受众从读者摇身一变成为作者,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新媒体时代中,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自主生成内容盛行。“网友将自己DIY的作品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或者和传播,终端将信息提供给其他用户、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等等。”受其影响,新兴的电影产业会通过数据观察根据观众的喜好来调整剧本内容、人物配置、情节设定和结尾走向。《锵锵三人行》的播出渠道很广泛,只要有网、PC、IPad、手机都可以作为收看终端,观众可以通过留言、弹幕、投票的方式及时表达自己的个人喜好与独特见解。东方卫视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将《全员加速中》投入哔哩哔哩网站,该网站的最大特点就是实时评论功能的强大弹幕,制作方会根据观众的喜好调整节目内容。

  2.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受众地位演变的原因

  2.1媒体传播观念的转变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早期,电视节目内容传播是单向的,通过电视终端传播给观众,而观众除了被动地收看娱乐节目释放情绪,基本无法与节目或是其他观众有所交流和沟通。娱乐节目的这种传播模式弊端明显,好比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收回,播出去的节目再也不能以二次、三次、甚至多次传播的形式实现它更大的价值了。反观微博微信的传播则是多链条、立体式的、节目内容通过微平台传播给受众,每一个受众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传播源引发二次传播甚至多次传播。而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他有很多优势:市场的基础深厚,受众的数量多;移动优势明显,媒体传播覆盖率高,媒介影响力大;新媒体同时也与传统媒体的成长模式相区分,完成了大数据下针对个人的定制化的创新;同时新媒体节目的表达方式和内在精神更为创新丰富;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地位可以实现反转。

  2.2受众自主意识的觉醒

  电视节目发展初期,受众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如同战场上毫无抵抗力的人们,媒体枪响之后受众便应声而倒。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自主意识得到进一步张扬、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人们意识到个体发挥能动性的积极意义,主体和自主意识由此进一步增强。有了多重样态的变化:受众认知和渠道多元化,新媒体成为获取、解读、反馈节目的渠道,而且受众对于媒介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受众接触信息以及参与节目决定的选择性、自主性增强,受众的自主性地位得到强化;受众的构成从精英化向平民化过渡,青少年群体的参与热情高涨。最后是,受众价值判断与行为取向受到网络意见领袖的强烈影响。可以确定的是,来自传媒行业变革的受众自主意识的崛起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大众媒介传播当中的重要一环,受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受者,角色身份的转换使受众多了“制作、传播”者的角色,实现了传播的方便程度和短时响应,为提高信息传播的灵活性做出来突出贡献。在目前综艺节目的生产传播体系内,传播主体不再仅限于从业者队伍,同时也包括广大群众的参与。同时过去存在于受众间的一对一的传播形式不复存在,它正在被媒体组织内部之间的人际传播所慢慢取代,慢慢形成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2.3新媒体催生媒介新环境

  伴随着传媒行业的大变革,当前的总体媒介环境较之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整个媒体行业的生态运作规律,同时对新时代的用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众已经由单一的接收者变为了参与者,甚至是创作者。其实不论是火爆春节的春晚网络互动还是诗词大会上的新型互动答题,在这些传统电视媒体改革之路上“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功不可没。新媒体迅速发展,由此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深刻且深远,昔日的电视台一家独大地位也将成为过去。当前随着互动成为众多电视节目竞相使用的传播手法,互动的新玩法也在被人们不断的开发、升级,比如:在《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现场的“节目虚拟观众席”;《里约奥运》首次尝试VR、AR的全景互动;《中国新歌声》移动直播平台探营;河南都市频道的“摇一摇”送礼与本地观众深度互动。新媒体能够帮助电视节目提高观众的粘性度。众所周知社交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交流就是人们实现社交的方法,电视节目作为理解门槛低,接收形式简单的一种信息获取渠道,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人们竞相了解的谈资:我们会讨论《中国好声音》不同学员的表现;议论《我是歌手》这一期嘉宾排名的不可思议等等。而新媒体的出现满足了受众边看电视边聊天的情感需求,增强了电视观众与电视节目的粘性度。随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受众被动信息接受者的传统地位消亡,受众逐渐演变为信息的浏览者、对话者、交谈者、反馈者。受众可以通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微博、微信、QQ、手机电视、数字电视、IPTV、楼宇电视等多渠道接收或传播信息。

  3.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受众地位演变的意义

  受众参与成为电视创作的主导力量从节目制作来看,《重返好声音》、《一站到底》等节目受众积极参与节目进程,投票决定选手去留或者与节目嘉宾同步答题,普通的受众成为节目的核心内容。受众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节目的重新释义给节目以反馈,已经新一轮编辑和整理现有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视频,再次投入传播过程。因此媒介受众也就慢慢升级成电视娱乐节目生产、创作和播出的重要影响因素,甚至能够参与到节目的创作过程之中。从文艺创作生产过程来看,创作呈现开放性和互动性,每个人都能在平台上成为作者推出作品。伴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开放程度加深以及技术的进步,受众可以随时与电视节目进行沟通反馈,受众既可以是电视娱乐节目的欣赏者同时也成为了节目内容的缔造者。受众参与到节目的创作过程改变了传媒价值原有的过程和途径,使得蕴藏在节目中的各种价值更快速的被挖掘和实现。由爱奇艺和河南卫视联手打造的《汉字英雄》节目,在节目制作的同时就配套开发了《汉字英雄》的同名手机APP,观众可以通过这种渠道与电视节目进行即时互动闯关。说明节目已经开始将受众的参与互动视为电视节目创作的主要源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宇翔,朱庆华.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

  [2]陈薇.台网融合中的网络媒介呈现与受众参与——对凤凰卫视与凤凰网的台网融合与互动实证研究[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1(8).

  [3]相娜.浅析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新媒体应用[J].黑河学刊,2014(3).

  [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美)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受众地位研究》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作者:高子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uangbodianshilw/7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