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科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性刊物。它所刊登的论文代表了中国仪器仪表学科的最高学术水平,反映仪器仪表学科的前沿、研究热点,标志中国仪器仪表学科的发展方向;《仪器仪表学报》是中国仪器仪表学科和相关领域科学家探索新理论、新技术的平台,是培养和发现仪器仪表学科人才的基地,是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百家争鸣”的园地,其论文是评价科技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国家制定仪器仪表学科发展战略的主要参考之一。简言之,《仪器仪表学报》的办刊宗旨是着力报道科学前沿、研究热点和学科发展方向,力主科学思想创新,重视科学实验验证,倡导学术“百家争鸣”,注重青年才俊的培养。
《仪器仪表学报》自创刊以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鼎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仪器仪表技术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在中国仪器仪表领域,《仪器仪表学报》已是知名度最高、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期刊。由于历史的原因,《仪器仪表学报》尚未加入像SCI这样的知名数据库,以及未被EI核心(Compendex)收录。为了对世界科技发展及学术交流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我们会进一步提高《仪器仪表学报》的编辑质量水平,期待尽早加入SCI与被EI核心收录,借助SCI以及EI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将《仪器仪表学报》办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世界级学术水平的科技期刊——有数量可观的外籍编委,有为数众多的外籍作者和读者。同时《仪器仪表学报》的加入也会丰富SCI与EI数据库,扩大SCI与EI在中国的影响力,最终,让全世界像了解“IEEEI-M”一样,了解《仪器仪表学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83年评为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评为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栏目设置】
设有学术论文、研究通讯和短文、综述、信息等栏目。
【投稿须知】
1、论文内容
论文应力求主题明确、突出创新、论证严密、数据可靠、实验真实、语言简明。
2、论文格式要求
2.1论文组成以及排版
(1)论文的组成依次排序为: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英文书写的作者工作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
(2)中、英文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等用通栏排版。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及作者简介双栏排。
2.2中英文题目
(1)题目简明扼要,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题目不要使用非常见的缩略词、缩写词、字符或公式等。
(2)英文题目的第一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除特定缩略词外均小写。英文题目的第一个词不应使用冠词。
(3)题目内不应列入非公用的符号、代号及数学公式、化学式等。
2.3中英文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
(1)作者中文姓名姓在前,用上角标标明作者所属单位;作者英文姓名姓在前,姓的首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连写。多作者的姓名之间用空格隔开。如果有国外作者姓先名后,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均大写,其余小写。
(2)中文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名称全称、单位所在城市和邮编;英文工作单位结尾处应加国籍。
2.4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英文摘要内容要对应,简明扼要,关键词一般3~5个,最多不超过8个。摘要应尽量简洁。摘要主要由“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论”3部分组成。摘要中应尽量避免缩略词和公式,缩略词应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说明。
2.5来稿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写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有关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代码(GB/T13745-92)的内容请到本网站的“资料下载中心”栏目下载。
2.6论文图表与公式的要求
(1)图图中外文除公认的缩略词外一律译成中文。函数图的标目由物理量、相应符号和单位组成。符号用斜体,单位用正体。如:速度u/km&S226;s-1,电流I/A。图按照整篇文章统一编号,并给出图题。
(2)表使用三线表。即栏头取消斜线,表身不出现竖线,尽量删减分隔线。表序、表题在表格上方居中排。表按照整篇文章统一编号。
2.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应少于6篇,参考文献一般不包含中级刊物,应引用权威文献,专著引用数量不超过总数量的1/10。参考文献的书写标准请到本网站的“资料下载中心”栏目中下载。
2.8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和主要研究方向;并给出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及作者的一寸免冠电子照片。
3、涉密稿件必须通过原单位审查,并开具稿件的保密审查证明,否则文责自负。
4、论文如系省部级以上项目资助,请提供资助证明。
5、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超过3个月未接到通知者请与编辑部联系,录用稿编辑部有一定删改权。请勿一稿多投。
6、审稿周期为3个月,发表周期为10~12个月。
【杂志范例】
2013年第10期目录
学术论文
(2161)高速立体视觉与机械运动异常动作三维检测王耀东余祖俊石井抱
(2170)模糊离散事件系统的自适应监督控制毕翔韩江洪刘征宇
(2177)多台原子钟性能在线监测方法研究刘娅李孝辉唐升王文利
(2184)机器视觉3D四轮定位仪关键技术赵前程黄东兆杨天龙丁洵
(2191)多功能墙体探测仪的设计方法徐逢秋许贤泽乐意李忠兵
(2198)基于ARM9的滚简式生物芯片点样仪的研发蔡锦达齐建虹顾豪
(2205)基于序列激励电压控制的高精度测温方法研究程建华齐兵
(2213)飞机过冷大水滴结冰探测器设计及试验周灿葛俊锋叶林许一飞邹建红
(2219)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射频指纹排序定位算法李慧罗海勇徐俊俊陈晓峰
(2226)非接触式心电测量的噪声抑制研究周平汪丰刘梦星鲁豫杰吕菲
(2231)一种应用语音多特征检测驾驶疲劳的方法李响谭南林李国正郭然
(2238)一种准全向超声收发装置盘其华陆耿石宗英钟宜生
(2244)CuO—Sn02纳米传感器的H2检测特性研究陈伟根李倩竹徐苓娜彭尚怡刘军
(2251)一种差动式光纤Bragg光栅渗压、温度双参量传感器肖元强李得利李川李英娜谢涛赵振刚
(2257)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电场分布与误差特性研究刘小康蒲红吉郑方燕冯济琴于治成
(2265)无人机光电侦测平台目标定位误差分析徐诚黄大庆
上一篇:摩擦学学报杂志
下一篇:金属学报·英文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