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报》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的大气科学类学术性期刊,继承原《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等学术荣誉,并被美国《气象学与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2010年《大气科学学报》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本刊遵循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法规,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鼓励和支持各种学派、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以繁荣我国气象科学事业,加强国内外大气科学学术交流和探讨,反映大气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大气科学发展为宗旨。《大气科学学报》以气象、海洋、生态及环境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与业务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论著、短论,重大研究项目研究简报,重要学术会议报道,大气科学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以及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200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1999年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
1997年江苏省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
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国际刊号ISSN:1674-7097
国内刊号CN:32-1803/P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现用刊名:大气科学学报
创刊时间:1978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论著、短论、简讯。
【投稿须知】
1.文稿应具有创新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证严谨,文字精炼,语言流畅。论文一般不超过8000字,短论和科研报告不超过5000字(包括图、表、中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等)。
2.文稿书写顺序:文题(不宜超过25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应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3~8个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和虚词小写)、作者姓名及单位、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一致)和关键词、正文(5号字,标题突出,层次分明)、参考文献。
3.引言应包括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不要有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是综合全文所形成的观点和论点。
4.文稿中图、表要精选,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先文后图、表)。文字表述切忌与图表内容重复。插图要标明纵、横坐标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需注明图号(全文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中文图题、英文图题及有关量的单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需注明表号(全文以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中文表题、英文表题及有关量的单位。
5.数学公式及符号必须清楚无误。所有物理量、计量单位及其符号(以单字母或单字母加下标的形式表示)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注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
6.参考文献必须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文献。非公开出版物或尚未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以脚注形式标注。文献在文中的引用序号应前后对应。参考文献作者在3名以内者应全部列出,超过3名者只列前3名,其后加“,等”或“,etal”。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3)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4)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5)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杂志范例】
2013年第4期目录
(385)加拿大主要农田作物临界气象指标陈凯钱步东智协飞O'BRIENE.G.Ted
(399)江南南部初夏汛期降水特征I:降水集中期及其变化苗长明郭品文丁一汇樊高峰刘樱
(409)江淮旱涝及旱涝并存年降水和对流的低频振荡统计特征童金徐海明智海
(417)天津地区夏季海陆风对城市热岛日变化特征影响的观测分析黄利萍苗峻峰刘月琨许启慧
(426)近50a华东地区雨日及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张立波景元书娄伟平肖薇
(434)NCAR-CLM系列模式对全球近50a陆面状况的模拟及其比较分析朱司光陈海山周晶
(447)2008年6月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云分辨模拟分析张楠沈新勇杨宇红王涛
(458)三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区域的适用性分析何冬燕田红邓伟涛
(466)改进的奇异值分解方法及其效果验证谢瑶瑶王盘兴李丽平周国华罗小莉
(472)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退模糊的初步研究童文雪李刚马旭林何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