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工业设计论文

科普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2014-05-14 17:12:25更新时间:2014-05-14 17:12:54 1

  杂志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创办于1982年。本刊创办20多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其特有的学术性、史料性、文献性等特点,受到党政有关部门和科普理论研究者、科普工作者的欢迎和重视。《科普研究》是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探讨科普理论的共同平台。目前,刊物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刊物内容将以科普理论的实证研究为主要方向,同时涉及关注重大科普事件对社会的影响,综述科普事业发展,评析优秀科普作品,跟踪国内外科普理论研究的动向等领域。杂志的目标是:祛除门户之见,搭建学术讲台,鼓励多种观点,振兴科学传播,希望这个中国唯一的科普学术刊物能够成为中国学术界和西方学者创新观点集萃的花园,为中国的科普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维普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专稿、研究论文、人物、作品评析、随笔

  【投稿须知】

  题目

  要求简明扼要,能体现文章的主题和最重要的内容。

  期刊名称:科普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1673-8357

  国内刊号CN:11-5410/N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科普研究

  现用刊名:科普研究

科普研究

  创刊时间:2006

  摘要

  本刊摘要以报道性文摘形式为宜,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

  摘要写作应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出现引言和摘要重复的现象;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英文摘要应使用现在时态叙述,尽量使用被动语态,不必强求与中文一一对应。国际知名杂志ScienceCommunication对本刊每期的英文摘要都会进行检索,他们会对其感兴趣的稿件索要英文全文稿件,经过他们的评审合格后,将会在ScienceCommunication上正式发表。

  关键词

  3-5个实词为宜,尽可能选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应用从其题目名、层次标题和正文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论点、技术关键点等的词或词组,应紧扣文章主题,按其重要性排列。

  作者简介

  写明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地址和通信地址,以脚注的形式标于首页。

  引言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引言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简短的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

  正文

  以不超过6000字为宜,如有特别独到之处可酌情考虑,但尽量不要超过10000字。正文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应尽量利用事实和数据说理。引用的资料,尤其是引用他人的成果应注明出处。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研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研究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的价值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等。

  参考文献

  本刊使用文后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标注清楚。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详细标准请查阅附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国家标准”

  【杂志目录】

  1.英国促进科学家与媒体互动关系初探——以科学媒介中心为例胡璇子,诸葛蔚东,李锐,HuXuanzi,ZhugeWeidong,LiRui

  2.信息动态,

  3.中国公众考古传播理念及形式分析杨雯,莫扬,YangWen,MoYang

  4.浅析网络科普在健康传播中的优势沈秋坦,周荣庭,任杰,ShenQiutan,ZhouRongting,RenJie

  5.移动时代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方式的创新及其影响刘相法,肖云,周荣庭,黎文,LiuXiangfa,XiaoYun,ZhouRongting,LiWen

  6.基于结构方程理论的网络科普动漫影响力的研究刘永霞,陈佳慧,杨小林,LiuYongxia,ChenJiahui,YangXiaolin

  7.风险治理中公众对专家的信任研究综述王娟,WangJuan

  8.基于体验经济的科普产业发展路径章军杰,ZhangJunjie

  9.提升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影响因素及意愿需求分析——以河北、福建、陕西为例冯桂真,魏政,王超英,孙哲,FengGuizhen,WeiZheng,WangChaoying,SunZhe

  10.北京市基层科普队伍理解科普状况的典型调查高宏斌,王旭彤,翟立原,GaoHongbin,WangXutong,ZhaiLiyuan

  11.关于科学松鼠会微博科普影响力的调查研究陈梅婷,陈路遥,种璐,ChenMeiting,ChenLuyao,ChongLu

  12.网络媒体重大自然灾害专题报道研究——以人民网、新浪网对青海玉树地震的专题报道为例王国煜,WangGuoyu

  13.英国科学中心的崎岖之路钱雪元,QianXueyuan

  14.移动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郝倩倩,HaoQianqian

  15.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科普教育的特点邢志强,XingZhiqiang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ongyeshejilw/3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