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工业设计论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杂志

发布时间:2014-01-16 10:59:50更新时间:2014-01-16 11:00:55 1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杂志社/杂志简介

  主管单位: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主办单位: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国内刊号:CN41-1243/TG

  国际刊号:ISSN1006-852X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杂志的前身是由一机部二局批准出版的《经验交流》,1959年7月创刊。文革一度停刊。后经部局批准,1970年出版《科技简报》、1973年出版《人造金刚石》,1976年出版《砂轮》,以上均为内部刊物。1979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出版《人造金刚石与砂轮》。1981年经机械部批准更名为《磨料磨具与磨削》(以上为国内发行,自1987年起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5年更名为《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杂志。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是由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主办的我国金刚石与磨料磨具领域的综合性学术与技术类期刊,逢双月出版,国际连续出版号ISSN1006-852X,国内连续出版号CN41-1243/TG,国内邮发代号36-34。

  本刊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领域唯一的双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还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是中国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十几种重要国家及地方数据库的源刊,本刊曾获国家级优秀期刊并多次获部、省级优秀期刊,在国内外该领域技术与学术界享有盛誉。本刊宗旨是活跃金刚石与磨料磨具领域的学术气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自主创新、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乃至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其任务是报道金刚石、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及制品,普通磨料磨具,磨削等各学科领域在科研、生产、设计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研究论文,报道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成果和总结性成果。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1)1995年2月25日,本刊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中国信息部”即“Ei”定为“EiPageOne数据库收录期刊”;

  (2)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第一版)1996(即第二版)、2004年版(即第四版)、2008年版(即第五版)的核心期刊;

  (3)本刊自1994年以来,一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4)历年来由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选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5)200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颁发的收录证书,本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6)2005年1月由《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辑委员会,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近8000种期刊10年的引文分析与综合评价,经《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专家委员会审核,遴选500种科技类期刊编辑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本刊正式入选;

  (7)2008年6月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颁发的证书中,本刊被评为(2009-2010)中“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8)多年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进行的“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本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9)1999年12月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本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10)多年来,本刊被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指定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用刊;

  (11)2004年8月,台湾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将本刊收录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开发与应用、专题综述、标准与检测、企业快讯、工艺与装备等。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杂志社投稿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投稿时,请提供联系人的通讯地址、邮编、E-mail地址和联系电话,以便我刊能及时与您联系,如联系方式有变化,应及时通知我刊。

  (2)来稿应有创新:研究目的明确,立论科学,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图文及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等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3)作者应保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合作的论文,署名须征得合作者的同意。若因著作权而引起争议,本刊不承担责任。

  (4)本刊对来稿采用三审制度,即初审、编审(包括外审)、终审,审稿周期2-3个月。

  (5)稿件如需加急处理,请在投稿时注明,我们会按加急稿件处理。

  (6)已投给本刊的稿件,如想再投给其他杂志,请务必及时通知本刊编辑部。否则由此造成“一稿多投”的责任由作者自负。

  (7)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过的文稿,不属于一稿多投;但已收入会议文集正式出版的,本刊不再重复发表。

  (8)为扩大本刊及作者所撰写论文在因特网上的影响,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为此,本刊郑重声明:我们付给作者的稿酬中已包含作者文章被相关传媒转载、使用所可能产生的稿酬,作者若对上网或转载文章的版权有异议,请斟酌投稿。

  (9)来稿书写顺序为:中文标题,作者,联系地址,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Title,Authors,Address,Abstract,Keywords,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文章首页页脚为基金资助信息。

  (10)公式推导过程从简,计算机程序尽量用程序框图代替。

  (11)各类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课题的稿件应在首页底部注明项目全称及编号。

  (12)作者请自留底稿,不论是否录用,均不退原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ongyeshejilw/2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