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工业设计论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13:33:08更新时间:2013-12-17 13:50:53 1

  摘要:文章结合Ti-55511钛合金的高温工作环境进行了4组蠕变实验:400℃200MPa、400℃300MPa、500℃200MPa以及500℃300MPa。蠕变后,使用透射电镜实验观察了蠕变后样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高温高应力状态下,位错攀移在蠕变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高温低应力或低温高应力状态下,合金蠕变过程主导机制为位错滑移;当温度较低,应力相对较低时,合金蠕变过程中主导机制为晶界扩散机制。

  关键词:Ti-55511合金,高温蠕变行为,TEM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概述

  Ti-55511钛合金(原苏联牌号为BT22)是前苏联航空材料研究院(BИAM)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种高合金化、高强度钛合金。该合金在退火状态下具有很高的强度水平,可达1080MPa,采用强化处理,强度还可达到1300MPa,是现有钛合金中退火强度最高的合金,并且淬透性极佳,截面淬透厚度可达250mm。由于截面厚度不受淬透性限制,可采用普通低成本模锻(在模锻锤上进行)、热模锻和等温模锻等多种工艺生产锻件,因此适合制造飞机大型承力构件。

  2实验方法

  2.1参照Ti55511钛合金相关性质及其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的数值,试验设计外加应力为200MPa和300MPa;试验设计蠕变温度为400℃和500℃。蠕变持续时间72小时。

  2.2所用材料为经过锻造及热轧处理后的Ti-55511钛合金棒材,直径为Φ16mm。

  2.3试样放在RWS高温蠕变试验机上进行试验,实验模式选择为蠕变模式,温度波动设定为100℃。温度稳定时间为5min。恒温加力速度为100N/min。采样频率为10HZ。每个样品试验时间为72h,试验结束后采取水淬。

  2.4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在TecnaiG2透射电镜上进行,加速电压为200kV。

  3实验结果及讨论

  蠕变前的棒状试样晶内和晶界处都有一定量的析出物,部分晶体内有少量的α相析出。有些晶粒内部有一团簇的α相析出物,而有些晶粒内部则比较干净,无α相析出。初始态中位错多呈现随机分布,或是集中于α相中。如图1所示:

  (1)低温低应力状态下的蠕变微观组织

  在低温低应力状态下(400℃200MPa)的蠕变后样品内部的白色针状α相较少,在图2中,在晶粒的晶界处积聚了大量位错,大量位错由于晶界的阻碍作用塞积在一起。同时蠕变温度较低,晶界的移动速度较慢,故晶内的变形终止于晶界处,整体的蠕变变形也受到晶界移动的阻碍。故在低温低应力的情况下,合金蠕变主要受到晶界扩散机制的影响。

  (2)低温高应力状态的蠕变微观组织

  400℃300MPa状态下的Ti-55511钛合金蠕变后的组织中有较多的马氏体相。其中还分布着位错亚结构,这种淬火α相是变形过程中经过变形热的作用而长大形成的。它的较大结构导致在其周围分布着大量缠结的位错。在b图中,有大量的针状α相,弥散分布的针状α相对位错的运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c图及d图可以看到平行的位错线,在滑移过程受到阻碍而缠结在一起。位错的缠结程度较低温低应力(400℃200MPa)时的情况严重,符合其变形程度较大的情况。综合400℃300MPa状态下的合金蠕变后的组织分析,认为该状态下的合金蠕变过程中弥散的针状α相对位错的滑移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高应力下的位错滑移较快,相比于400℃200MPa下蠕变变形速率要快。因此在400℃300MPa状态下合金蠕变主要受到位错滑移的影响。

  (3)高温低应力状态下的蠕变微观组织

  从500℃200MPa蠕变后组织看:位错在晶体内滑移,塞积在相界附近。由于温度较高,次生的α相比400℃析出的细针状α相要粗大。由于变形较大在各种界面处产生摩尔纹,在本实验中,摩尔纹是由于大变形引起晶粒扭转使得相界之间衍射产生的。由此可见,该状态下的变形程度相比400℃下的情况更大,蠕变过程的位错滑移更加严重。

  (4)高温高应力下的蠕变微观组织

  500℃300MPa状态下合金蠕变后TEM如图5所示,在该状态下样品中析出了大量的α相,它们由于基体β相分布及受拉应力的关系而呈现出不同位向关系。此处的α相较粗大,对变形不利,故而在该状态下蠕变变形速率较快。在它们的旁边,位错的塞积并不十分严重,某些位错较多的区域放大后,可见到许多类似于一系列平行的位错线,它们包裹着α相,是一种边界位错。由于这些α相的存在,位错滑移至相界处的塞积作用明显,滑移受到的阻碍较严重。当内应力与外应力平衡时就制止了位错源的启动。当塞积群中某一个位错被激活而发生攀移,为了保持应力状态平衡,位错源必须放出一个位错以恢复原来的位错排列。攀移后的位错将继续滑移直至新的界面处塞积,如此反复,蠕变变形也逐渐进行。

  因此,在该状态下的合金蠕变过程中,位错攀移是主要控制蠕变的因素。

  结语

  当温度较低,应力相对较低时,蠕变过程中占主导的机制可能为晶界扩散机制;

  当温度较高,应力相对较低时及温度较低,应力相对较高时,在蠕变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蠕变机制为位错滑移机制;

  当温度较高,应力相对较高时,位错攀移在蠕变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R.I.Jaffee,in:H.Kimura,O.Izumi(Eds.),TitaniumScienceandTechnology,vol.1,Metall.Soc.AIME,Kyoto,1980,pp.53-74.

  [2]R.W.Hayes,P.L.Martin,ActaMetall.Mater.43(1995)2761-277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ongyeshejilw/2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