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律师与法制》,创刊于1984年,于1985年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曾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一等奖。20多年来,杂志始终以传递律师信息、交流律师实务、反映律师心声、维护律师权益为己任,在我国律师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法治研究》在内容安排上共设立六大板块:名家有约、法治论坛、观察与思考、地方法治、审判实践、律师实务,以法官、检察官、律师及高等法律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杂志崇尚求真、务实的办刊风格,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本刊侧重以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特色。目前设置的栏目有:和谐与法治、公平与法治、城市管理法治问题、民营企业法制问题、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制构建、浙江法治研究、地方法治基础理论、浙籍法学家研究等。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维普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法治论坛、观察与思考、地方法治、司法实践、律师实务。
【投稿须知】
期刊名称:法治研究
主管单位:浙江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法学会
国际刊号ISSN:1674-1455
国内刊号CN:33-1343/D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现用刊名:法治研究
本刊用稿论文字数一般为10000-15000字。特别优秀的稿件,可不受篇幅限制。有效投稿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附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6个关键词。内容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表明作者的观点,并且能够独立成文。
2.文章题名、作者、内容提要、关键词应附英文版。
3.注释采用尾注方式;尾注的编号格式为①、②、③,编号方式为“连续编号”。注释的格式范例如下:
示例一(国内著作、编著类):
沈宗灵主编(如为个人专著,不写“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示例二(报刊论文类):
江泽民:《高举……》,载《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3月24日。
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1973年第4期。
示例三(经典文献类):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页。
示例四(译著类):
[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21页。示例五(外文著作类):
see:TommyZamora,IsthereCustomeryInternationalEconomicLaw?GermanYearbookofInternationalLaw,Vol.32,1989,pp.8-42.(或p.6).
间接引用时,应注明“参见”字样;引用原文时,直接说明出处。
4.提供作者简介,其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具体到市县一级)、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等。示例:
作者简介:孙笑侠,男,1963年出生,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
【最新目录】
1.论美国刑法中的行为要件郭自力
2.禁止令制度的理论梳理与立法探究冯卫国,刘佳文
3.打击跨国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王文华
4.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犯罪客体及其刑法意义王志祥,杨莉英
5.寄附型网络赌博关联犯罪问题实证研究——以对局型网络游戏为视角云和县人民法院课题组
6.被告人参与量刑程序问题研究李昌林,顾伟品
7.从监管角度审视刑事诉讼中被羁押人员的权利保障郭菲
8.我国生命法及其立法完善研究刘长秋
9.我国遗赠制度的不足与立法完善吴国平
10.证券民事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用性刘云亮
11.二审法院自行改判研究杨杰辉
12.走出囧境:从依权“自治”走向依法自治——基于对浙江等地村民自治实践的考察茅锐,茅铭晨
13.自我混淆的商标法规制——从“加多宝”、“王老吉”商标事件切入李士林
14.基于诉权的再审与基于检察监督权的再审刘本荣
15.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研究报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课题组
1.关于南海若干重大法律问题的探讨?邹立刚
2.我国与邻国海洋划界研究的动向及展望——基于中国知网的实证分析项雪平
3.全球化视野下我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立法研究高铭暄,陈冉
4.当前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限制与废除的主要障碍与对策何荣功
5.法人犯罪立法的批判性政治解读周振杰
6.民间借贷服务**的法律治理探讨李有星,金幼芳
7.地方金融管理法律问题研究单飞跃,吴好胜
8.论企业高管人员对破产可撤销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王欣新,王雷祥
9.美国法院“刺破公司面纱”考量因素之实证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马齐林
10.美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性质探究陈利强,屠新泉
11.我国构建旅游法治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宋强
12.“旅游吸引物权”整体立法保护质疑张琼,张德淼
13.公民救助制度的价值与意义李克杰
14.行政决定强制执行的法律适用及其救济杨红
15.现行《土地管理法》的不足及修改完善思路许乙川
16.“营业自由”:一个不应被忘却的宪法性语词刘为勇
17.“分”与中国传统调解法律文化柯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