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受政策红利与诱人的市场前景刺激,也是为适应政策和市场需求,许多省、市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已圆满完成。在这一大背景下,保定市文艺院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在改制后如何更好地发展?如何完成由事业单位向企业主体的顺利转化?转企后文艺院团怎样到市场上生存?在院团体制改革初期,首先引发的是一连串大大的问号,问号背后,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文章摘要】近年来,国家和河北省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发展、繁荣和建设文化产业与市场。论文通过对市场和产品的分析,找到保定市演艺院团转企改制的问题与市场细分,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发表论文,保定市国有演艺院团,市场,转企改制
1 保定市国有演艺院团改制的SWOT市场分析
1.1优势(strength)分析
保定市演艺传媒集团公司具有雄厚的演艺团体作为支撑,拥有艺术团、河北梆子团、老调团和歌舞团等专业的演出团体及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同时还拥有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李玉梅等一大批中青年演员。同时,借助文艺院团“走基层”活动,保定市戏曲院团全员“走基层”送戏下乡1400余场。“走基层,惠民生”下乡戏剧演出。剧团到农村每年演出近500场。积累了大批观众,在广大城乡市场塑造了良好的口碑,创造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2劣势(weakness)分析
(1)专业演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戏曲专业演员的培养和成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戏曲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所以很多学员选择转行和不从事该行业,因此导致专业演员总体数量偏少,年龄结构偏大。
(2)缺乏专业营销与管理人员。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产业运营管理人才稀缺。文化产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有较强的文化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保定市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才在总体数量上相对偏少,而且与周边发达省、市在人才层次和结构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缺少既深谙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对那些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外向型经营人才更是匮乏。此外,还存在一些高技能人才流失的现象。
(3)缺乏资金。企业转企改制之后,政策性和事业性单位拨款减少,而处于市场转型期的企业市场生存能力不够,市场开拓乏力,市场演出收益仅能维持现状,没有精力和资金去创作新的作品,陷入缺乏资金,导致演出效果欠佳,进而导致市场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
1.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政策支持优势。从经济效益看,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与发达地区已形成阶段性差距,我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目前我们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如区位优势凸显、产业资源雄厚、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等。
(2)行业发展前景。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无论是发展规模、体系建设还是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和完善。在产业发展规模上,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2004~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1.7%,比GDP年均增速高出2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体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新格局。尽管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制约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 “瓶颈”。保定市,旅游资源丰富,省内排名第一位。全年旅游达1900万人次,无淡旺季之分。
1.4威胁(threat)分析
(1)保定市演艺文化产品消费能力不足。保定市虽然作为区域性城市,人口1200万人口左右,但分布在20多个区县,消费市场分散,市场聚集和产品输送成本较高。同时,保定市市区和各县消费对象以从事中小工、商行业为主,消费财力和时间有限,更没有形成消费演艺产品的习惯。保定市区作为三线城市,100 多万人口,产业以制造业、工商业为主,低收入的产业工人与精打细算的小工商业者,都不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2)同行业竞争对手竞争激烈。在同行竞争对手方面,保定市在河北梆子剧种中有安兰惠河北梆子梆子剧团、保定市新华河北梆子梆子剧团及保定市周边的各县剧团,中低端市场竞争十分激励;而关汉卿大剧院的演出则占据保定市曲艺演出的高端市场,使保定市演艺剧团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线延伸面临激烈竞争。
2 保定市国有演艺院团开拓市场对策
2.1搭建市场平台
演艺院团需要有表演的平台。保定市曲艺市场可以借鉴天津、济南、西安的市场模式,根据保定市的剧场人均占有量兴建一批小剧场(或茶馆),既适合戏剧演出,也适合曲艺类――包括相声、鼓曲等演出。这批小剧场和茶馆的分布应考虑保定的特点,首先重点打造一个样板区域,起到一定的样板示范作用。
2.2引入经纪人机制
引入能够将精品的演出艺术与市场对接的文化经纪人和规范、高效的演出经纪公司。利用已有演出经纪公司和演出经纪人,尽快推行剧目制作人和演出经纪人制度,并将这一制度与剧院团的转企改制相挂钩,使这一制度落在实处,实现艺术生产与演出市场的对接,盘活保定的演出市场。要加紧培养对外演出的经纪人,以弥补保定缺乏优秀对外演出经纪人的缺憾,扭转对外演出盈利小或不盈利的局面。
2.3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保定市应该继续推进演出市场与旅游市场的真正对接,用保定著名的戏曲品牌和丰厚的演出资源,打造独特的保定文化旅游市场,使保定的各种特色演出成为观光旅游者必看的保定旅游演出品牌节目,吸引更多的外地客人到保定来,以品牌演出带动连锁消费。
2.4建立市场运作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产品包括绝大多数艺术品,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实现其价值。顺应这种形势,演艺院团必须在彻底转变观念的同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机制,即在演艺院团内部设立从事市场策划、市场开拓、市场营销的部门或岗位,具体承担市场开拓重任,并以市场需求为信号,调节剧目生产。
【参考文献】
[l]吕俊华.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反思[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唐自然.从“云南映象”看我国文化产业生态环境[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2008.
[3]李莉莉.产业化运营模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4]杨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ongshangqiyeguanlilw/4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