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国家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创新精神,鼓励自主探索,保护知识产权,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摘要: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日益精进,创新科技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立的重要标准。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出,到2020年,我们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创新需要一定的环境,这其中就包括文化环境因素。创新文化是自主创新活动之“魂”,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理念先导与文化支撑,也体现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对创新活动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服务功能、“造势”功能和约束功能。
关键词:创新,文化建设
科研单位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硬实力”(设备、经费、队伍、成果等)外,还应重视发挥“软实力”(理想、价值观、科学精神、文化氛围等)的作用,即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形成科技创新能力生长的土壤,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创新文化的内涵及要素
对于创新文化的定义,可从不同角度入手,整合角度,此角度主要从创新过程中创新物质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表征,盖含物质、精神、制度等。环境角度,有利于创新文化环境。价值角度,设立确定创新的价值观、促进创新。通过培养创新文化意识,依托原有平台,开展多形式、内容丰富的院所文化。从不同角度看,创新文化的内涵不同。但总体而言,这些定义中有一些共同点,主要有为了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热情,挖掘其创新潜能,以创新价值观指导创新行为。由此可以推出,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是崇尚创新、激励创新、保障创新的价值理念、行为习惯、规章制度与社会环境等的总和。
创新文化由环境条件(物质层面)、规章制度(制度层面)和价值理念(精神层面)三个层次构成。体现为形象建设、制度规范、价值凝练的有机融合与逐步提升,其核心是适应创新活动所需价值理念。
二、创新文化对于创新活动的影响
创新文化是自主创新活动的文化支撑、理念先导,对创新活动发挥着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功能、“造势”、约束等影响作用。
1.创新文化从精神层面上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创新文化的精神层面是一种意识形态,与创新理念息息相关。由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科学精神等要素组成。价值理念作为文化创新领域的内在推动力,发挥着先导性作用,在院所文化的发展中,这种创新意识逐渐影响改变着集体与个人的意识,牢记以身许国、敢为人先的原子能精神,使之朝着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创新文化从制度层面上为创新活动提供保障。创新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各种创新活动需要而出台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是栽培创新文化的硬性手段,它让各项创新建设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了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创新活动呼唤开放、合作、互补、共生的创新机制,创新机制需要一个适应时代要有的体制支撑,唯有对原有体制去其糟粕,体制革新确立起一系列有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培育创新文化的政策环境,才能有助于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3.创新文化从物质层面上为创新活动创造条件。创新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指适宜的工作环境、科学的形象设计、主题鲜明的活动等。任何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创新性环境。有人列出这样的公式:创造性成果=创造性人才+创新性环境。只有改善工作环境,确立富有创新内涵的形象标识,营造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才能激发工作在其中的人的创新热情,更好地开展创新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个研究院所的创新文化能够反映这个科研院所的独特气质,而“文化”就是一种习惯,因此创新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时间地积淀。
一是培育创新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创新精神是创新文化的精神层面,处在创新文化结构中最核心的层面,是支撑创新文化体系的灵魂。要加强科技创新工作,首先要在职工中培育、树立敢于探索、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方面可开展爱院教育,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一方面要发挥典型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展现典型人物所体现的科技报国的爱国精神或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或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等,使职工受到影响启发。
二是形成创新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文化环境。在科研工作中,不容许失败,就是不容许创新,不容许成功。因此我们应建立容错机制、自由表达机制等,在体制、制度上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活动“空间”,构建科学思想自由表达、“百花齐放”的创新环境。比如,设立“创新奖励基金”,重点支持具有战略意义、面向未来的项目,有一些资源作支撑,鼓励大家创新。在鼓励创新思想自由表达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促进创新想法的碰撞与迸发。
三是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科技创新打造综合优势。跨专业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有利于产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应借鉴国外公益性科研机构的经验,比如美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的仪器设备一般是专管共用并收取一定费用。这样既提高了使用效率,又降低了科研成本。据此,我们也应强化跨学科之间的科研合作机制,建立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
四是增强开放意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的思路是碰撞出来的,冥思苦想做不出创新,闭门造车更无法实现创新,因此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各国科研人员创造的知识,紧跟国际前沿,了解国际相关领域的科研动态,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学习。
创新文化是意识形态与行为紧密结合的产物,完善的制度支撑,体现了创新文化能走多远。在实践中逐渐二者完善是增强创新文化习惯与成果的必由之路。与时俱进,必然成为创新文化的时代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ongshangqiyeguanlilw/36288.html
上一篇:管理世界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