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高等教育论文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听力的需求

发布时间:2014-02-19 09:14:48更新时间:2014-02-19 09:16:46 1

  英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一些人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听不明白英语以至于说不出。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是听不明白英语的。现笔者尝试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英语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欧盟和许多国际组织与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的媒介,而听力在该过程中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英语听力的运用进行分析,提出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运用,实际情况,提高策略

  引言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英语听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创新。可是,“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却没有得到改变。从小学到大学,绝大多数的课堂皆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将各种英语的相关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学生也无论是听明白还是听不明白,都会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或是用PPT展示的知识一字不漏地抄下。

  笔者在多次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程后有感,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堂上,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听课的唯一的目的就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堂上,老师大部分都是使用普通话教学。一些老师反映道,若是整堂课40分钟都是使用英语教学,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一节课下来都会很辛苦。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听不明白老师说的是什么,要是老师每说一句英语就用普通话翻译解释,如此下来一节课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样,老师就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计划。久而久之,老师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会使用普通话教学。

  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堂上,老师都会放英语听力让学生做题。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每周大概4-6节课。老师如果不每节课都放英语听力练习让学生做,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能主动听英语听力练习的人少之又少。

  事实上,英语听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还是十分广泛的,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在一次国际型的展览会上,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语言,在国际型的展览会中理应使用英语。笔者与朋友逛展厅时,有一位外国友人用英语向我们问路,我的朋友当时听明白了一些,但还是有许多地方听不明白。此类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偏低,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知自身听明白英语的能力偏低而没有信心学好英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而语言产生的对话需要在双方都听得懂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人数众多,教学中突出问题在于学生不能够清晰地明白用英语说话的人说的是什么,以至于不能产生对话,这又进一步表现在听力考试当中,学生往往不能完全听明白听力材料而导致听力丢分较多。

  二、造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较差的原因

  在中国,绝大部分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程。一直学习英语到大学,家长对自家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已经远远超过英语的实际效用。一些非英语专业的大学在毕业后会发现,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六级的考试,但是在工作中需要使用英语交流时,不是听不懂就是说不出。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老师教英语过多注重语法和读写方面,缺少对听力这一方面的训练。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较差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国内所学的英语是用来跟试卷交流的,而不是真正地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在我国,绝大部分人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和说英语的友人交谈,更多地是为了学习、为了工作甚至是为了移民。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或许可以无障碍地阅读一些有深度的英文书籍,但是要去国外工作、生活或是在国内接触英语国家事务,英语听力能力就稍显不足。

  一周4-6节的大学英语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实在是太少了,更何况在一周几个小时的课堂里只花最多2个小时的时间做听力训练。听力训练大多都是枯燥无味的,在英语课堂上,老师经常唱着独角戏,直观地把英语的相关知识授给学生,以便完成制订好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不能够把枯燥无味的英语听力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反而让学生更加厌恶英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更不愿意听课,就此错过一次次练习英语听力的机会。

  三、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策略

  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之一的腾讯网,其在外语板块中就真正提高英语听力提出了八点建议[1]。笔者认为这非常适用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1.自身准确的发音。

  自身准确地道的英语发音不能让你在听力上面无往不利,但是不准确、不地道的发音绝对不能有效地解决听力问题。而准确地道的发音往往又得之于在听力中纠正自己的发音。两者是互相进行的。

  2.听力训练方法与听力工具。

  这些都是辅助作用,绝对不起决定作用,再好的方法,再好的工具,自己不多听,都起不到作用。逆向听写法很多人说很有效,但是要有一定的毅力;听力工具,无非就是复读机,电脑上也有不少听力软件可以选择,如能飞英语网的能飞软件,这个复读软件是非常值得推荐使用的。

  3.阅读应与听力练习同时、同比重地进行。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听力的需求

  一些人为提高听力水平,把所有时间都集中在听力材料的练习上。笔者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个错误。首先,我们不是生活在国外,无论怎样营造,都不能有一个真正的外国的文化氛围在你身边,这一点已经可以说明只注重单一的听力练习是错误的。其次,听力练习中,你接触到多少信息呢?这个信息包括词汇、语法、习惯用法、文化等在接触材料时能够遇到的所有东西。笔者认为听十盒磁带不及读一本原著的信息量。如果别人的说话内容超出了你那听得滚瓜烂熟的磁带内容,你是否有信心听懂?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你自己日常的说话内容,是否用十盒磁带可以装得下。只要你发音正确,你在阅读时接触到的词,如果让你在听的时候遇到,很多都有可能听懂。倘若你的听力目标是想听什么就能听懂什么的话,阅读起到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如果你连在阅读中都无法读懂的句子,你在听力中能够听懂吗?笔者想进行一个总结:词汇量和语法是阅读的关键,阅读量的多少,以及阅读能力的好坏决定听说能力的高低,我们学习语言,必须从听说开始。4.VOASpecialEnglish是很好的听力材料,但是你已经听够了,给点信心自己,听一些外国人语速正常的东西。

  你不可能要求外国人用SpecialEnglish的语速说话给你听。事实上SpecialEnglish和正常的说话之间的差别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小,而语速对听力的影响更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微弱,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正常语速跟慢速之间不同的地方实在太多,如连读、省略、轻读、模糊等,这些都是影响听懂与否的关键要素。SpecialEnglish里全是完整的句子,可是实际上正常的说话表达不需要那么正儿八经。你是否有信心听懂?在SpecialEnglish里遇不到丰富的词汇、复杂的结构。但是,笔者认为,VOASpecialEnglish应该不间断地听,但不要把重点放在上面。其实VOASpecialEnglish不但是入门英语中不可多得的听力材料,而且是纠正发音的绝佳材料。无论你英语学习到了什么程度,笔者以为你都要不断地听SpecialEnglish。

  5.专心听懂一盒磁带比你囫囵吞枣地听十盒磁带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们记忆单词平时是用眼看用心记,虽然认识了这个单词,但很可能还是听不懂这个单词,听力练习时是用耳朵对单词的再熟悉。精听一盒磁带,你用耳朵记忆了这盒磁带里所有的单词和句子、发音、语调等。泛听十盒磁带,你记不了多少东西。

  6.精听的同时,泛听也十分重要。

  泛听有精听听不到的东西,笔者这里说的不是很多人认为在泛听中可以得到的技巧,其实泛听可以听懂的实在不多。泛听中笔者想强调的是:语速、语调。让你习惯正常的语速。我们在精听时都是不断反复听同一句话的,可是实际上别人只会说一次给你听。在泛听中要让自己习惯别人的正常语速,你不可能要求预报天气的人说一句后又重复一次。

  7.如何精听?不能无论听什么都在听懂了后再根据录音默写一遍。

  至少不能听每一篇听力材料都拿来的。原因之一是听力有时候更多注重“量”。你没有听过的东西即使是汉语你也大概不会懂。笔者的建议是:挑选认为典型的材料再听写。那么精听要精到什么程度呢?听一句复述一句,或者就跟着录音一起读。(当然不能看着文本。)这样效果不比听写差,且所费时间要省得多。

  8.如何泛听?看电影是泛听。

  听实时广播是泛听,看电视是泛听,尽可能接触更多正常的原始音频。你可以反复听同一盒磁带,直到兴味索然。只要不停顿就是泛听。泛听过程中,你也可以将录音转为精听。这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要记得。泛听的目的是让自己习惯正常的语速,或者说,习惯外国人的正常的交流是怎样的。语速、连读、略音等是只有连续说话才会有的东西。方法无论是有多好,笔者认为在进行英语听力的练习时要采取积极主动而非被动的方式。

  结语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需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练习英语听力,这样循序渐进地练习,英语听力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http://edu.qq.com/a/20100727/000062.htm.

  本论文系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资助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期刊推荐:《今日教育》

  期刊简介:《今日教育》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定的重庆市唯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教学类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9-986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0-1131/G4,邮发代号78-150。2001年1月创刊,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主办;2004年1月起划转重庆出版社主管、主办,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同时转为半月刊;2006年至今为旬刊。

  期刊栏目:理论与研究(前沿探索、理论视点、研究与行动);课程与教学(课改传真、教研广角、教学现场、学科看台);杏坛群像(名家、师者师、成长笔记);教林广记(杂谈、异域、底色、读书吧、师生活)等。

  期刊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aodengjiaoyulw/3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