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高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核心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3-12-24 10:28:00更新时间:2013-12-24 10:28:35 1

  导生制(monitorialsystem)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教士安德鲁·贝尔(Dr.AndrewBell)和约瑟夫·兰卡斯特 (JosephLancaster)创立,教育史上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Bell-Lancastersystem)。当时被誉为廉价的教育制度, 在英国风行三十余年并传遍世界各国。兰卡斯特教育模式具有机械性的特征,优点是“减轻了教师较机械性的教学和背诵中的负担”“学习进步最快的学生能够帮助 那些不如他们的学生”。
  [摘要]“导生制”是指一位有能力的学生在接受一定培训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相同年级水平的同伴或低年级水平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导生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导生制”的有效开展要求在导生的选拔、导生的培训、导生制的实施以及导生的评价和考核等方面形成健全的实施办法和考核机制。

  [关键词]导生制,英语口语,技能,培养

  一、导生制的由来及发展

  聪明的导生当老师,老师只教导生(都是成绩好的学生),然后由导生再教其他同学。今天有些人可能会称它为“合作学习”。这种导生制是严格组织的,主要靠记忆学习和操练“3R”。还使懒惰的学生在老师忙于教其他学生时一直有事可做。但是导生制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过于机械,19世纪中期后导生制逐渐被正规学校所代替。

  总体上看,导生制属于廉价教育的一种形式,因此也招致不少批评。但作为辅助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并在各国的教育实践中不时出现。

  二、导生制在国内高校教学领域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国内对导生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思想管理层面,主要是关于将导生制运用于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探索;二是与具体学科结合的研究,例如将导生制运用于某一课程的课堂教学;三是以导生为基础创造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探索出一种导生制本科研究性学习模式,它拓展了导师制的内涵,形成了“导生制”模式,从而创新了具有较大规模的项目制本科研究性学习模式。还有运用于师资培训领域的导生制微格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把导生制用于改善微格教学条件,优化微格教学结构。

  国内学者还借鉴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导生引导式团队学习(Peer-LedTeamLearning)教学模式,并将它应用于具体课程之中。该模式以研讨会为中心、以导生为特色,在课堂讲授之外增加研讨会,在导生的引导下完成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近年来国内对导生制的运用形式出现了“教学辅导型”“学生活动型”“制度建设型”以及“技能训练型”等多种。将导生制应用于口语输出技能培养之中就是采用“技能训练型”的导生制形式。

  三、运用导生制培养口语输出技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英语口语输出技能训练单凭外教的课堂教学不能达到足够的训练量,学生训练的机会也不够多,很难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口语训练必须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训练目前以英语角活动或者英语俱乐部或社团组织的口语比赛为主。口语比赛作为竞赛项目,其主要目的是选拔和培养口语特长生,受益面比较窄,且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很难把竞赛纳入常规的训练之中。英语角活动通常由英语俱乐部或社团组织,多由学生自愿参加,教师尤其是外教偶尔客串,缺乏较强的组织纪律性的约束以及更规范的管理。导生制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受益面更广,且在导生的选拔、培训、管理以及考核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保障,它的实行能够弥补口语课堂教学训练强度不够大而第二课堂缺乏规范管理的缺陷,因此,在高校培养口语输出技能采用导生制的模式确有其必要性。

  导生制的实行对口语输出技能培养是可行的。英语口语作为输出技能之一,需要大量的课内外实践练习,尤其是课后的口语操练,而由于语言的特性决定了语言的口语训练需要在交际中实现。根据语言输出理论,交际是培养输出技能的重要途径,输出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操练尤其是交际活动实现。由导生组织的口语训练活动为每位参与的学生提供了交际的平台,同时导生是口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经过层层选拔和导师的培训之后能够胜任口语交际活动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而导生本人是从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的口语能力在参与大量口语交际活动之后又能够得以进一步增强,因此广大学生包括导生在内都是导生制的受益者。

  四、导生制在口语技能培养方面的实施

  1.导生的选拔。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口语技能)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等诸多因素,选拔导生,确定选拔标准,形成一整套操作性强的导生选拔方案。由于口语训练对组织者本人的口语水平要求很高,因此口语技能水平是选拔导生的重要指标。学院开设专门的口语技能“导生培训班”,参加口语技能培训班的导生是从上届的口语技能特长生中或在国家级、省级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获奖者中,同时综合考虑教学管理能力等其他因素选拔出来,他们经过培训后担任下一届学生的导生。

  2.导生的培训。学院按照1︰10的师生比为每名导生配备专门的导师,负责对导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对导生的培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理指导,与导生先期进行沟通,强化导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明确导生从“导什么”到“怎么导”的职责定位,包括明确导生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专业训练,即对导生进行严格的口语技能方面的训练,由于导生本身是从口语技能特长生中选拔出来的,对他们的专业训练主要是通过口语技能特长班进行的。三是提高导生的“教学”能力,要求导师对导生定期进行课前备课指导,帮助确定每一次口语训练的目标、内容以及组织方式方法等,并定期参与并指导导生组织的口语活动。对导生进行专业训练和教学能力培训主要由担任口语教学的外教来进行,因此口语训练导生的导师基本上都是外教。

  3.导生制的实施。口语训练的导生制形式主要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内实行,因此主要是依托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将英语俱乐部以及学科竞赛作为导生组织口语活动的重要平台。导生组织口语训练的主题要求与外教课堂讲授的话题高度相关,是该话题的深入探讨。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需求、行业背景等相关,由导生与教师共同协商,话题也可与全国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密切相关。活动有固定的时间,每周二次,一次大约一至两个小时。活动地点由训练小组商量决定。活动以口语训练营的形式开展,一名导生负责5人左右的训练营,并担任训练营的负责人,负责与主题相关的口语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导师会定期巡视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4.导生的评价和考核。导生从本质上说是志愿者,对他们一般不给予物质奖励,不付工资(条件允许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而是以学分和情感激励为主,在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导生在每学期结束之后需要完成《口语技能训练导生工作手册》的填写任务,并对所指导的5名同学进行考核评价,该评价对这5名同学的口语课程的考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另外,通过发放问卷以及对导生服务对象进行阶段性口语技能检测等形式,检验导生的成果,并以此作为考核导生的重要依据。导生聘任期满获得学院相应的鉴定和认可之后可以获得学院颁发的优秀技能训练导生证书,以资鼓励。

  五、导生制应用于口语辅助教学的意义和前景

  在口语这一输出技能培养上,引入导生制这一概念,是一种补充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有效弥补了输出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尤其是外教数量不足以兼顾大批学生的缺陷,使学生有效参与口语训练的机会和效率最大化,同时展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了一种口语训练良好的氛围。

  1.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效率。导生不是取代老师进行传统的教学,而是在课余有效组织开展各种口语训练活动,既缓解了师资不够的压力又发挥了学生作为同伴学习者的特殊优势,营造了良好的口语氛围,使训练效果事半功倍。导生作为学生的同伴,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学生的语言输出焦虑,同时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机会。在口语操练时,由导生代替教师组织口语活动有助于减轻学生可能产生的羞怯或焦虑等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恰恰是二语习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项目参与的导师、导生和其他学生的比例达到1︰10︰50,且口语训练成效显著,证实了导生制既节约了教师精力成本又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使口语的训练效果最大化。此外,导生制采用的这种“同伴学习”的模式与合作式学习存在许多的契合点,导生制在第二课堂领域的成功探索也为第一课堂更好地实施项目式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提供了范例。课内外口语训练双管齐下,有助于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输出技能落到实处,使更广大的学生从中受益。

  2.锻炼导生多方面能力。导生具有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充分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实际教学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虽然导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他们在个人能力发展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专业技能、教学技能也得以提高。

  总而言之,导生制的实行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练习口语的积极性,最大机会地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导生制运用于口语输出技能培养,使之成为口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成为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抓手,是导生制在语言技能培养方面探索出的一条新途径,值得在其他技能训练方面进一步拓展推广。该制度在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尚需在今后更多的相关领域不断发展和完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aodengjiaoyulw/2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