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高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

发布时间:2013-11-20 10:46:05更新时间:2013-11-20 10:47:49 1

  高等教育论文投稿期刊推荐《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
  [摘要]当前,大学教师存在较为普遍的职业倦怠,表现为职业伦理失守、职业理想淡漠、职业生涯缺乏规划。职业倦怠在大学中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后果,既不利于大学以创造知识、传承知识的本质使命,也妨碍了大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大学的过分行政化密切相关,去行政化是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条件。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组织因素,去行政化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最早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用来描述护理人员由于长期面临情感和人际压力而产生的认识与情感上的负面反应,如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热情等。职业倦怠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容易发生。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其中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于其影响较大,较早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大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具体情境的原因。本文较为关注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方面的原因,试图从大学在组织特征上的过分行政化方面寻找职业倦怠何以普遍产生于教师的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并将大学的去行政化作为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组织环境

  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既有职业审美疲劳带来的普通倦怠,也有基于自身组织环境而产生的特有倦怠,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颇有行业特点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职业理想的淡化、职业伦理的失守、工作无劲头、对学生不热情、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不强、对知识创造提不起兴趣、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如此等等都体现了工作者患上了职业倦怠的心理现象。现代大学的发展表明,职业倦怠并非大学教师的必然宿命,只有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性质被行政异化之后,大学教师才会普遍遭遇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普遍化折射出了大学组织行政变异的问题。大学组织的行政变异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诱因,大致来说,行政化结果后的大学组织从以下三方面诱发了教师职业倦怠。

  第一,大学组织的行政异化导致教师的职业理想枯竭,而职业理想的枯竭则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心理前提。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原本是大学教师的主要职业特点,他们本着追求知识之真的虔诚和执著,将自身存在的价值与人类在知识领域的创新联系起来。自大学组织中的行政权力勃兴以来,学者们的研究生活不再自由自在,而是必须按照行政化了的标准将创造性的知识创新转换成标准化的论文制造,报不完的项目,填不完的表格。在学校行政对学者生活的干预中,教师往往首当其冲,他们由于生活的原因不得不被行政权力牵引着,走极不情愿的职业道路,职业生活中的自由探索遭遇尴尬,职业理想与事业激情趋于枯竭,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倦怠的到来也成了必然趋势。

  第二,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操纵在行政部门手中,而职业生涯需要迈过的一道道门槛都堆满了一系列的高难度指标,指标之难于达到消磨甚至了灭绝了许多教师的职业希望。在职业理想与事业激情失落之后,职业就成了生活中的晋级阶梯,而当职业晋级的阶梯被高难度的指标堆砌起来之后,阶梯就变得极其陡峭起来,要在职业中晋级实际上变得极为吃力。大学教师或者处在阶梯的底层,或者处在阶梯的中部,他们为了生活还愿意努力工作,以求晋级,但当行政部门制定的指标过于高难度,或指标对于大多数人可遇而不可求的时候,晋级希望也渐渐熄灭了。熄灭了晋级的希望之火,教师的职业也就剩下了日复一日的“熬过”,不复有责任、不复有理想、不复有希望,只剩下漫无目的的敷衍。大学教师中不少人才气、机遇、机会等受到限制,他们的职业倦怠大多产生于职业希望的失落,而职业希望的失落很大程度上是行政化了的大学组织造成的。

  第三,高度行政化的大学对于少数较成功的教师则不断鞭策,以各种高指标不断引诱优秀者继续按照行政化的标准进行职业发展,使他们的职业心理时时刻刻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长期的紧张造成心理疲劳,进而由疲劳进入倦怠。人的正常心理要求精神一张一弛,张弛有度,优秀大学教师的职业心理也不例外。行政化的大学组织采取鞭打快牛的办法,不断驱使优秀的教师按照行政化了的指标努力推进其职业生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高强度负重爬行,而爬行的目的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职业发展已经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已经不需要如此大的职业负重,而原拟为晋级而暂时屈从行政化指标的做法长期化,负重爬行使得自己离知识追求的真正目标也越发遥远。离自身的目标越远,也就越缺少必要的动力。单方面来说,他们的倦怠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行政化了的大学组织对其工作的不断鞭策。

  二、大学组织行政化与教师的自我评价

  大学组织的行政化不仅造就了为数不少的校内官员,而且也塑造了行政人员以管理者自居的心理。当教师在校园内跟行政人员发生业务联系时,行政人员总是摆出一副大权在握的姿态。人们在官僚部门遭遇的“门难进”与“脸难看”等现状,也同样出现在大学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照章办事与公事公办变成了拿腔作调的官僚主义。久而久之,大学教师就会对自己在大学中的地位做出较悲观的评价,不自觉地将自己视为学校里人数众多的边缘群体,而行政人员则堂而皇之地居于主人翁地位。

  第一,大学行政化培养出了校园官僚主义。教师在事关自身业务的一系列问题上失去了发言权,而只剩下了被管制、被处罚、被激励,主人翁的意识在行政化的运作中逐渐被清洗干净。教师在大学中的地位在其自身的意识中日趋卑微化,他们自觉在学校的大小事情上既无发言权,更无影响力,只能听任行政部门一再制定关于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管理规范,而这些管理规范无一不是加强对教师的责任追究,而管理部门及人员则往往具有诸多的免责规定,或根本不提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在同类事件中的责任追究。教师在行政化了的大学中逐步被剥夺了荣誉感与尊严,而普遍对自身进行了相对于行政人员的悲观自评,身份自觉上的悲观是职业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第二,大学行政化也表现在大学的资源分配政策明显有利于行政人员,不利于纯学者,两者对大学资源政策的感受迥然不同。行政人员相对于教师享有的薪酬政策优势再次打击了教师的职业自信。在行政部门给出的薪酬政策中,行政人员比教师更容易获得薪酬晋级,而教师则遭遇了薪酬晋级的高门槛。大多数教师就会普遍在薪酬上低于资历相同、学历接近或偏低的行政人员。薪酬体现了职业评价,当资历相同、学历接近或偏低的行政人员普遍在具体资源分配上优于教师时,教师的职业自信就面临被摧毁的危险。大学中“真正对学问感兴趣、以学术为志业者凤毛麟角,甚至已成为受排挤、受压制的异类。”职业自信被摧毁,陷入长期无所作为、无所追求、无所期盼的职业倦怠状态。

  第三,大学组织行政化的结果,就是教师的业务活动全方位受到行政部门的约束与限制,管理也几乎支配了教师教学科研活动,教师的职业积极性在其中逐步吞噬殆尽。因为,教师不得不普遍执行高度行政化了的标准,按照要求进行科研论文的制作,按照形式要件形式主义地组织课堂讲授。即使教师要尝试进行新的教学方式或活动,也会由于缺少经费而难于进行,经费的获得必须通过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归口管理了的经费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行政人员人际投机以及赚得面子的工具,并不能顺利获得。

  三、大学去行政化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

  大学行政化是教师发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必须解决大学组织过分行政化的问题。只有从组织机制上消除了职业倦怠的普遍诱因,才能创造一个适合教师职业发展的组织环境,才能有效地保留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希望及职业进取心,只要他们在大学中享受了自由、自尊和荣誉,他们就会在职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如同一切伟大的科学家一样,创造知识、传承文明,在人类的知识发展中看到自己的贡献,并愿意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人类的集体幸福紧密联系起来,舍财、舍命于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而不会产生什么职业倦怠。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乃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自由职业遭遇组织异化的必然结果,缓解职业倦怠必须从组织上解决根本问题。

  第一,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或知识机构,必须恢复学术自由的体制,保护学者的职业理想、职业希望与职业进取精神。现在的大学异化成了一个行政组织,行政权力支配了大学运行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大学的异化。恢复被异化了的大学本质,就必须削弱行政权力而增加学术自由。减少学术活动中的行政干预,切实将行政部门及人员从管理者的自我定位中拔出来,恢复其服务或辅助的本来角色。教师在职业方面的理想必须在大学组织中受到严重关切,大学的战略领导层及普通决策层都应及时了解教师的职业发展、职业需要及职业理想情况,教师的职业发展、职业需要及职业理想不完全属于个人,它们也属于大学。只要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就一定会关注教师,关心教师,淡化组织的行政色泽,保护好职业进取心,保护了进取心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职业倦怠。

  第二,大学淡化行政色彩的结果应该是加强了教师的集体认同及身份尊严,避免因尊严失落而导致的身份悲观。身份悲观过低地评价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促成了教师认同的自我矮化,并因此而产生了无助乃至无望的消极心态,这种消极心态长期固化就形成了典型的职业倦怠。大学提高教师的身份尊严,就要认真地对待政策对行政人员的过分偏爱,切实尊重教师在学校决策及规章制定等方面的知情权及参与权,认真落实并公平对待同一事件中不同身份的人,不可过分苛责于教师而轻恕于行政部门或人员,要坚决消除教师对大学规章的低公平度认同。上述诸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大学切实解决行政化过于严重的弊端。

  第三,大学要真正落实以知识的保存、发展及传承为使命的组织本质,鼓励以知识为业务对象的职业发展,使教师的职业理想能够自由发展,使教师的职业进取心能完整地持续存在。这就要求大学中的行政本门及人员要认真树立服务教学科研的意识,根除官僚主义的弊端,切实改进作风,彻底根绝部门的“门难进”与管理人员的“脸难看”。只要行政部门及人员切实确立了服务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官僚主义的弊端扫地以尽,教师就总是遇到一张热情的脸和一双热情的手,他们就会积极融洽地与行政部门及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往来,彼此间的认同就会加深加强,只要认真地沟通,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会争取到公平合理的支持。

  大学去行政化可以部分缓解行政部门及人员对资源的垄断,解决学校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个人化的人情配给问题,教师职业积极性也能一视同仁地得到真实保护。这样,既保护了教学的职业积极性,也缓解了职业倦怠的普遍发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aodengjiaoyulw/24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