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将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建筑经济管理系学生的新老生学习现状、择业就业观及实习状态的调查为主要依据,结合2012届毕业生实习单位调查从对专业的认识、自身的准备情况、就业择业观等方面的角度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最终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结合调研有效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专业认识 学业状态 就业观 调研结合引导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older students learn the status quo, career employment concept and practice state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internship survey of 2012 graduates from professional knowledgepoint of view, their own readiness, employment, career and outlook on analysis, identify problems and gaps, and ultimately college counselor should be how to combine research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students with the right career and employment outlook.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cademic status, employment outlook, research combined with guide
引言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在就业指导体系中承担着主要实施者和探索者的角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 以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和结果分析
1新生对于就读专业的认识的调查
2010年9月以经济管理系建筑经济管理和建筑工程管理200名新生的为对象的适应性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为何选择现就读专业,除了高考成绩的原因,63%的学生是因为家中父母或亲戚从事建筑行业,毕业后可以到亲友单位工作不愁没工作。12%的学生虽然父母或亲戚并无从事建筑行业的但认为建筑行业容易找工作,且收入颇高。然而,2011年9月以建经专业90名新生调查显示,首先80%以上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对于英语和计算机能力只要满足毕业要求就可以了;而67%学生认为专业课中识图和计价课最重要一定要学好,其他的课程考试及格就行,或者说学个皮毛就行不需要花太多精力。至于是否需要专升本,57%的学生认为可以工作以后根据现实需要再读,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是必须的,认为不需要的近17%。对于是否考虑过课外学一些装饰、施工等其他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均表示没有考虑,深入访谈后发现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学而是不知道哪些知识有用哪些要学,所以就认为把自己专业的学好就好了。对于课程的学习态度和重视度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量和课外学习的态度。超过50%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要在课本的基础上再增加与本课程相关书籍的阅读,近70%的学生在进校后2个月觉得很无聊,从学生自报借阅书籍量和调查中女生借阅量多于男生但是以小说为主,男生以军事和历史居多。
二、以二年级学生自身准备情况的调查
2011年11月以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你是否有比较系统的职业规划,接受调查的二年级学生中12%的学生看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未来有很明确的规划;45%的学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43%的学生很模糊。虽然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以职业规划为有效手段,培养自己的务实精神,清楚的完成各阶段的人生目标。
对于职业资格证的获取,从进校开始,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就不断强调,虽然学生对于职业资格证还是停留在满足毕业资格的理解。以五大员为例,究竟报考哪个,57%的学生会让父母或亲戚中从事建筑行业人事的决定,32%的学生选择随大流,36%的学生选择最容易考的那个,只有23%的学生会去根据自己将来就业的方向选择。对于五大员以外的制图员,造价员和项目管理员,主动自己去了解过的学生调查显示不足20%。针对造价员证书,学生的重视态度不是逐年增长反而是逐年递减,一年级时75%上建经专业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应该甚至必须努力考取,但到了三年级认为造价员太难考想放弃的学生或这抱着试试看碰运气态度的学生却达到了56%。
谈到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什么?35%的学生认为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是他们的最大缺陷;23%的认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其它素质欠缺也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学生能较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可是以建管10级专业41名学生为对象,统计得利用第一年的暑假到工地锻炼实习比率只有27%,有7名同学去杭州水上乐园做安全防护员,其余同学则过了正真意义的暑假。所以学生从发觉自身问题到真正去解决自身问题还有相当大的主观能动性缺乏的问题。
问及择业和就业问题。近40%的学生表示家人或亲戚已经安排好工作,不需要担心,27%的学生表示要完全靠自己找工作,没有什么亲戚或朋友可以帮忙,32%的学生表示虽然亲戚或亲戚的朋友可以介绍工作,但是还是希望先靠自己的能力去找。问及是否打算从事预算行业,只有33%的学生表示会,34%的学生表示以后会转向施工,21%的学生表示没有想好,毕业了再说。
(三)2012届毕业的建经专业50名三年级在外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状态调研结果分析
2011年10月认为自己是在给实习单位当廉价劳动力的有82%;认为自己从实习单位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有63%;很后悔和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在学校学好课本上知识的34%;对于加班和薪金问题,72%的学生反映经常加班,11%的学生反映天天加班,实习津贴期望值在500到5000不等,期望平均值为1933,而事实上获得的实习津贴0到3000不等,平均为1254元。虽然调查中近80%的学生表示实习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认为自己从课本学到东西在这里得到了查漏补缺或巩固加强,但是问及是否想换单位,尽管只有12%的学生表示有意向换单位,但是问及是否愿意留在现实习单位就业的只有34%,可见大部分同学都表示等签了就业协议毕业了,会尽快换单位。分析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38%的学生认为薪酬太少,23%的学生认为加班太多太累,41%的学生认为未收到重视,还有13%的学生认为毕业证书拿到了就可到更好的单位,现在就委屈一下。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一)新生带着疑问、迷茫甚至无奈进入了校园,在零了解零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极其渴望知道自己或父母的选择到底对还是不对,自己的未来到底美不美好对于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未来三年怎样学才能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学什么才是最实用的这一例的问题有虚有实。要给学生全面又细致满意的回答有一定难度。此时的大学生对求职的盲目性,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导致学生缺的还有对未来的信心。
三)毕业班的学生从暑期开始实习,到择业就业到最后毕业,无论从专业实践经历到社会经历都有了一定的体会,但是毕竟时间尚少,学生在考虑问题是往往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付出,有时过于看重物质奖励。现实中,以未毕业为由拒绝给与学生合理待遇的单位也确实存在,此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是否能够达到彼此的标准,及彼此的信任度较低等问题。真正能够做到互惠互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单位则借此培养后备,最终双方满意的情况很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种矛盾现象,即其职业预想与企业的用人存在很大的差距。[3]
。
三、辅导员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择业就业的方法及建议
(一)为了使新生能有更真切的感受,可以邀请近年毕业的校友和新生见面。事实发现学生在专注度上高于始业教育的宣讲。比起听年龄差距较大,成功人事的宣讲,学生表示近年毕业的学长亲切度上不会觉得很遥远,而且觉得他们的成功是自己能够达到。面对这一局面,可以组织学生对近年对优秀毕业生的调查,辅导员事先可以事先筛选提供一批名单,建议学生主动与这些校友联系,通过学长对在校期间的反思以及应当学什么,怎么学的建议的比从老师口中说的更深入人心。
(二)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择业和就业观的引导绝对不能放松。有了正确的就业观才会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其持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建议划被动为主动,在老师的协助下,学生自行组织调研,把自己想问的问题和对择业就业的疑惑通过调研的形式自己找到答案和方向。除此之外还要强调专业强和高尚健康的职业道德是必要条件,团队合作能和组织协作管理能力是充分条件
(三)学生到了大三,此时就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对于毕业生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应是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就业意向,做好就业前的全面准备工作,提倡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四、总结
.要在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学生不同时间段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业状态、就业心态的变化改变引导的策略。辅导员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协助组织学生自行开展调研,在调研中共同增加对专业的了解,每一届学生既是调研的对象也可以是调研的参与者。另一方面辅导员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手中往届学生的资源,自己实施调研,借助往届学生之力为应届学生指路。
参考文献:
[1] 杨冬旭;;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辅导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华章;2010年01期
[2] 陈丹,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1,(7)。
上一篇:小议高校中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