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运输安全参考范文5篇

运输安全参考范文5篇

最后更新时间:2025-02-22 04:02:40 检索: yun shu an quan can kao fan wen5 pian

运输安全 第1篇

一些学校管理环境松懈或者忽视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极大伤害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造成一部分体育教师工作松松垮垮,如不愿带运动队,不愿组织校内学生比赛,不主动协助学校做相关体育安全方面的工作。

1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

1.1教学观念陈旧大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服从命令,强调行动的一体化。这样的教学观念,长期以往只能将师生关系“演变”成了对立、统治、失衡的关系。教学变成了缺乏实效的机械操演,不但使原有的体育教学本色丧失殆尽,而且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

1.2教学基本功的落后有些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且不求上进,势必误人子弟,这对神圣的教师职业来说,也是不道德的。一些教学基本功落后的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示范不到位、讲解不透彻的现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动作技术、技能错误的概念。最终学生常因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而造成运动损伤。

1.3缺乏教学艺术和技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恰当的组织教学来提高学生在整堂课中练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练。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只注重动作技术、技能传播,忽视观察学生的本位思维,不能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场地器材的情况恰当地进行示范,讲解,更不能活跃学生情绪,使整堂课处于紧张状态,学生渐渐失去积极的心理状态,最终懒散地应付练习,因而导致出现运动损伤。

1.4教学无针对性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影响,男女生之间存在着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相同年龄或性别之间表现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性别以及运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盲目地无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则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稳定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

1.5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如果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不及时制止,往往会出现伤害事故。再如,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或下雨,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等,有的体育教师依然盲目进行体育课,在那样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有的体育教师更是进行放羊式教学,擅自离开教学岗位,根本没有在乎学生的人身安全。所以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是很容易导致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出现。

2加强体育课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2.1校长重视,加强体育设施资金投入,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一个学校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对于体育课安全教育管理也是如此。校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就会积极争取资金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养护、对体育器材进行更新,随时清除跑道、沙坑内的砖瓦、玻璃和金属碎片。同时,加大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培训力度,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领他们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并定期组织学生召开《加强体育课运动安全》的会议,使学生们了解运动安全知识、运动安全技巧,明确安全运动的重要性,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测量心率,把运动时的心率始终控制在100—150次/分钟的范围内,并能根据心率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运动的尺度进行适当运动,以防止因为体育课中的剧烈运动而产生不必要的意外事故。

2.2体育教师应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及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创新教学途径,打造安全、高效的课堂

2.2.1分析了解学情,规范服装,体育老师要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会同班主任一同排摸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掌握全校患有心源性、脑源性等疾病学生情况,对自己所教班级的这类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同时上课前先要了解学生的病史和当天的身体状况。一些体质不好的学生单独安排活动,适当控制运动量,避免学生带病运动,要确保学生的身体不存在安全隐患,以免造成学生严重的伤害事故。保证学生在着装上没有安全隐患,做好上课准备。告诫学生上课时应穿运动服和轻便、宽松的服装,禁止穿凉鞋、皮鞋等。学生的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或有碍活动和安全的物品,不要佩带各种金属饰品和挂件,尽量不要戴眼镜,女生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夹。

2.2.2加强课堂常规教育,确保体育课堂有纪律、有步骤、有组织,要严格要求学生,组织得当,使学生养成服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课上严禁学生有嬉戏打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举动。另外,准备活动要充分,易伤部位多活动,做到事先早预防。再有就是扩大安全监督的范围,给安全意识强的学生设岗,帮助老师预防、监督,科学地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估计哪些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有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抗性项目,学生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动作。主要隐患在游戏、球类、集体性项目,人员多,对抗激烈,场面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易激动,学生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动作自控力差,碰撞时互相保护能力差,都可造成损伤。

2.3确保场地器材的安全

2.3.1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课前,体育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并合理布置和正确使用器材。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障碍(石子、树枝等),防止引起不必要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是否平整、沙子的多少、沙坑中有无砖头和石块等异物都是可能造成损伤的隐患,教师都应课前排除。

2.3.2器材要定期检查、养护。学校室外的固定器材设施如单杠、双杠、爬竿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应及时保养、修理和更换;再有就是学生在活动时造成器材的磨损、损坏,导致意外发生。所以教师要定期细心检查,特别是在使用前,检查器械要更仔细,排除安全隐患,器材的摆放要科学合理,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使学生绊脚、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2.3.3防范器材搬运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学生搬运器材过程中嬉戏、打闹,致使器材不慎跌落,搬运不当导致意外伤害。这需要课前专门培训学生正确搬运并养成良好的搬用习惯,有专门负责的学生进行管理。

2.3.4体育教师还应该加强教育职业法律知识的修养,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教育法规知识,形成教育守法意识和教育守法的习惯。只有高度的意识才会有高度的责任,不仅教师要注意安全,也要教会学生具有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对人最大的关爱,也是体育课堂安全的根本所在。

作者:张晓红 单位:安徽省颍上职业教育中心

运输安全 第2篇

一、体育安全的重要性

(一)体育安全是进行其它文化课学习的保障条件。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科目,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其他文化知识的基础条件,学生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才能高质量的掌握所学的文化知识。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重体育安全的教育与防范。

(二)体育安全为自身安全意识的防范奠定安全基础。

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只是仅仅开展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活动的安排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在体育活动中,宣传体育安全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自主的安全意识。学生只有自身具有自我安全意识,才能够真正的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影响体育安全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认识不足。

安全意识教育问题并不是一时一刻的短暂性工作,它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提高。现阶段,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体育课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首先就需要教师去树立体育安全意识,其次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比如,体育教师在开展立定跳远这一体育课程活动时,不应在讲解完理论要点后,直接安排学生进行立定跳远,首先应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可以是指导学生进行做操练习,也可以是让学生散开站立,进行原地跳绳练习。充分的热身运动能够有效防止学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有利保护学生的身体安全。

(二)缺乏标准训练技术,易发安全事故。

教师自身缺乏过硬的体育训练技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错误的指导动作,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反而会加大影响学生安全运动的危险系数。例如,铅球、跳高,跨栏等危险系数比较高的体育活动,错误的教学指导动作,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安全问题。比如,在投掷铅球时,应注意持球时手臂的动作,多做正面推球,要求肘关节上抬(不高于肩),滑步和开始推球时(抬体阶段),两眼仍看前下方。要求握球时手指有一定紧张程度;注意发展手指、手腕和力量;多用较轻的铅球进行练习,注意用力顺序。如果是不正确的指导方式,轻者则使学生不能正确掌握投掷铅球的要领,严重的后果很可能会因为投掷铅球发挥肌肉的情况而引发肌肉拉伤等事故问题。

(三)缺乏有序活动安排,增大事故几率。

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工作,往往提供给学生运动器材后,就放任学生自玩自练,导致体育课秩序杂乱无章,进而引发学生自作主张的尝试一些危险性运动,导致不必要的意外事故。教师教学管理的不负责任和学生缺乏自律和自控能力的双层原因,为体育教学问题增加了各种安全隐患。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危险性和不正确性的运动行为,不能够及时的保护学生不受伤害,也不利于及时送医治疗。例如,学生在进行引体向上活动时,要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直到单杠触及或接近胸部。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重复再做。如果没有教师的合理指导安排,那么会出现腰酸背疼的而不良反应。

三、体育安全的有效防范措施

(一)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问题认识。

体育教师要始终把安全第一的教学宗旨放在首位,只有在保障学生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要把安全问题意识融入到自我内心中,并积极有效的结合到体育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可能发生危险事故的原因及各种情况,严格要求学生训练标准问题。教师不仅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安全问题教育,重点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在学生都真正了解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后,再合理安排户外运功。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活动。

(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减少安全事故次数。

体育教师要加强自我方面的学习与提升,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要同步进行,才能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工作时,要务必认真负责的教授安全知识,比如,在进行户外体育运动时,学生务必要穿宽松的衣服,穿舒适的运动鞋,身上不能装带尖锐性物品等各种安全常识问题。教师自身体育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水平的进步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并严厉要求自我,开展专业性、正确性、规范性的体育教学活动。

(三)合理安排体育活动,保证学生自身安全。

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时,不能盲目的安排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并不意味着对于危险性的体育运动,完全禁止或抛弃。一味的禁止和禁止危险性的体育运动是与真正的体育精神相违背的。越是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因此,虽然强调安全问题,但并不排斥这些危险性运动。只是要求教师在开展这些危险系数较大的体育活动时,要格外注重安全问题。尽量将运动危险事故降低到最小伤害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体育活动,针对危险程度的不同,来合理安排运动锻炼,争取让每位学生都开心愉快的进行体育锻炼,并有效增强学生的体制。

(四)重点关注危险运动项目,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虽然体育课既有课堂教学和户外教学两类教学场地,但是体育课大多数还是在户外进行的。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体育课中容易引发的各种常见危险情况。比如,学生之间追逐打闹、器材破损、不标准的挑战运动项目等各种安全问题。体育课程的教学,对于场地的要求格外严格,尤其是危险性较大的体育运动。体育教学场地必须宽敞、干净、平整。不能存在砖块、石块等体积稍大的物体,避免学生摔倒引发受伤流血事故。教师要关注体育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保障器材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让学生放心使用。

四、结语

学校安全问题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问题,而体育问题又首当其中,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重视体育教育的情况下,体育安全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问题。需要教师更加认真严谨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树立体育安全问题,保护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现阶段体育教师所必须正确对待和考虑的一个问题。

作者:王晨 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

运输安全 第3篇

“安全第一”不仅适用于生产车间和建筑工地,更适用于学校体育课上。学生缺乏安全意识,缺乏体育锻炼,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成了拦路虎,一听到安全俩字,体育教师便谈虎色变。但体育锻炼是对抗性的活动,有时候受伤是避免不了的。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一、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安全意识,要求学生也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放在首位。中学生比较好动,在课堂上会活蹦乱跳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育教师就更需要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安全教育的意义,使他们充分重视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列举一些发生在课堂上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受伤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警惕教育,教师时刻提醒,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清醒,不做那些危险的活动,有了安全方面的意识,他们自然会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避免发生安全方面的事故。

二、注重课堂的组织性与纪律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花费很大的心血的学习过程,与课外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和教学方面的要求,学生只有认真遵守,才能保证教学有序进行,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教师不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而是骄纵学生,那么就会完不成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投掷项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长投还是短投,每一次统一完成投掷时,如果教师没有发出捡球或者拾弹的口令,学生是不允许去捡球拾弹的;在跳高和跳远活动中,要在前一个学生离开沙坑的前提下,后一个学生才可以做准备工作助跑。在跑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学生按照自己的跑道进行赛跑,不得偏离自身的跑道,否则将会与其他跑道的学生发生碰撞摔倒甚至受伤;当跑过终点线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停下来,给身体一个缓冲,否则将对身体造成伤害。体育课有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活动空间大,如果没有组织纪律作为约束,就很难把控教学过程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在课堂上放任学生活动,则会让他们养成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极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组织纪律,以其权威性来培养学生习惯,从而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

三、善于观察,积极预防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不够成熟,他们的一些行为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而导致在课堂上发生意外。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异常举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制止。比如,当学生情绪低落或者脸色难看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点比较多见的情况是有的学生即便是身体不舒服也不告诉教师。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及时处理,进而减少或者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这一方面离不开教师的勤于观察,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详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比如,一些患有心脏疾病的学生就不适合剧烈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在生理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对于体育训练也有选择性。通过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教师对于运动医学常识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及时处理学生脱臼、扭伤等情况,即便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教师也能够进行救助治疗,将安全事故的损害降低。

四、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课堂上的运动负荷,主要是指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所承受的负荷,是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反映。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可以得到一堂高质量的体育课,如果运动负荷过小,则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如果运动负荷过大,则可能伤害学生身体。比如,在体育课开始的准备活动中,学生的运动就过多,在学习课堂的重要内容时,很多学生可能因承受不了出现头晕、脸色发白、恶心等状况。那么教师就要掌握好教学节奏,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做到张弛有道,保持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的平衡,从而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威胁随时存在,教师要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大观察力度,及时处理突发事故,教会学生自我保护,降低伤害程度等,以安全为前提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作者:康观长 单位:江西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