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与显示》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液晶学科专业期刊,也是中国惟一的液晶学科和显示领域中综合性学术期刊。它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专业分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
【摘 要】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不论是对教者还是对学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能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历史的过去性、综合性、具体性问题,让历史学科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教学,活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教师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制作历史课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通过历史教学软件,可以模拟出过去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电子档案馆等,使历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去发展。这所有的一切都为历史学科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陈旧的历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并使之形成持久地饱满地学习热情,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十分重要。多媒体技术创造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地解说、感人的音乐,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其主动地学习。
如在讲授“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时,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秦灭六国的动态地图,体现秦朝疆域的扩大;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如见其人、身临其境。老师趁机提问:具有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如何管理疆域如此辽阔的国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知识记忆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寻求加强记忆的方法。心理学工作者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变化、地域空间的转换、历史人物的活动和重大事件的发展,进而加深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讲疯狂的战车时,由于涉及的事件多、人物多、地图多、时空跨度广,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并容易把人物和事件混淆。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德国(希特勒)和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每侵略一个国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该国的名称,插入该国领导人图片,并配以声音讲解,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和事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多感官获取同一事件的相关信息,学生就会在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有效地加强记忆效果。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愈发重要。如何在这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老师认真思考了。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像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地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绘图的时间,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软件胜过千言万语。
如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时,事件头绪多、容量大、人物多、派别多、主张不同,学生易混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属派别、各自的主张和作用等有机地排列起来,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上老师的讲解,可以使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谁属于哪个派别,有何主张,是哪个事件的代表人物,该事件有何作用。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进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四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历史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阶段,是其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对学生思想情感教育效果。
如在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先展示一些有关香港标志性建筑的图片,体现它的繁荣和美丽,引起学生的向往,再向学生提问:“回归后的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和昌盛,那么1997年以前香港是在哪国的管辖下,它是如何回归的?”由此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讲到香港回归时,播放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令人激动的画面,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感悟国家的强大,此时插入图片,香港是如何一步步被抢占的,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对比,
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样把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让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多媒体教学,也不是每个课件都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一定要根据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历史是一个由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的演进着的三维立体画卷。多媒体教学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由于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明朗直观、人机交互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主动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历史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科萌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王金霞编著.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子强、刘意萍.浅析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相关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