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电子学报》创刊于1984年,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双月刊,该刊致力于报导量子电子学领域中的最新的重要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优秀的教学研究和专题综述,适合于高等院校主修上述专业的师生以及相关研究所和公司的科研工作者、工程师阅读。目前,《量子电子学报》的主编为龚知本教授,编辑部设在安徽合肥1125信箱,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内。
《量子电子学报》是中国物理学类,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是INSPEC数据库(科学文摘,SA),化学文摘(CA)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的源刊和统计源。历年来多次在安徽省、华东地区和全国光学期刊评比中获得奖项,如1991年“中国光学期刊”二等奖,1992~1993年度安徽省优秀期刊一等奖,1994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三等奖,1998年度、2002年度安徽省优秀期刊二等奖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7年获“中国光学期刊”二等奖
1994年评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三等奖
1998年评为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国外数据库收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光谱,基础光学,图像与信息处理,量子光学,激光技术与器件,激光应用,非线性光学,光电技术和材料,光电测量与器件,纤维和波导光学,大气光学与遥感等。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杂志范例】
2013年5期
1.银纳米立方体对诺丹明分子的荧光增强或猝灭效应实验研究易明芳,张杰,赵玉杰,马业万,朱德权,祝祖送,尤建村,夏强胜
2.紫外光照下偶氮香蕉型液晶的光吸收特性研究陈兰莉,石明吉,于家辉
3.Hadamard变换离子迁移谱的理论模拟初步研究方英兰,牛文琪,沈成银,刘升,黄超群,王鸿梅,江海河,储焰南
4.大口径宽光谱折射平行光管系统设计胡明勇,余俊,穆永吉,毛一江,潘俊鹤
5.IRFPA积分时间自适应预测方法研究李满良,吴钦章,曹晓伟
6.光纤飞秒光梳频率精密控制的研究刘星洋,周大伟,戴少阳,刘立洋,马兆远,陈徐宗
7.非旋波近似的Zeno时间计算李兴敏,严冬,李超,宋立军
8.Airy光束在A型三能级EIT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许森东,徐弼军
9.基于纠缠度计算的低轨道量子卫星通信切换算法张琳,聂敏
10.基于两级偏振分光镜的量子信令纯化方案薛乐,聂敏
11.耦合量子比特在最大纠缠混合态下几何量子失协鲁棒性的研究胡燕,于雁霞,嵇英华
12.基于Bell态纠缠交换的量子私密比较方案孙新梅,查新未,李宁
13.高效容错可逆的汉明码编码和检测电路齐学梅,陈付龙,罗永龙
14.包层折射率改变的光子晶体光纤双折射特性分析何静,郜伟,余仲秋
15.周期振子Chua电路的线性耦合同步何玉俊,褚润通,李凡
16.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复合材料损伤检测章羽,赵崇谊,陈结祥
17.星载测风激光雷达系统鉴频器性能模拟比较于翠荣,刘智深,毕德仓,李志刚,刘秉义
18.基于混合编程的激光雷达回波数据反演系统实现孙楠楠,李杰,陈超,田维坚
19.光强闪烁激光雷达的背景噪声分析崔朝龙,黄宏华,陶宗明,饶瑞中
20.五阶非线性和高阶色散作用下超高斯脉冲的传输特性王永祥,余志核,易淼,肖平平
上一篇: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论文
下一篇:电工技术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