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电力论文

电力论文发表之分析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

发布时间:2013-09-18 10:32:18更新时间:2025-01-20 10:47:51 1

  电力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水电站机电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水利主管,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全国水利水电机电技术信息网主办,重点报道水电站金属结构、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试验调试、安全运行、检修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可供水电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人员和科研单位阅读,大中专院校有关人员参考。
  摘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城乡用电量迅速增长,而电网供电能力存在严重不足。本文主要论述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分析。

  关键词:城乡,电网规划,电网建设,改造

  1、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提出的扩大内需、保护经济快速增长的重大决策和落实关于加快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的指示,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已经起动。这项工程的实施将会对城乡电网整体水平的提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城乡电网建设损耗严重,据调查.有些地方10kV及以上综合线损达12%以上,0.4kV线损超过2O%影响线损的主要原因有:电网布局不合理;高能耗设备占较大比重;电网运行不经济。

  2、重视电网规划设计

  即电源点的设置、区域变电站、终端变电所以及配电系统专用变、公用变的合理配备等。目前,许多电网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2.1电网布局不合理,尤其是负荷增长过快,电网扩容改造工作跟不上.致使电网不能适应用电需求,为此.树立全网统一规划意识使得电网既能可靠地、灵活地运行以满足用户需求.又能降低网损.是当务之急。

  2.2完善变、配电所。公用变的配置,改变供电半径过大,近电远供,迂回供电现象。

  2.3逐步整改接线老化.线径过小状况。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对原有网架结构应进行有计划的技改和调整.去掉高能耗设备,对新入网输、变、配电设备从设计上严格把关。选用节能型新设备。不论确定供电方式,还是选择设备都要考虑线损因素,以从根本上降低城乡电网的损耗。

  3、城乡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处理分析

  3.1简化110kV电网,减少电压等级,优化高压配电网络结构。随着220kV系统网络的发展与完善,其供电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新技术、新产品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如SF6断路器、全封闭组合电器及微机保护等),以及网络结构、网络布局日趋合理,增强了供电区域之间互为备用能力,减轻了对单个变电所可靠性的依赖,为简化110kV高压配电网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结合本地区高压配电网结构,110kV城(镇)变电所一般按终端变设计,一次接入系统以线路变压器组或"双T"内桥接线为主,单台主变容量选用40~50MVA,最终主变规模2~3台,按n-1电网供电安全准则配置。简化电压等级,减少电压层次,减少重复降压,有利于城乡电网的管理和经济运行,根据本地区城乡电网负荷密度(4000~000kW/km2),高压配电网将逐步取消35kV电压等级,原则选用220/110/10kV电压等级。

  3.2强化10kV配电网建设,中压配电网尽量做到环网接线、开环运行,提高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中压配电网承担着向千家万户直接供电的任务,是城乡电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由于投资体制等原因,中压配电网的建设明显落后于高压电网的发展,强化10kV配电网建设已迫在眉睫。中压配电网一般按辐射网和环网2种形式设计,在城乡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尽可能按环网方式考虑,一般以单环网设计,对市中心区或负荷密度较高的供电区域以双环网为主。中压环网线路应设置若干个分段点(负荷开关或开闭所),一般以3~4段为宜,每段10kV线路装接的配变容量控制在2500~3000kVA以内,如10kV线路装接总容量超过10000kVA应首先采取分流措施,以满足中压配电网n-1安全准则要求。

  3.3提高城乡电网线路电缆化、绝缘化率,是城乡电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负荷密度的提高,在架空线路通道受限制情况下,解决高负荷密度地区(市中心区)供电的途径不能只靠增加导线截面,此时唯一办法是实现线路电缆化。由于电缆化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情况下,应以城乡电网发展规划为指导,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对高负荷密度的市中心区、商业密集区应结合老城改造逐步实行电缆化建设,在老城改造过程中应尽可能敷设好电缆管线,条件不允许的,应留有足够的电缆线路通道。

  3.4科学规划环网点,合理选择环网设备,努力实现配电网n-1安全准则。架空配电网以柱上分段断路器作为环网设备,柱上断路器应优先选用体积小、容量大、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少、操作简单的新型设备,如SF6负荷开关、真空负荷开关等,并留有配网自动化接口。电缆配电网环网设备形式多样,有10kV开闭所环网柜、高压电缆分接箱、高压配电室环网设备等。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高压环网设备能快速、有效地将故障点隔离,确保非故障段正常供电,实现配电网络n-1的要求。

  3.5缩短供电半径,提高功率因数,努力降低低压电网线损率。在城乡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应优先选用S9及以上新型低损耗变压器,315kVA及以上变压器要试点采用非晶合金配变。同时,应根据城乡电网负荷密度,合理布点、科学配置10kV配变容量,尽可能缩短低压供电半径,确保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350m(不含接户线)。同时应注重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无功补偿宜采用分散设置,分级补偿,做到无功就地平衡。低压无功补偿容量一般按配变容量的5%~10%设计,对特殊用户应根据实际功率因数大小、无功的分布情况,采用线路、配变相结合的补偿办法,使补偿后配变负荷功率因数达0.9~0.95.随着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的实施,低压电网线损电量将占总线损电量30%~35%,加强低压电网管理,努力降低低压电网线损率,将成为电网管理的重点之一。

  3.6积极稳妥推进电压时间型10kV线路馈线自动化建设,尽可能减少中压配电网故障停电时间。电压时间型10kV线路馈线自动化只需对现有的柱上断路器进行改造,就可以就地完成故障隔离、恢复送电,不依赖通讯和主站系统,其方式投资少、可靠性高、运行方便、见效快,是目前提高架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途径。经我局对两条手拉手的10kV线路进行试点表明,该系统设备运行可靠、效益明显。为此,在城乡电网建设改造中应积极推广使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城乡电网结构还比较薄弱,输变电工程“欠帐”太多,严重滞后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所以在整改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满足地区供电量的需求,还要满足地区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及适应电网远景发展规划,更要大力降损节能,为将来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dianlilw/2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