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电力论文

水电站大坝抗震防震研究

发布时间:2012-03-21 11:40:00更新时间:2012-03-21 11:40:41 1

吴志波

摘要:DK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处在腾冲—龙陵和耿马—澜沧次级地震活动带上,其周边经常发生地震,所以对其进行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地震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抗震防震研究。
关键字:地震烈度 抗滑稳定分析 抗剪断 坝踵 坝趾 敏感性分析
Abstract: in yunn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DK hydropower station, in LongLing segmented-and gengma-LanCang subprime seismic activity on its neighboring earthquakes occur frequently, so the design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earthquake factors, the earthquake seismic research.
Key word: seismic intensity of sliding stability analysis of shear broken dam heel dam toe sensitivit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大坝基本资料
拦河坝最大坝高68.4m,总库容5324.2万m3,电站装机容量120MW。
依据《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规定,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建筑物级别:枢纽主要建筑物的大坝为3级建筑物。
根据枢纽主要建筑物级别,确定大坝的安全级别为II级。
洪水标准
运用情况  洪水频率(重现期)
校核情况  0.1%(1000年) 
设计情况  1%(100年)
拦河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8.4m,坝顶长度293m,共分13个坝段,由左岸非溢流坝段即1#~4#坝段、溢流表孔坝段即5#~6#坝段、溢流冲沙底孔坝段即6#坝段、发电取水坝段即7#~9#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即10#~13#坝段组成,非溢流挡水坝段总长193.5m,溢流表孔及冲沙坝段总长47m,电站进水口坝段总长52.5m,最大坝高位于4#、5#、6#、7#、8#、9#、10#坝段。
溢流表孔共3孔,布置在第5#、6#坝段,5#坝段宽24.0m,堰顶高程1008.80m,单孔尺寸宽×高=7.8m×10.2m,溢流总净宽3×7.8=23.4m。
冲沙底孔共1孔,布置在第6#坝段,坝段宽23.0m,进口高程为970.00m,孔身尺寸宽×高=6m×6.3m。
发电取水坝段位于右岸第7#、8#、9#坝段内,每个坝段宽17.5m,主要由进口拦污栅、闸门井段、压力钢管段等组成。设三个取水口,取水口底板高程995.00m。闸门井段内依次设有平板检修门,孔口尺寸5.0m×7.1m;平板事故快速闸门,闸门孔口尺寸5.0m×5.8m。事故门后接C20钢筋混凝土方变圆段,顶部设1Ф1000mm通气孔。渐变段后为压力钢管。
2、地震参数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0s的范围边缘地带。
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建议值:地震动峰值加速度50年超越概率10%为0.24g,5%为0.30g,场地基岩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0s。
当涉及地基处理﹑构造措施或其他防震减灾措施时,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可按Ⅷ度考虑。
3、抗震计算分析和评价
3.1、抗震计算表达式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水工建筑物抗震强度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设计,表达式如下:
     γ0ψS(γGGk,γQQk,γEEk,ak)≤R(fk/γm,ak)/γd
     式中, γ0   —   结构重要性系数
ψ —   设计状况系数,地震情况为0.85
S(*) — 结构的作用效应函数
γG    —   永久作用的分项系数
Gk   —  永久作用的标准值
γQ  —  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
Qk   —  可变作用的标准值
γE  —  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为1.0
Ek  —  地震作用的代表值
ak   —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γd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结构系数
R(*)— 结构的抗力函数
fk—  材料性能的标准值
γm  — 材料性能的分项系数
3.2、混凝土重力坝抗震分析
DK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8.4m。大坝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采用拟静力法法进行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3.2.1、坝体与坝基接触面抗滑稳定分析及坝踵、趾应力分析
荷载组合考虑正常蓄水位工况荷载+地震作用情况。
采用基准期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参数作为设计地震参数,即地震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ah=0.24g。
地震工况下(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ah=0.24g)的坝基面抗滑稳定和坝踵、坝趾应力分析分用电力版《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及结果如下:
坝趾、坝踵垂直应力计算公式按规范推荐的公式计算,见下式:
坝趾抗压强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作用效应函数S(.)=
抗压强度极限状态抗力函数R(.)=或R(.)=
式中:-坝基面上全部法向作用之和,kN;
  -全部作用对坝基面形心的力矩之和,kN.m;
-坝基面的面积,㎡;
-坝基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m4;
-坝基面形心轴到下游面的距离,m;
-坝体下游坡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kPa;
-基岩抗压强度,kPa。
坝踵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坝基面形心轴到上游面的距离,m。
坝体抗滑稳定和坝趾、坝踵垂直应力分析成果见表

坝体抗滑稳定计算成果表(ah=0.24g)
计算工况  计算剖面 计算参数选取 坝体砼与基岩接触面的抗滑稳定 备注
     C′(MPa) f′ 总作用效应(kN) 总抗力(kN)  结论 
特殊组合
(正常蓄水位+地震) 1#坝段 0.9 0.9 8051.08 14341 满足要求 
  2#坝段 0.9 0.9 11259.46 19397 满足要求 
  3#坝段 0.9 0.9 14323.93 23222 满足要求
  4#坝段 0.9 0.9 23474.93 39089 满足要求 
  5#溢流表孔坝段 0.6 0.8 569205.27 881682 满足要求
  6#冲砂、溢流坝段 0.8 0.8 533093.77 886170 满足要求 
  7、8、9#取水口坝段 0.9 0.9 438879.32 806861 满足要求
  10#坝段 0.8 0.8 25248.52 33422 满足要求 
  11#坝段 0.9 0.9 20361.58 32425 满足要求 
  12#坝段 0.9 0.9 11383.48 19492 满足要求 
  13#坝段 0.9 0.9 5486.05 11934 满足要求 


坝踵、坝趾应力分析成果表(ah=0.24g)
计算工况  计算剖面 坝踵垂直
应力(MPa) 坝趾抗压强度(MPa)   备注
     应力
(MPa) 允许值 
(MPa) 应力(MPa) 坝基容许压应力值(MPa) 结论 
              
特殊组合(正常蓄水位+地震) 1#坝段 0.062 ≥0 0.782 6 满足要求
  2#坝段 0.054 ≥0 0.956 6 满足要求
  3#坝段 0.069 ≥0 1.028 6 满足要求
  4#坝段 0.133 ≥0 1.167 6 满足要求
  5#溢流表孔坝段 0.074 ≥0 1.842 5 满足要求
  6#冲砂、溢流坝段 0.023 ≥0 1.854 5 满足要求
  7、8、9#取水口坝段 0.289 ≥0 1.18 6 满足要求
  10#坝段 0.089 ≥0 1.397 5 满足要求
  11#坝段 0.062 ≥0 1.267 6 满足要求
  12#坝段 0.058 ≥0 0.96 6 满足要求
  13#坝段 0.073 ≥0 0.675 6 满足要求
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蓄水位工况荷载+地震作用(ah=0.24g)情况下,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坝踵垂直正应力均为压应力,未出现拉应力。坝趾压应力值小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dianlilw/1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