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消防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任伟
摘要:对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应从工作过程实施的原则和思路、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课程项目设计、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探索与总结。本文以电气消防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教学评价
1、高职教育课程旧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1.1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仍沿袭着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具,仿佛是“学制袖珍型本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学科式的课程模式,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知识偏多、偏深,偏重于学术性,过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没有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即便是调整提高了实践课的比例,理论与实践仍然缺乏有机衔接,不利于课程整体优化。
1.2教学方式陈旧
理论授课方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没有实现“微格式”成绩评定,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创新能力差。
1.3“校企结合”模式流于形式
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人力资本的质量要求较低,疏于对员工的培训,且过剩的劳动力使企业没有吸纳学生开展“半工半读”的岗位需求,再加上我国没有像国外那样对“双元制”教学进行法律保护的政策,使得所谓的“校企合作”都是仅为学生提供参观或短期实习而已,没有开展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
由于以上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生能力的培养仅仅限于面上,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其就业质量。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高职课程教学的模式,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革的建议
基于工作过程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立足职业岗位要求,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设计成若干任务,并根据任务的组织原则和完成任务的一般过程实施教学与考核,以若干个任务组成课程的教学主线,将若干课程模块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革的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造的核心目的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目标是使课程教学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变为以知识应用为主;实践证明,任务式教学法符合高职生源特点,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做”中熟悉工作环境、提高认知能力、锻炼分析评价与创新能力、掌握事故处理能力、加强与人协作的能力,并树立安全操作意识,通过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基本项目、拓展项目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中通过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示范,学生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学与用之间建立“零距离”通道,让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专业关键能力。
4、《电气消防技术》课程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改革
4.1岗位需求分析
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广泛征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对就业岗位做出正确分析,从电气消防施工行业及企业的岗位分析可知,楼宇智能化专业的核心课程《电气消防技术》对应的就业岗位有辅助设计员、施工员、消防联调试员、质检员、预算员等,从而可得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正确理解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2工作任务的设计
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座谈会了解工作岗位的需求,《电气消防技术项目教学》设置了三个项目电气消防技术安装与调试、消防灭火系统、疏散诱导与防排烟系统,每个项目设置为若干工作任务,任务由简单到复杂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完成
“工作任务”。
在任务的设置过程中将内容与能力训练贯穿一线,将电气消防工作过程中牵涉到的知识和技能分别渗透到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和能力训练,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原则。课程教学可以通过集中教学的方式在4周内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时进行,也可以课内、课外双线并行,教师课内示范、学生课外轮班操作,以解决资源不足的难题,实现对综合能力与单项能力的有效训练。
4.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如果课程考核与平时的任务或操作缺乏联系,仍沿用以往的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使任务化教学流于形式。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核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4课程改革实践效果
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特点是,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是一个完成的工作过程,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2)与过去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工作以后发现学非所需不同,改革后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是根据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转换而来,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成就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大大地提高。
(3)通过多个项目的学习,不仅积累了知识和经验,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完整的工作过程,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要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自学能力、工作态度、组织沟通、团队之间的协作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