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城市规划论文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02-26 13:51:19更新时间:2023-10-25 11:25:13 1

  我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有着多年的乡镇工作经历,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最近,围绕这个问题,在我镇及周边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既看到了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镇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一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使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工作中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镇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镇党委、政府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镇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以此辐射带动全镇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镇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吸收规划、城建、土地、民政、公安、财政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注重规划设计,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管理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可以说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去年,我们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我们专门从山东大学聘请了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镇区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规划建设审批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我们组建了环卫队,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3万余元,购买了垃圾车,增设了3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公安、城管等部门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思想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村干部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村因缺资金等原因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发愁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村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村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各项政策措施不健全。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上级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种收费等,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一是征用土地手续多,收费偏高。而致使投资者存在一定的后顾之忧,同时我镇的房价和土地租金偏高使进镇农民望而却步。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来,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呈迅速递增的态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会保险等不配套,农民进镇有后顾之忧。
  (三)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⑴乡镇财政普遍打得很紧,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⑵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⑶从小城镇建设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入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不够。⑷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四)管理不到位。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小城镇建设中设施投资占了较大部分,重要设施配齐后,往往存在重建轻管现象,特别是管理资金严重滞后,个别领导干部管理意识淡薄,只重建设不注重管理,有时候,甚至连管理人员都没配齐,这种管理滞后的现象往往造成了小城镇重复建设、资金严重浪费的现象,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发展。
  三、几点想法
  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干部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村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乡镇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集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
  (三)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镇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区、镇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四)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优化内部环境;制止“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