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由来已久,1950年March和Martin在英国剑桥大学创立“城市形态与用地研究中心”,开始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通过研究认为,基本的空间元素组成了城市,从不同规模层次来分析城市的基础几何元素,达到描述和定量化空间元素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的目的,主要运用形状指数、紧凑度等,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1]。之后,随着建筑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进一步交叉结合研究,形成了多个学术流派。其中,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的结合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基于2011年重庆市遥感影像,利用遥感解译软件解译后,获取了2011年重庆市主城区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图斑,进而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了测算研究和进一步的规划评估。
关键词:空间形态,规划评估,建成区,建设用地
1引言
在对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后,可以对城市现状以及演化规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继而基于现状对现行的规划进行评估,明确城市发展程度,城市发展是否与总体规划相匹配,整体发展速度是否合理,为城市规划工作提出建议和指导,从而达到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化。
2研究区位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区位
重庆位于北纬28°10′~32°13′,东经105°11′~110°11′之间,地处我国西南山区,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9个区,总面积5473km2。选取主城区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重庆市主城区的区域重点作用,主城区是重庆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核心,肩负着经济增长、政治和谐、文化繁荣的重担,主城区的空间形态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重庆市的整体协调发展,因此对主城区的空间形态研究和相应的规划评估有利于摸清城市发展现状,促进城市形态的健康化、可持续化。
2.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基于GIS的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利用2011年采集的主城区遥感影像图,进行处理校正后,进行人工解译,获取建成区、建设用地的数据,利用GIS强大的数据库功能与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空间数据进行全面的计算与分析[2]。之后再对城市分类建设用地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现状对重庆市现行规划中涉及城市建设用地的部分进行评估(图1)。
3.2结果与分析
基于2011年的遥感影像,解译后得重庆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为690.90km2,计算出2011年主城区空间形态测度指数值[4]。由于城市空间形态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故需参考前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获取了2007~2010年的重庆市主城区的空间形态测度指数和建成区面积增量增速,见表2和表3。
总体来说,2007~2011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变化不大,城市空间形态保持健康发展。一般情况下,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快速增加,城市轮廓周长也会随着增加,城市紧凑度和形状指数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成区面积与城市轮廓周长的比例变小,紧凑度随之变小,城市空间容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内部联系也越不方便[6,7]。重庆市主城区在保持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速为9.14%的情况下,紧凑度变化幅度保持在小范围内,说明整个主城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城市空间形态在这4年间保持了较为健康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4分类建设用地形态分析
在对重庆市主城区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后,为进一步明确城市空间形态的内部结构形态,采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数据,测算分类建设用地的紧凑度和形状指数。在对2011年重庆市主城区遥感影像解译后,获取了主城区建设用地数据,计算可得紧凑度和形状指数,见表4。
5规划评估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就对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健康变化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基于现状的规划评估就可以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做出评估,清楚在现行规划中建设用地的实施率,清楚建设用地布局是否合理,建设用地实施率是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继而对整个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做出分析[8]。基于以上研究思路,结合表4与2020年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数据对比分析(表5),可得2011年重庆市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实施率,如表6所示。
(1)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5类用地面积实施率在50%左右,比例结构实施率均在100%左右,说明用地结构较为合理,这几类用地的空间形态较为健康。这些用地的合理增长都显示出了政策的作用性,如公租房建设、两江新区的成立、“畅通重庆”建设、重庆园博园等自然绿地的建设都是这5类用地合理增长实施的重要原因。
(2)对外交通用地、特殊用地实施率面积实施率超过100%,结构实施率超过200%,提前完成实施规划建设用地。其中对外交通用地的提前完成说明了重庆市主城区对外界交通用地的重视程度,对外交通发展程度是一个城市与外界联系紧密程度的标志。重庆市近年来加快对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的建设和投机力度,旨在把重庆市建成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3)公共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实施率不足50%,尤其是仓储用地,为21.70%,是9类用地中实施率最低的一类,这是由于重庆的地形因素决定的,仓储用地一般都需要较为平整的地块,重庆的特殊山地地形决定了仓储用地的实施难度,需投资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公共设施用地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相比较其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的建设力度还有所欠缺,这是由于重庆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城市这一基本情况决定的[9,10]。在城市高速发展前期,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等基础用地类型,必然是高速增长的,公用设施用地随之配套建设增加,所以重庆市主城区的公共设施用地和仓储用地还需要加快速度建设,以配套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形成较为合理、健康的城市空间形态。
6结语
在对2011年重庆市主城区空间形态和建设用地评估后,总体来说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情况较为健康,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实施率为53.49%,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空间形态在2009年达到较为优化的状态后,此后两年状态略有下降;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内部联系不便,结构不易保持稳定性;公共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实施率相对较低等问题存在。这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城市快速增长的同时需控制城市的空间形态,保持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用地格局,保持各类用地的合理增长,对现行对外交通用地和特殊用地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制定更为合理配套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段进.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J].城市规划,2008(5),34,42.
[2]牟风云,张增祥,迟耀斌,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93到2005年间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J].遥感学报,2007,2(11):257~268.
[3]牟风云,张增祥.重庆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09,37(9):4324,4325,4329.
[4]刘波,黄凤,邓军.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山西建筑[J].2011,37(32):211~212.
[5]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节能与环保期刊测绘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