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测绘方向论文范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3-11-13 16:37:33更新时间:2013-11-13 16:38:14 1

  摘要:竣工测量是规划验收和监督管理的依据,其测量内容与一般测量相差较大,要求精度高而且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笔者根据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首先讨论了竣工测量质量控制的依据与要求,然后分析了竣工测量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重点研究了提高竣工测量质量的相关措施,对于竣工测量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竣工测量,问题要点,质量控制

  1竣工测量质量控制的依据与要求

  1.1质量控制依据

  竣工测量质量控制是为了满足竣工测量的质量要求,具体来说是为了保证测量质量满足规范标准以及规划管理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作为建筑工程竣工测量来讲,它的任务是提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所需的基础地形图和规划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

  1.2质量控制要求

  竣工测量作为一项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实用性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竣工测量的质量控制按其衡量的标准分为测量精度质量控制和图面内容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1.2.1测量精度质量控制

  为了使竣工测量图与拨地测量图能进行同精度比较,利于规划正确地开展执法管理,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精度,要求不低于拨地测量的控制精度。《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拨地测量应按三级导线的技术要求执行,在控制布设困难的情况下,允许同级附合一次,布设三级补导线,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精度按上述技术要求执行。布设方式上允许用全站仪在一、二、三级导线下用坐标放样方式布设复测支导线,测量单位根据实验统计数据规定采用这种方式布设支导线,不得超过5条边,总长不得大于400m,并且相邻控制点问要作坐标检查,检查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2cm。

  1.2.2图面内容质量控制

  竣工测量图不但要表达完整的基础测绘信息,用于基础测绘信息数据更新,满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行业信息应用的需要,同时,必须完整提供规划管理所需要的测绘信息,满足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的需要。竣工建筑测量图按1:500比例尺,除按《城市测量规范》要求测绘地形测量的常规内容外,还需采集规划所需信息,内容包括:竣工建筑的占地范围、名称、结构、层数、房基标高、房檐标高、房顶标高、架空层净空高、建筑物下通道位置及净空高、竣工建筑边长,建筑面积和建筑占地面积、地下室范围及高度;圆形建筑物或弧状建筑物半径;每栋竣工建筑物在适当位置注记的两个以上有相连关系的房角坐标;竣工建筑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现状道路(或规划道路)中线及用地界线的间距;规划红线图上有要求的与相邻主要管线的间距;当竣工建筑紧邻高压线,或高压线在竣工建筑上空经过时,测出高压线走向及在竣工建筑上空或与竣工建筑相邻段最低处的高度。

  2竣工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2.1测量范围

  竣工测量时需测量与四至位置相关的地物。竣工建筑物与周边建筑无间距要求且周边有围墙的,应测绘至围墙;无围墙的,无论竣工建筑物与周边建筑有无间距要求,都应测至竣工建筑物主要朝向25m内第一排永久性建筑物为止,次要朝向应测至15m内永久性建筑物为止。竣工建筑与周边建筑有间距要求或退让关系的,应测绘至相关建筑结束为止;竣工建筑周边已建道路,应将本次竣工地形测绘所涉及的图幅范围内道路测绘完整。

  2.2统一坐标系

  建筑工程从征地、设计到建设完成,先后经过多个部门的多次测量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各部门采取的坐标系统有所不同,而竣工测量要求将前期成果综合,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统一坐标系。

  3竣工测量质量控制

  3.1竣工测量准入机制

  竣工测量包括基础测绘和规划信息采集两方面,图面信息表达方式有严格要求,要求测量人员不但要具备基础测绘能力,还要充分了解规划验收用图要求。必须是经过竣工测量技术培训、有从业资格的人员才允许进行竣工测量,并尽量固定一支精通竣工测量工作的队伍。

  3.2测量内容

  竣工测量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包括1∶500数字化测图(用于确定建筑工程各部分的平面位置、面积、形状和间距等)、建筑高度测量、室内地坪高程测量等,且每项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与测量方法不同,对测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给予讨论。

  一是数字化测图。竣工测量应保证起算控制点精度,起算控制点应为I级导线以上等级控制点,利用支导线法加测控制点时,应进行校核,且支导线发展次数不得大于三次,对于某些大型工程应布设导线。竣工测量时必须采集原有地物点坐标进行检核。目前,竣工测量多执行《城市测量规范》,规定1∶500比例尺地形图地物点中误差实地小于等于±25cm,相邻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实地小于等于±20cm,难以满足竣工测量要求。竣工测量中将地物根据其重要性分类,并适用不同的精度,是可行且合适的。可以将地物分成三类: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和其他地形、地物。竣工测量的主体是竣工建筑物,其碎部点测量精度应提高到图根点精度:即±5cm;其他地形、地物不作为竣工验收的主体,满足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精度即可;次要建筑物重要性介于竣工建筑物和配套设施之间,精度定于两者之间较为合适。如果次要建筑物中涉及与验收建筑物有退缩尺寸要求的,精度应与验收建筑物相同。

  二是建筑物高度测量。建筑物高度测量一般采用钢尺丈量、手持测距仪测量或全站仪悬高测量方式测定,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免棱镜全站仪直接测量。同一建筑有不同高度应分别测量,每栋建筑高度由本栋建筑主入口地坪为基准起算。测量时应该注意区分平屋面建筑、有女儿墙的建筑、坡屋面建筑、含地下建筑物的建筑等情况。

  三是室内地坪高程测量。室内地坪高程大多使用全站仪测量。为保证精度,应该使用四等水准进行测量,且至少测量两处室内地坪高度。使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时,应该注意检核。

  四是建筑物周边关系测量。竣工测量应测量竣工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以及竣工建筑物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绿地规划绿线等规划控制线的退让关系。

  3.3竣工验收平面图的制作

  竣工验收平面图以竣工地形图为底图,保留验收建筑物、与退缩距离有关的建筑物、规划道路和各种退缩依据,删除其他地形地物。参照放线图、用地红线图、总平面图标注相关的退缩尺寸。通常的做法如下几点:

  一是要按适当比例绘制,标注的建筑物尺寸应有代表性,对于建筑物内部(非首层)比较复杂且不涉及间距要求的短边,可适当取舍。二是除标注总长和总宽外,对于图形较复杂的建筑物,按清晰明了的原则,可适当省略一些非重要尺寸,标注分部建筑总长度。三是若阳台尺寸与竣工图一致,不需标注尺寸,只需在备注栏注明。四是若规划道路在报建审批后进行了调整,将调整前、调整后的规划道路一并表示,用不同颜色区分,并在辅助中说明。退缩间距按调整前的规划道路间距填写,保证建筑物与退缩参照物的一致性。五是退缩间距标注位置与报建四至图、放线退缩间距标注位置应一致,退缩的参照物亦应一致,不满足报建四至退缩要求的数据用红色表示,满足的用黑色表示。六是若地下室边线与首层边线、首层边线与塔楼、塔楼与塔楼之间的位置关系无法判断,应适当加注间距,以确定相互位置关系。

  参考文献

  [1]何公科,陈良俊.建筑物竣工测量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32-33.

  [2]吴一杰.规范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成果资料的探讨[J].城市勘测,2010(2):124-12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ngshiguihualw/2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