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阶段公众参与模式分析与研究,给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阶段规划管理和设计提供一种方式,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找到市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关注点,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战略研究,公众参与,方法
1、引言
公众参与就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市民)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它最初是为了宣泄市民的“不满”情绪,以稳定民心,保持社会安定,而后上升到寻求公众政策,城市规划制定、决策、管理民主化的高度。
早在1947年英国创立的规划体制就允许公众发表意见,英国政府部门的规划咨询小组于1965年首次提出“公众应该参与规划”的思想。早期的公众参与规划实质上更多的是征询公众意见,还不能说是公众主动地参与决策。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中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肯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公众和政府领导者之间系统的、不断地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之上”。
上世纪90年代初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概念引入到我国规划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如1990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注明了公众有遵守规划的义务和检举违章的权利,1991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指出规划的编制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城乡规划法》首次确立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提出“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规划程序,强调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目前国内城市规划编制公众参与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主要体现在参与深度不够、难以触及规划的核心环节,参与范围小、没有覆盖规划的全部过程,参与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2、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阶段的公众参与
2.1背景
2012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因为各级政策的变化,促使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拉开帷幕,对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空间布局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
战略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性、战略性规划,它不是也不应仅是部分技术或政治精英的理性构想。公众对于城市宏观发展的集体理性不仅是规划合理性的保障,也是提高规划实施效率的保障。欲将目前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升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充分的公众参与和多元协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实质性要素和程序性环节。
为了将这次的发展战略研究搞好规划与实际的结合,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扩大公众参与度,菏泽市委、市政府秉承“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确定了“开门做规划”的方针,制定了详细的公众参与方案,在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开展之初开展了大规模、多领域的公众调查、座谈、研讨,广泛征求市民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2前期意见征询
规划收集资料初期即开展了有奖问卷调查活动,在菏泽日报、牡丹晚报和市规划局网站分别刊登问卷,鼓励全市人民参与问卷调查。同时开展了《菏泽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有奖征文活动。期间共收到有效有奖问卷1485份,有奖征文403篇。举行市外领导、名人、名家意见征询活动。由市委办公室会同市规划局通过信函征询菏泽籍、在菏泽工作过或关注菏泽发展的领导、名人、名家的意见。同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科技、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专家参加研讨会,共组织研讨会40场,参加人员近600人,形成研讨文章资料80多万字。
2.3再次征求意见
将收集到的座谈会、研讨会专家意见和市民征文来信进行整理分析,择优制作公众意见摘要进行公开发表,发动市民参与讨论,共整理发布公众建议摘要(含征文)44期60余万字。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近万市民参与了讨论,扩大了战略研究的公众参与度。
2.4公众意见整理分析吸纳
意见征询活动完成后,将两次公众参与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统一交规划设计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设计院进行专题分析整理,通过公众意见专题整理情况和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情况进行分析比对,做到了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完善启动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数据分析
3.1征求公众意见样本量选取
本次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部门座谈、社会各界人士座谈和问卷调研、公众意见反馈四种。座谈意见和第二次意见反馈纳入下面的问卷调研的公众建议内容之中。菏泽市城市战略规划项目组于2012年3月发放民意调查问卷,征求菏泽市居民对于城市规划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状况、交通出行状况、城市印象和城市服务设施状况等问题的意见。本次面向社会普通公众的调查问卷的理论样本量为1528份,有效问卷1512份。
3.2调查问卷样本分析
3.2.1样本基本情况统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统计
3.2.2公众对近期城市建设满意度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调查显示:从对城市建设的满意度来看,16%非常满意;50%比较满意;30%一般;3%不太满意;1%非常不满意。合计不满意人群占4%;说明公众对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基本满意。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26%认为向东;14%认为向西;13%认为向北;28%认为向南;另有19%认为应主要致力于现有建成区的提升改造;向东、向南发展为市民期待的主导方向。
3.2.3菏泽市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公众关注焦点比较集中一致,改善城市交通和增加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高居前两位,大力发展工业、加快老城区改造、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等开敞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和保留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也是大多数市民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3.3公众关注焦点分析
3.3.1交通设施分析
市民对现状交通状况评价普遍认为,道路太窄、市民交通意识差和公交发展水平低,直接导致市民未来倾向的交通出行方式大变动,小汽车出行意愿大量增加,说明在规划中应及时改善公交状况,引导健康的出行方式。
3.3.2公共服务设施分析
在最需要加强和改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调查中,医院、学校和文化活动设施排在前三位,占总量的一半以上,说明近几年在城市建设中忽视了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这点在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调查分析中也得到了印证。
3.3.3环境问题分析
环境问题调查说明市民普遍对环境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工业区离居住区太近、布局不合理、污染大等方面,在今后工业项目引进和建设中应该严格把好环保关,同时在用地布局规划中做好工业用地和居住等其他建设用地的绿化隔离,以及做好规划区内生态隔离带的规划建设问题。
3.3.4基础设施满意度调查分析
从公众对市政基础设施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情况看,公众对城市供电情况最满意,城市供燃气情况的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满意度低的是垃圾收集、城区排水、供暖和公厕。意见主要集中在供水压力不足、汛期排水不畅、公测分布不均管理不善、供暖管网覆盖率低等方面。需要加强城区排水、供暖管网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3.5城市文化与特色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大多数公众认为菏泽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特色是牡丹花城;最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段是曹州牡丹园。
4、结语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认真统计分析,得出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相关结论,同时将分析结论和基础资料调研整理分析结果比对印证,找到了菏泽城市建设和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项目组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
参考文献:
[1]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城市规划论文范文城市规划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