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期刊论文发表推荐期刊《现代城市研究》自1986年创刊以来,在各级领导、各位编委、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影响力逐年攀升,《现代城市研究》已成为国内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 力的学术期刊,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中文核心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 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帧精美,采用国际标准大16开本,每期配有专题性彩页介绍,真实生动地展现各地的城 市风采。创刊十余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好评。
摘要:在夏季,由于温度比较高,普通的沥青路面受车辆荷载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车辙。车辙往往会导致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给国家经济带来损失。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以某市市政新建道路以及改造道路为例,对抗车辙剂的适用条件、工作机理、配合比设计等具体应用进行简单分析,重点对抗车辙剂的施工方法及效果进行阐述,分析抗车辙剂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抗车辙剂,市政道路,适用条件,施工工艺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路面车辙问题并不严重,但是进入新世纪后,车辙问题重新成为新的问题。尤其是在近些年,不管是南方或者北方,普遍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很多城市在道路建设中,不断遇到交叉口路段、大纵坡路段及载重车型多的路段的路面上不同程度的出现车辙,部分路段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变形了位移。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变形、位移主要发生在中面层,极少数出现在下面层。通常,路面的抗剪能力主要是在路面5-8厘米厚度范围内,其大小受行车速度、路面坡度及车辆轮载大小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某市市政道路的建设及改造为例,对抗车辙剂的使用进行分析。
1、抗车辙剂适用的条件
预防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病害为目的的沥青改性剂就是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在拌合沥青混合料的时候直接添加的纤维聚合物材料,其性能主要是通过弹性恢复、理性改性及表面增强等作用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属于外掺改性剂。在市政道路中的使用,是旧路改造的新思路,旧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超载重载交通压力大;高温天气频发;存在较多的大纵坡路段;沥青用油量过多,热稳定性较差;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过细,粗骨料多处于悬浮状态等,针对这些问题,在旧路改造中,使用抗车辙剂能有效的解决路面车辙的问题。
2、工作机理
针对某市市政旧路的结构特点,和对其改造时抗车辙剂的使用情况来看,添加抗车辙剂路面的效果表面为:首先,增稠作用。因为抗车辙剂是颗粒状,加入到沥青拌合料中以后进行干拌,保证抗车辙剂的充分融化,熔融成本以离散的状态凝固后,使沥青结构强度变高,稳定性变强,粘结性也大大提高。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粘稠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也降低,这就是抗车辙剂的嵌挤作用。其次,粘连作用。混合料中,未融化的抗车辙剂能够裹附在石料的表面,在石料与石料、石料与沥青之间形成强大的粘结力,降低了路面的剥落现象,稳定了路面结构,这就是抗车辙剂的胶结作用。第三,增韧作用。抗车辙剂融化后,与沥青发生反应,形成的结晶有较强的韧性,这就是抗车辙剂的加筋作用。
3、配合比设计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时,为了保证路面不会出现车辙,需要在混合料中添加抗车辙剂,抗车辙剂的添加量直接决定了路面的质量及抗车辙的能力,因此,要按照实际情况,严格实际抗车辙剂的添加量。通常,抗车辙剂的添加量主要根据道路交通量的差异进行设计。在该市道路抗车辙剂的的添加时,根据实际交通流量,抗车辙剂的设计添加量为0.3%-0.5%,通常在每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3千克-5千克的抗车辙剂;重载交通路段,通常指设计交通流量在100万-2000万辆车次之间的路段,建议抗车辙剂添加量为0.5%,大坡度、长坡度路段根据路面载重情况具体进行考虑;中等交通流量路段,通常指设计交通流量在3万-100万辆车次之间的路段,抗车辙剂添加量建议在0.3%-0.5%;如果是特殊路段,可以适当的增加到0.6%。根据不同的路段存在不同的交通流量差异,设计不同的抗车辙剂添加比例,在保证道路的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经济性和合理性。
4、施工工艺
目前,绝大多数在售的抗车辙剂都是颗粒状,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般直接将抗车辙剂添加到沥青拌合料中,施工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具体如下:首先,将矿料加热,温度在170℃-180℃左右时,将抗车辙剂直接添加到混合料中进行干拌,拌合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三秒;其次,将沥青加入拌合料中继续进行搅拌,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第三,拌合好的混合料按照常规混合料的运输储存方式及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即可。例如,该市从2008年开始,大力开展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区范围内新建市政道路多条,并对部分旧路进行改造,在路面结构中均添加了抗车辙剂。其中典型路段有南内环街改造工程、西大街道路改造工程等。南内环街改造工程属于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主要针对路口红路灯处及公交车站处容易出现车辙的区域进行改造,设计在中层面混合料中掺加0.3%的抗车辙剂,从而有效的改善了重点路段的抗车辙能力;西大街道路改造属于东西轴线标志性主干道路的改造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作为道路路面结构材料,除下层面外,其余层面均采用重交90号A级石油沥青,在中层面添加抗车辙剂,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保证其使用寿命。该市某路段改造工程是该市的市政道路改造的重点工程,道路全长约3公里,红线宽度为50米,为了提高该路段的抗车辙能力,在该道路中面层6厘米沥青混合料中添加0.4%的抗车辙剂,大大的改善了该道路的抗车辙能力。除此以外,该市还对室内多条新建道路及多条改造道路施工中都掺加了抗车辙剂,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
结语
在沥青路面中,车辙成为主要的危害之一,随着近些年市政道路的建设及改造,该市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对车辙问题的处理已经积累的丰富的经验。针对城区各条道路的实际情况,以降低车辙为目的,进行市政道路的建设与改造。首先,应该对车辙的类型及危害程度正确的进行识别,然后对车辙产生的原因认真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最佳的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实践活动中,建议多采用一些经济效益好、性能可靠、技术合理的新材料,对各项技术指标灵活进行运用。从而保证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庆伟.城镇道路中抗车辙剂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32).
[2]黄文婷,李士杰.长安街大修抗车辙路面材料的比较[J].市政技术,2010(6).
[3]谈俊卿.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在养护工程中的应用与评价[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11).
[4]刘丙河.抗车辙剂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设计探索[J].交通世界,2011(19).
[5]郭浩鹏,宫铭霞抗.车辙剂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26).
下一篇:城市管理类快速发表论文范文赏析